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病遗体火化和消毒卫生处置

2018-03-28何秀琴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土葬火化遗体

何秀琴 刘 琳

(1.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襄阳市殡仪馆,湖北襄阳441000)

传染病遗体对接触他们的服务人员和周围环境都造成很大危险,对传染病死亡遗体的卫生处理非常重要,对传染病遗体必须分类火化,对遗体和遗物都要消毒处理。

一、传染病遗体分类火化的规定

我国对传染病遗体处置非常重视,对遗体处置的规定体现在各类法律中。2003年颁布的行业标准《入出境尸体处理卫生规程》规定,对尸体的卫生处理指对尸体实施消毒、杀虫、包装和火化。根据规定,对传染病遗体根据危害程度分类处理:甲类传染病和其他危害特别严重的,要立即消毒,就近火化;乙类传染病中危害严重的,要消毒后火化;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不需要火化的,消毒后深埋。

1.需要立即消毒、就近火化的四类传染病遗体

需要立即消毒、就近火化的遗体是烈性传染病遗体,对这些遗体实行最严格的消毒和卫生处置。根据法律和行政部门的解释,患鼠疫、霍乱、炭疽以及非典死亡的传染病遗体要立即消毒,就近火化。

198 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因患检疫传染病而死亡的尸体,必须就近火化”。检疫传染病目前有鼠疫、霍乱、黄热病三种;国务院根据传染病的危害还会确定和公布其他检疫传染病。我国在201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患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应当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这种规定针对所有的上述传染病遗体,不论国籍、民族和宗教信仰,在中国境内死亡的上述遗体,都必须就近火化。

检疫传染病黄热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基本消灭,未列入甲类传染病中,2016年国外传入时,我国也进行了有效控制。[1]

200 3年发生非典时,卫生部、民政部专门对死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遗体处置做了规定,发布了《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遗体处理和丧葬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卫生部门严格消毒,遗体由专车运送,就近火化,不能转运。规定中特别要求限制各类丧葬活动:不能进行遗体整容防腐行为,不能举行告别仪式;不能进行其他纪念活动。这种严格消毒、立即火化的措施针对所有人,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的、在华外国人、港澳台人士也必须遵守规定。为了满足家属需要,火化后的骨灰可以按照规定外运,有宗教信仰的人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可按照民族习俗进行丧葬活动,进行纪念和悼念。

对上述四种遗体处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以上四类遗体处置也有例外。在我国部分民族自治区域可做出变通规定,没有火化设施的,可以土葬。200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的《关于贯彻卫生部民政部国家民委国家宗教局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遗体处理和丧葬活动的紧急通知的意见》第二条规定:没条件火化的非典遗体可以深埋,没条件主要指没有火化场、立即建设火化场确有困难的地方,距离火化场70公里以上的地区。深埋的非典遗体严格消毒,装入符合要求的塑料袋密封。为控制传染源,减少污染,要控制安葬地点,最好集中及早建立遗体土葬专用场地安葬这些遗体。埋葬非典遗体的场地要远离居民区,距离饮用水源5公里以外,埋葬地土质要干燥,埋葬时要先消毒,遗体要埋葬在距离地面2米以下。

二是禽流感死亡遗体。禽流感按规定作为甲类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但其遗体并没有要求必须立即火化。根据世卫驻华代表处传染病预警与反应协调员霍居里女士说:“人在感染禽流感痊愈后不再具有传染性,患禽流感死亡后的尸体同样不会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匆忙火化完全没有必要。”[2]

2.其他需要火化的六类传染病遗体

除上述四类烈性传染病之外,还有一些传染病也要严格消毒后火化。根据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五条规定,以下六类传染病遗体由医疗机构消毒后火化:炭疽、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伤寒和副伤寒、白喉、脊髓灰质炎。这六类中炭疽是必须立即火化的,只剩下五类,加上因禽流感死亡的遗体,一共六类传染病遗体要火化。《细则》规定,在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地区,这六类遗体可消毒后深埋。

实施细则并没有规定这些遗体的运送、整容、化妆等丧葬活动安排,也没有严格规定火化时间,一般认为没有火化条件的地区,这六类传染病遗体在严格消毒后,可以深埋,以免污染环境。埋葬地要远离人群和水源,埋葬地土质干燥,一般距地面两米以下;埋葬时对墓穴地要消毒,不污染地下水土资源。

