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剑戟片的武打场景浅析

2018-03-28亓天阳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宫本佐佐木次郎

亓天阳

日本剑戟片,是“在历史故事片里,主要的是使英雄的主人公表演剑术的一类电影”(《日本电影史》,岩崎昶,1981,中国电影出版社),是日本电影史上极具特色的电影类型之一,它不仅具备了商业类型片成熟完备的叙事模式,更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它不同于传统日本电影所体现出的安静平缓的东方格调,剑戟片总是充满着强烈的动作性和血腥的暴力。最能体现这两个特点的,便是剑戟片中冷冽紧张的武打场面。

剑戟片中的武打场面主要为三种模式,即:一人对多人的交战,两人间的决斗和多人间的交战。

其中一人对多人的交战是剑戟片中最为常见的武打场面。交战双方力量的不均衡让主人公的取胜更加困难,越是这种不均衡越是为武打动作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剑戟片无论描述的主人公是剑客、武士还是浪人,它的本质是展示英雄主义的电影,而一人对多人交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武打场面,无疑也是对英雄主义最好的诠释。

在内田吐梦导演的《宫本武藏 一乘寺决斗》(东映1964年出品)一乘寺决斗的段落中,宫本武藏(中村锦之助饰演)一个人面对七十三个的吉岗道场的门徒,一个武士对战七十三个武士,在实战中,这几乎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交战。在一人对多人交战的武打场景中,一直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持刀对战的两个人,其实是无法看到自己的身后的。被敌人包围的主人公,无论他的剑术多么高超,他的身后都是防守的禁区,一旦有敌人绕到身后劈砍,主人公是无法提前做出预判进行闪躲的。在以往的剑戟片中,为了让主人公能取得胜利,导演往往只能再这样的场景中用形式化的武打风格取代偏现实的武打风格,主人公可以完全不在意身后,即使敌人从身后劈砍过来,英雄的主人公也好像身后长眼一样,完全不必回头,就可以挥刀将身后的敌人斩杀在地。同时,对被砍杀的敌人,还有另外一种风格化的处理,让被斩杀的敌人就像瞬间被冻住一样,会在原地僵住几秒,然后再轰然倒地。这两点都是为彰显英雄主人公的高明剑术而采取的一种非现实的处理手段。这种方法虽然在早期剑戟片中让观众感到新鲜与刺激,但却因为过于形式化和不符合常理,早已让观众产生了视觉和审美的疲劳。内田吐梦导演在他的作品中摒弃了这一点。宫本武藏为了不让吉岗道场的门徒攻击到他的身后,他本能地选择向田边奔跑,有敌人追上时便停下转身與之交战,此时的宫本武藏可以不必考虑自己身后是不是有敌人,只需要全力应对面前的敌人即可。在斩杀敌人后继续奔跑,再将陆续追上来的敌人斩杀。对敌人逐个击破和不让自己腹背受敌是符合战术和剑道的,也更容易让观众相信宫本武藏的胜利并不是因为他是“英雄的主人公”。其实,这样的方式内我们在田吐梦导演在另一部《宫本武藏 般若坂决斗》(东映1962年出品)中已经可见端倪。在这部电影的最后部分,宫本武藏面对三十几个恶徒和浪人,仍然采用了在全力奔跑过程中,回头斩杀一人,然后跑开,再回头斩杀一人的战法。导演同时利用场景中的道具增加对战过程中的变化性,宫本武藏会冲上高台占据有力的位置,也会躲进矮树丛中以防守住自己的身后。在内田吐梦导演的这两场著名的个人对多人交战的武打场景中,绝不让对手攻击身后成为了交战的原则。这种原则在之后的很多剑戟片中也有运用。

相比剑戟片中大量的一人对多人交战的武打场面,两人之间的决斗场面就少了很多。两人之间的决斗缺乏剑术和动作上的丰富变化,两人之间长时间砍杀也会让观众产生疲倦的感觉。这就意味着两人间的决斗通常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胜负往往在瞬间决定。

决斗这样的场面往往会出现在人物出场时和故事结束时。人物出场时的决斗往往是最快建立起人物的手段,比如黑泽明导演的《七武士》(东宝1954年出品)中,久藏(宫口精二饰)与浪人的决斗场面,这是久藏的第一次出场,对挑衅者的果断斩杀让久藏这一剑术高手的形象快速建立起来,观众无需为还不了解的人物命运担忧,这种决斗场面更多追求的决斗的仪式感和剑术本身瞬间击杀的快感。

而另一种决斗场面通常会发生在故事的结尾,在有宿怨且势均力敌的对手之间展开,胜负结果越是无法预测,越是会让观众感到乐趣。在剑戟片中这样著名对决,应该就是宫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之间的宿命之战。

