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合作课程建设实践与反思

2018-03-29苗雪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艺术

苗雪红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校-园合作课程作为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多方互助互惠的系统工程,它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与幼儿园教学科研合作,最终惠及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一、合作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

由于合作课程是一项系统的“校-园”互动性教学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是该课程建设的基础环节,为整个合作课程项目提供质量保障。高校任课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总设计师和主要执行者,必须从合作课程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合作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一)合作规划设计

我们对该合作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作了规划:第一,实现理实一体。该项目旨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充分实现“教、学、研”一体化建设,将儿童发展理论研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研讨以及儿童教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合作互动有助于形成校-园学习共同体,推动合作方幼儿园在提升教师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方面取得进展,也使得校内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事扎根实践的教育研究。第二,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身份认同。由于幼儿园参与合作课程的老师均为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育智慧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成为本科生树立未来职业形象的参照标准,并加强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身份的认同。

(二)组建合作团队

组建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既是课程建设的目标,也是该课程其他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经过几年的合作,目前该课程已经形成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这支专兼职密切协作的教学队伍,既有深厚的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作为理念支撑,同时课题组成员均有丰富的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经验,在艺术技能和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方面都能够实现相互支持,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上体现互补原则。团队的建设目标是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将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互利互惠,最终实现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的合作共赢。

(三)开发合作资源

第一,完成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从2013年开始,为了积累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交流平台,我们申请了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并于2014年完成初期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源库和交流平台。除了教学课件、自编教案及其配套的课程资源外,每一届学生提交的作业以及活动过程视频、图片资源、讨论交流记录都为后续的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资源。网络课程的建设为进一步开展合作课程打下了良好的资源和平台基础。第二,拥有良好的实践教学实训场所。校内拥有可以整班自如开展模拟展示活动的实训教室,同时,由于大量的实践活动在课外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训活动需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模拟训练室、玩教具制作室、美术教育活动实训室、音乐教育活动实训室分别进行个性化的实训活动。

(四)改革课程评价机制[1]

课程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对课程实施过程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主要是对人类艺术活动的本质、儿童艺术活动的特点、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与原则的理解和把握;实践层面则是学生将理论观念转化为实践智慧,设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艺术教育活动,并拥有能够实施教育活动的各种能力和技能。这两个层面的目标包涵了审美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些教学目标需要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从2010年开始,本课程已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理论维度:在理论学习之后,为学生提供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经典案例,以此为分析素材,拟定开放的课程论文选题,由学生选择能充分阐述自己关于儿童艺术教育相关认识的论述角度,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课程论文。该部分考核占总成绩的30%,由高校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以及评价。

艺术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维度:在儿童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完成后,学生分小组选择任意年龄班(大、中、小班)任意教学内容(歌唱、律动、音乐欣赏、综合性音乐活动等)设计一次教学活动,分小组说课,每组推出一个活动进行模拟展示。在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内容完成后,学生分小组选择任意年龄班(大、中、小班)任意教学内容(绘画、泥工、美术欣赏、综合性美术活动等)设计一次教学活动,分小组说课,每组推出一个活动进行模拟展示。该部分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学生的活动设计和模拟授课环节的指导与评价包括高校任课教师评价、幼儿园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

审美和综合艺术实践维度:该维度从整体上考察学生的审美素养、综合实践能力以及体现于其中的理论驾驭水平。在期末全部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根据该课程的学习,将自己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及相关技能,通过选择适合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儿歌联唱表演、律动编排及表演等形式,综合展示出学生的艺术素养及在意义理解、情绪表达、技能技巧诸方面的能力。该部分考核占总成绩的30%,评价方式为高校任课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

二、合作课程的内容及实施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合作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在依据该课程教学过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需要以及合作双方相关延伸活动的需要展开,具体来说:

(一)教育活动精彩案例模拟展示与分享

在该课程教学进度进入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环节,由幼儿园兼职教师分别就音乐和美术教育活动遴选优质教学活动案例(一般为教师本人在苏州市获奖案例)为学生进行模拟授课,学生现场观摩;然后由幼儿园教师就活动设计理念、活动过程中重难点把握、活动延伸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之后由校内教师以该模拟授课为案例,深度分析其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诸环节中的理念和过渡环节的衔接,以及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特别是通过详细解剖活动过程来分析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一篇观摩活动观后感,对自己关于幼儿园音乐、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认识进行总结,从观念和实施过程诸环节掌握幼儿园音乐与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实践跟进打下基础。

(二)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每位同学在观摩幼儿园教师模拟授课以及校内老师对其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观摩活动中习得的理念和思路,完成幼儿园音乐、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各一例。在完成自己的活动设计后,再次观看幼儿园教师模拟授课视频,结合自己关于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学习,对自己的音乐、美术活动设计进行自我分析,反复修正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活动设计,同伴之间进行评价,互相纠正,修改活动设计,修改完成后提交校内外老师进行评阅指导。

