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化学工艺学应用型课程建设探析

2018-03-29蔡力锋黄建辉杨欢欣陈愉连

山东化工 2018年23期
关键词:工艺学课程内容应用型

蔡力锋,黄建辉,张 瑛,杨欢欣,陈愉连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莆田 351100)

我国地方院校转型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转变办学思想、调整办学方向,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任务[1]。2014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切入点,建设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性战略调整。在转型背景要求下,凸显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2]。《化学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的重要分支。纵观化工教育的发展历程,化学工艺始终是高等化工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为之服务的化学工业是以生产化学产品为目的、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占核心地位的过程工业,《化学工艺学》课程是将学生所学的化学与化工基础知识运用到产品工业化的实践中,因此它将化学基础研究成果与产品工业化生产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当代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纽带与桥梁[3-4]。由此可见,《化学工艺学》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化学工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为此,我们将化学工艺实际生产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在课程内容、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教学和考核、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课程建设内涵

1.1 优化组织课程内容

《化学工艺学》涉及的范畴很广,一般包括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生产方法的选择及方法原理,设备的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其他物料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和选定流程组织,生产控制,产品规格和副产物的分离与利用,能量的回收和利用,对不同工艺路线和流程的技术经济评价等[5]。对于理论教学而言,该课程涉及面较广且综合性较强,学生普遍感到原理多、公式长、计算繁;对于实践教学而言,由于在校学生接触化工生产设备的机会较少,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吃力。因此,教师组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尺度难以把握,处理不当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从而对该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学习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进而敷衍应付,影响教学质量。为了适应专业需要及授课学生知识背景,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讲授任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选用由浙江大学与华东理工大学根据原国家教委新专业目录的要求主编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化学工艺学》,并按照“删繁就简、削枝强干、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与优化,以反应单元为主线,将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每个反应单元选用了2~3个典型产品,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结合地方龙头企业(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己内酰胺项目,校企共同参与优化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的知识结构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加以设计,课程内容体系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动手能力与技术改造能力。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各个环节,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课程以典型产品和典型的反应单元为主线,从分析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内容着手,重点介绍如何组织、设计、分析工艺流程,同时注重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1.2 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是其特有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把具有企业、行业背景且具备实践经验的校内教师和企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团队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优势,推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改革,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保证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6]。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师资队伍:(1)在建设团队过程,以所承担课程模块的教学任务为依据,注意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坚持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选择原则,确定团队中教师数量的基本比例,合理搭配团队中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行业背景、专职与兼职等师资队伍结构;(2)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如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参加锻炼和学习,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为自己积累实践经验,了解本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为从事教学做好积淀工作;(3)在授课过程中,从企业聘请本专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工程师,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并与专任教师交流互动,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互融;(4)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使其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领域逐渐拓宽,从而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对学生实训的指导方法。

1.3 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平台,应用型课程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使其能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能开设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实验项目,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生产实际、体验岗位技能的需求。《化学工艺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人才培养脱离行业需求。为此,我们与地方龙头企业(如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校企合作为基点,加强理论、实践教学和实际生产的融合,探索实践了将理论教学与仿真实训、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毕业综合训练等模块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仿真实训、生产见习、毕业实习穿插进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过程真正联系在一起。应用计算机软件仿真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学生不进工厂就能够了解生产的流水程序和实际过程,对化学工艺类生产有了直观的认识,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学生前往企业进行生产见习和毕业实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4 丰富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

《化学工艺学》课程内容涵盖了大量工程设备的选型与设计、工艺流程的比较等知识,而学生对此并没有直观的认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采用“课件+板书”的灌输式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主动思考的意愿,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因此,授课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1)采取课堂与实践地点交互化、一体化等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岗位实践中加深理解并进一步巩固强化,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将实际生产中的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到更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教师在课堂留下教学案例让学生课后思考,在下节课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学生上讲台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熟练掌握程度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案例问题的能力,聘请企业优秀工程师参与授课过程,比如:硫酸工艺流程及其防护、烯法环己酮生产工艺、双氧水生产工艺等,校企充分互动,加强了学生对企业的具体工艺的认识。(2)根据应用型课程的特点,采用2+N的模式对学生掌握本门课程进行考核,其中2是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N是指其他考核方式,如作业、课堂参与互动表现、见习报告、实践技能操作、实践态度、考勤等,按照比例得出期末最终成绩,比如有些学生虽然实习报告并不细致详实,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却善于观察并积极开动脑筋,动手能力强,甚至还能创新的设计一些实验思路,按照传统的评分标准,他们很难进入高分的行列,改革后的考核模式能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使不同特质的学生其能力专长都能得以客观的体现和公正的评价。

1.5 深化校企合作

目前,我们已与本地龙头企业(福建省永荣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企业根基稳、实力强、文化深厚、培训体系完整,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企业不仅吸纳了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团队,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工程实践,还拥有本行业先进的研发条件,可为学生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践操作平台。我们广泛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与永荣公司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将《化学工艺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结构围绕一线生产实际加以梳理归纳,课程内容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教学计划的能力培养环节着重突出动手能力与技术改造能力。设立“永荣新材料班”,在企业和学生双向互选的基础上,选拔大四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训练、顶岗实习、毕业综合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不但在实习岗位完成了毕业设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实习岗位上也得到很好的锻炼,还顺利实现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一毕业即就业,改善了当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大幅度缩短职场新人进入单位的过渡期和适应期,为企业提高效益和节约成本。同时,通过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联动机制,及时、准确掌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精准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能及时为一线行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 结语

为适应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要求,我们通过以上手段对《化学工艺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构建和完善课程内容,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利用校企联合创办的“永荣新材料班”提升教学改革力度,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运用课堂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企业用人成本也大大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促成双赢互利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培养具备化工背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工艺学课程内容应用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关于材料工艺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的相关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藏族工艺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相关藏文伏藏文献概述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