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SCP视角下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3-28王俊利庞晓霞覃海媚王荣王春芳韦叶生韦贵将

右江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检验科仪器医学

王俊利 庞晓霞 覃海媚 王荣 王春芳 韦叶生 韦贵将

【关键词】 国际医学检验技术资格考核标准;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8.01.031

当前,面对新医改促发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快速发展和精准医疗对医学实验室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2007年国际医学检验技术资格考核标准(American Society Clinic Pathology,ASCP)引入我国后[1],对照这一国际通用的医学检验技术资格考核最高标准,医学院校医学检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向与需求间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通过引入ASCP标准,比照原有医学检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前医院检验科、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和医学检验相关生物科技公司等医疗机构实验室对医学检验研究生人才需求差异矛盾,构建了一套“ASCP标准的医学检验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于1978年开展医学检验本科教育,2013年开展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育,為全国较早、广西最早;目前培养层次、招生规模及专业覆盖最全;已经培养近万名各层次医学检验毕业生。但是,面对新医改促发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快速发展和精准医疗对医学实验室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ASCP在2007年引入我国后的快速影响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仍存在不平衡矛盾。目前,主要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检验科快速引进大量国际一流检验仪器,开展了多种最新进展的检测项目,达到国际化检验工作英文需求,而所培养医学检验研究生应用专业外文进行仪器操作、维护保养能力有欠缺,提示应加强专业外文应用能力培养[2~3]。二是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危急值实时汇报等需要与临床沟通对话,但如何沟通、有何技巧,新入职研究生毕业生能力明显不足,提示应强化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育[4]。三是检验科有几个亚组涉及形态诊断,如骨髓细胞学、微生物学、染色体遗传学等,但研究生毕业生的形态诊断能力不足,多有畏惧意识,不愿到形态诊断岗位,导致这类岗位人才短缺,提示高校应加强医学检验技术研究生形态诊断技能培育。四是检验科拥有大批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故障实时处理尤为重要,但如何维护仪器,这一基本技能多数高校医学检验技术研究生未开设课程,提示应加强医学检验研究生仪器维护和保养的能力[2]。

2 主要对策

2.1 形成“以案例为中心、参与式与多学科交叉”为特色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培训理论及实践体系

基于团队所出版的《检验与临床沟通学案例教程》[5],按照各专业组临床工作中实际发生的57个典型案例,采取检验技师、临床医师、护师、药师等多专业专家点评分析,融入课堂角色扮演,在案例分享中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逐步建立起一套“以案例为中心、以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培养为主体、以参与式学习和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

2.2 构建了“实践能力为核心及理论教学为辅”的《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课程体系

我们团队参与曾照芳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研究生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临床检验仪器学》和《临床检验仪器学实验指导》,并结合本院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习指南、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扩充知识及相关网站链接。形成了仪器技能培训实验室和医院检验科实训基地互补的综合教学平台,并通过小组化教学尝试,满足实境训练需要,有效增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能力。

2.3 基于“形态学网络课程”的医学检验形态诊断能力培育

依托校级医学检验微生物学与医学检验临床细胞学两门形态学诊断网络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对形态学诊断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适应当前检验科急需的微生物与细胞学等形态诊断岗位。

2.4 基于“检验仪器学课程”的仪器维修保养能力培育

通过构建《临床检验仪器学》理论教学体系与实验技术平台,以医学和工学理学结合为切入点,选取来自临床检验第一线的典型仪器,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了多数仪器现场拆装展示和大型仪器设备模仿演示原理、方法以及操作规范,强化研究生的仪器维护保养实践能力。

2.5 基于“医学检验双语课程”的专业英文应用能力培育

通过实施“医学检验英语课程”,构建“专业外文文献”和“进口仪器、试剂、技术外文说明书”两个教学载体,强化检验一线的实践实用性,明显提高了研究生运用外语的能力,为培养适应国际ASCP新要求的复合型、国际化检验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培养模式的主要创新

3.1 教育理念创新

探索构建了ASCP标准的医学检验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之如何适应临床检验新进展和快速发展的问题”,创新了医学检验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思路。主要特点为将“专业英语、临床沟通、形态诊断、仪器维养”四大岗位胜任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将割裂的学校专业教育向有机衔接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育转变,进而为学校教育到职业培训探索了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人才培养之路。

3.2 课程体系创新

为适应ASCP标准下医学检验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方案,首次构建了“四个融合”创新课程体系与检验实践教育,即临床医师、护师与检验技师三者融合的“检验与临床沟通课程”,普通外语、专业外语和检验专业实践三者融合的“医学检验英语课程”,生物工程、物理及检验仪器三者融合的“医学检验仪器学课程”,临床细胞学及微生物形态诊断与网络媒介技术相融合的“形态诊断网络课程”。通过促发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实现医学检验研究生早期接触检验一线和以案例为中心的创新课程体系与临床实践教育模式。

3.3 培育方式创新

从单纯的知识灌输向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岗位胜任力的全面素质提升转变。通过案例教学、团队角色扮演、仪器实践维护等紧密贴切临床检验实践难题为中心,融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等为一体的自主教学实验、网络课程教育、研究生导师制等富于特色的创新培育模式,激发研究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检验实践素养。

总之,通过基于ASCP的检验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构建了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密切相关课程及平台5个;此外在校内外成功实践与推广,区内外高校、医院实验室、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等同行借鉴应用,人才质量得到普遍赞誉与认可,专业影响力和辐射面不断扩大,很好地提升了医学检验研究生职业岗位胜任力等综合素质。

参 考 文 献

[1] Joseph Brendan Baker,Shiwen Song,Patricia A.Tanabe,等.美国临床病理学会全球实验室检验人员专业认证[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6,4(3):187-189.

[2] 郑 磊,张继瑜,王 前.我国检验医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24-25.

[3] 张 园,王 飞.检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4):556-558.

[4] 顾 兵,郑明华,陈兴国.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16.

[5] 王俊利,陈文成,韦叶生.检验与临床沟通学案例教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41-48

猜你喜欢

检验科仪器医学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与防护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事出有因
发明
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不可忽视的化学仪器的创新使用
仪器工作原理决定了仪器的读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