(三)教育活动实施与研讨

本环节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在活动设计完成之后,每组同学先进行组内模拟授课,同伴相互评价,然后每组在组内模拟授课的基础上,推选出一位同学在全班进行模拟授课,由校内教师进行评价,该评价过程相当于5个案例剖析,是学生收获比较大的环节。二是根据学生自愿,选取两名同学,去幼儿园班级中,将自己设计的活动进行一次现场教学,全程录影。教学结束后由幼儿园教师进行点评。然后,校内教师和学生观看该教学视频,从中感受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之间的距离,特别是活动设计如何切合幼儿的经验和兴趣、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师幼互动、如何灵活应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班级中同伴的教育活动案例及其分析,与同学们的经验与经历处于同等水平,接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因此深入的反思和分析是学生发现差距、确立新发展目标的自我反馈调节环节。

(四)学生的教育研究活动

由于校-园合作的教育形式使学生真正走上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面积累了相关理念及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同时,对幼儿园艺术教育有了整体的实践体验和理念上的宏观把握。因此,部分学生基于自己在幼儿园见习中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场体验和课程相关的理论学习,选取与幼儿园艺术教育相关的内容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并在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收集现场资料,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近两年已有4位同学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研究的毕业论文在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中获奖。

(五)校-园教师的相互合作

校-园合作课程能够延伸出校-园之间更多的合作空间,真正推进“教、学、研”一体化,推动校-园学习共同体的生成。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被幼儿园聘请为学习共同体导师,定期辅导幼儿园老师开展教研活动,遴选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指导幼儿园教师展开关于儿童观以及课程游戏化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系统学习,推进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同时指导幼儿园教师学习如何记录学习故事、如何进行科研写作,提升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校内教师也可以将幼儿园作为自己的研究现场,发现研究问题,搜集研究资料,形成基于教育实践的研究课题。

三、合作课程建设的反思

经过较长时期的前期准备和扎实的合作课程建设过程,校—园双方的参与者均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获得了成长,活动中的每一个参与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成为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高校师生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感受实践的生动性、具体性和灵活性,幼儿园教师从高校教师的理论研究中获得理念的提升以及从事教育研究活动的具体指导,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和互哺互育。反思该课程的实施过程,就课程教学本身而言,我们有如下重要体会:

(一)合作课程建设中的收获

第一,理论观念的重要性。该课程的实施思路是理念先行,实践跟进,循环反馈调节。课程实践不是在技能层面上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简单模仿,而是在领会儿童艺术能力发展、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学会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设计及其实施的基本理念、思路和诸环节推进的经验。

第二,基于实践体验的学习是一种高效的专业学习方式。“当学生面临真实的任务,当他们有了学习技能的需要和诚实的工作榜样,他们就会学得最好”[2]幼儿园教师的授课为学生提供了榜样,本班同学的模拟授课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总之,基于实践体验的学习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学习过程更加有效。

第三,形成性的、多元的学习评价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引导机制。首先,本课程针对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与之相应的评价方式;且采取多主体、过程评价的方式,如在活动设计和实施环节,评价主体既有校内教师,也有幼儿园兼职教师,还充分发挥了同伴互评、自评的方式,取得了诊断、指导、纠正和反思改进的效果。这种评价形式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多元的教学资源积累。在该课程的前期建设和正式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完成了包括儿童艺术教育理论、儿童音乐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板块的自编讲义和多媒体课件之外,还基于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内容积累了以下教学资源:一是学生通过中国期刊网收集了大量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学术论文,可供同学之间、校—园老师之间分享学习;二是每届学生积累了大量优秀活动设计案例,可供下届学生学习交流;三是每届学生模拟授课、幼儿园教师模拟授课视频课程为珍贵的学习资源。此外,师生在幼儿园收集的大量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活动图片,可以梳理为案例资源,可供后来的学习者欣赏、学习。相关资源可以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分享、交流。

(二)合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学习方面。合作课程所带来的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环境,同时也更鲜明地呈现出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一些共性的问题。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差异。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则是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接受固定的知识,不善于发现问题,缺乏批判性思维。同时,正是由于缺乏问题意识,不善于围绕核心问题来综合运用以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使得学生过去学习过的知识处于无结构的散乱堆积状态,这样一来,拥有的零散知识容易因为缺乏知识结构的附着而容易遗忘。因此,学生无论是在理论学习和活动设计实施的考核环节,都认为自己缺乏理论支撑,因而部分同学容易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面。如何才能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进而产生基于问题的有效学习,我们认为,深入的教育实践体验对于本科生而言尤为重要。除了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集中见习、实习和课程研习之外,应该在高校和幼儿园之间建构更加灵活松散的幼儿园现场学习机制,如校-园之间为学生确定校外指导教师后,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在幼儿园跟班体验,从充分的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在理论学习和思考中解决问题。

第二,教师教学方面。合作课程涉及多方互动,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和相关制度保障。由于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之校-园合作双方都有多方面的诉求,而且双方的诉求不对等,因此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面临一定的挑战。如幼儿园希望高校教师能够就教研科研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并且在时间上能够保证需之即来,来之即能,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也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这些工作远远超出了一门合作课程所承载的内容范围。同时,幼儿园教师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大量的学生活动设计指导评价工作,工作量十分繁重。目前双方的合作动力都基于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但是,从长计议,需要更合理的校—园合作制度层面的设计,使得校-园合作能够在顺畅有效的机制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苗雪红.《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综合实践考核方式探索[J].常熟理工学报,2012(12).

[2]玛克辛·格林.释放想象:教育、艺术与社会变革[M].郭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幼儿园儿童艺术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纸的艺术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