稻垣浩导演的《宫本武藏 岩流岛决斗》(东宝1956年出品)中,导演在武打场面的气氛上做了更多的渲染。决斗从黎明前的黑暗开始,佐佐木小次郎的阵营内甚至点着火把。宫本武藏刚从船上下来,佐佐木小次郎喊了一声:“武藏!”。两人便无声地互砍起来。互击之后,两个人互相怒视,再一次砍杀在一起,两个人又跳着退后,这样来回反复,战斗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这一段决斗,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完成的,透过树林,两个持刀武士站在海边的画面很有仪式感,直到朝阳把海面染成红色。太阳逐渐从宫本武藏的背后升起,佐佐木小次郎刹那间被耀眼的阳光刺到了双眼,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此时,宫本武藏手中由船桨做成的木剑与小次郎的长剑互相挥出了一道弧线,宫本武藏的头巾被削掉,有血渗出,镜头中的佐佐木小次郎缓缓站起,面带微笑。当所有人都以为小次郎获胜的时候,小次郎没有站稳,顺势慢慢地倒在沙滩上。

在另一版内田吐梦导演的《宫本武藏 岩流岛决斗》(东映1965年出品)中对于这一场生死对决处理则不大相同。宫本武藏(中村锦之助饰)与佐佐木小次郎(高仓健饰)的对决发生在浓雾消散,天空已经相当明亮的岩流岛上,在决斗开始之前,两人进行了相当长的对话。问答始于佐佐木小次郎责问宫本武藏为何比约定时间迟了两个小时才来到决斗现场。在一番对话之后决斗才正式开始,为了找到落脚点,宫本武藏首先从海边横向跑至沙滩上。佐佐木小次郎见此也在沙滩上横向跑起来,双方突然快速靠近,船桨做的木剑与长剑在一起翻滚,武藏的头巾被削,四散飞开。佐佐木小次郎确信获胜,露出了无畏的微笑。但是,在下一个瞬间,小次郎额头上出现了一道血迹,遽然倒地。这场对决的胜负在瞬间已经决定。

尽管导演对这一对决场景在处理上不尽相同,但是其实最终决定胜负都是在一瞬间,而决战之前的对气氛的铺陈才是真正决定决斗场景是否精彩的关键。尽量延长对决的时间,增强对战的悬念感,用具有表现力的场景增强戏剧张力是这类武打场面营造的重要工作。

在剑戟片中,多人间交战的武打場面最少,最著名非黑泽明导演的《七武士》(东宝1954年出品)莫属。在这样的武打场面中,通常没有一位超级英雄式的武士,他们都是能力有限的普通人,但却要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是这样的普通人拼尽全力而战,为多人间交战的武打场面增添了悲壮美。与其类似的武打场面还有工藤荣一导演的《十三刺客》(东宝1963出品)和《大杀阵》(东宝1964出品)。多人对多人武打场面往往发生在影片最后的高潮段落,而且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导演精巧和严密设计的场面的调度和武打场面的惨烈是最大的看点。看似混乱宏大的武打场面,往往是前两种武打场面的混合,哪怕是多人对多人的交战,也会变成多组一人对多人的交战和单人之间决斗的混合,并最终将武打场面带入单人之间最后的决斗。但往往在多组交战的场景中,因为没有超级英雄式的主人公的存在,交战情形一定是非常惨烈血腥的,因为输赢不再关乎于武士个体的存亡,更多地是为一种理念或者荣誉而战,为了赢得最终的胜利,主人公们的牺牲往往不可避免,而这样的武打场景最后往往突出的是惨烈的斗争主题和一种悲壮的美感。《七武士》中,最后仅有三名武士存活,结尾是被保护的农民庆祝胜利的场景,但武士们高高的坟冢插着的旗帜和武士刀却充满了一种悲凉,勘兵卫(志村乔饰)的话更是点名了武士命运的悲剧性,“胜利是属于农民的”。在《十三刺客》中,武士们也大都战死,活下来的仅有三人。但是,活下来的这三人的脸上也没有胜利的喜悦,有的只是大战之后的漠然和空虚。明石藩武士除一人之外,也全部战死。而活下来的这一人也已经发疯。他提着血刀,喘息着冲入泥田,怒视着周围,大笑倒地。同样地,在《十三刺客》之后推出的《大杀阵》,其大结局也是在惨烈的混战后,酒井雅乐头(大友柳太郎饰)神经错乱。这种多人对多人的武打场面带来的是血战之后的空虚。可以说,对习惯了传统剑戟片畅快淋漓武打场面和深刻被个人英雄主义鼓舞的观众而言,多人交战的武打场面还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更深层的情感体验,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

综上所述,通过对一些武打场面的浅析,比较中国武侠片,日本剑戟片在动作上没有舞蹈式的优美,招式上更没有天马行空式的炫目,它的魅力更多在于对剑术招式本身的描绘,以及招式背后的人性和人所处的现实。因为武打场面中的一招一式都是关乎主人公生死命运的终极难题。正是这种瞬间决定胜负的残酷,充满着仪式感的夸张戏剧性,才让观众感受到超出寻常的生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也是剑戟片让观众着迷不已的奥秘所在。

猜你喜欢

宫本佐佐木次郎
风靡一时 《寅次郎的故事》
你好,宫本先生
美食诱惑零抵抗 兼职拍摄小次郎
彩票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