地方性法规根据情况扩大了必须火化的传染病遗体种类,并对火化时间有更明确和严格的规定,规定24小时内火化。1994年大连市《关于尸体运输管理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也规定:对患有烈性传染病者的尸体,督促家属在24小时内火化。根据2005年天津市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患鼠疫、霍乱、炭疽、艾滋病(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麻风病、狂犬病六类传染病致死的遗体,由医疗机构消毒处理后,在24小时内火化,严禁外运或者土葬。天津市对狂犬病、艾滋病、麻风病这三类传染病也采取严格消毒和立即火化的措施。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遗体整容师》中也指出:高度腐败、甲类传染病遗体,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民政部相关文件精神,在死亡后24小时内必须火化,不需要对遗体进行化妆整容处理,若家属有要求,工作人员务必解释清楚[3]。

3.不需火化、可以土葬的传染病遗体

不需火化、可以土葬的传染病遗体,大致有三类。

一是根据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原则,在土葬改革区,除上述规定的10类必须火化的传染病遗体,其他29种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死亡的遗体不需火化,可以土葬。在火葬区,这些遗体必须火化。

二是在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农村、边远地区,除上述患鼠疫、霍乱、炭疽、非典四类遗体之外的其他传染病遗体,可以经过消毒后深埋。根据《实施细则》,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地区,传染病遗体的土葬要远离人群深埋。距居民点500米以上、离水源地50米以上,在距地面2米以下深埋。注意这里土葬规定和新疆土葬非典遗体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非典的遗体要求离水源地5公里以上,毕竟非典遗体危害性大,而且也不多见,集中安葬切实可行。

三是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遗体要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少数民族传染病遗体按丧葬习俗实行土葬的,应当在指定的地点安葬。我国宪法规定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应尊重少数民族的遗愿和家属自由选择。

我国还对传染病遗体的解剖做出规定。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规定:解剖查验后的尸体经卫生处理后,按照规定火化或者深埋。2007年卫生部出台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尸体解剖查验技术规范》规定:尸检结束后,尸体剩余部分应尽快焚化,并对工作环境彻底消毒。

二、传染病遗体及被污染物品消毒

台湾林逸盛博士指出:传染病遗体“与活体不同,死体不能呼吸,不能咳嗽、打喷嚏、排便、排尿;除非进行解剖、修复等行为就会有较高的危险性……对遗体最重要的防护是使用防护手套和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4]

无论遗体火化还是土葬,“采用土葬,其遗体本身作为一个超级污染源,滋生的病菌和传染病遗体携带的病毒将对土地、地下水、空气等产生危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5]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严格消毒。我国根据传染病危害性将甲类和其他传染病消毒区别处理,这些规定散见于《消毒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疫源地消毒总则》等文件中。

1.传染病遗体消毒

《GB 19193-2015疫源地消毒总则》规定要对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死亡的病人遗体,要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消毒后将遗体火化或土葬。

第一,要堵塞管道口,以免污染扩散。先将棉球浸泡在0.5%过氧乙酸液或5g/L有效氯的消毒液中;然后用钳子夹住棉球,将棉球旋转塞住堵塞口、耳、鼻、肛门、阴道等管道口;第二,采用喷撒消毒或擦拭消毒,用消毒液喷洒遗体全身,或者脱掉衣服,擦拭遗体全身;第三,包裹遗体,用浸泡过消毒液的被单包裹尸体,进行卫生处理。

对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遗体及遗物,要严密包裹后立即火化或深埋。病人用过医疗和垃圾应全部焚烧,传染病病人居住的地方要随时消毒,每天至少消毒1-2次,病人离世后,对病人居住地和实用过的物品还要进行终末消毒。

我们也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方法对遗体消毒:先进行表面消毒,用2%—5%的漂白粉擦拭或喷撒遗体表面;再进行直接消毒,以双层床单盖住遗体,遗体用2层尸袋或床单包裹,在包裹第2层前再次用2%—5%的漂白粉擦拭或喷撒遗体表面。[6]

2.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物品和器械消毒

根据卫生部1991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被传染病污染的水、物品、粪便等要按要求消毒。死于炭疽病的动物尸体必须就地就近火化。对被污染的土地、地表草坪皮先消毒,然后铲除10厘米表层的土深埋。被污染的物品及用具不能焚化的,要严格消毒后按传染病遗体处置要求远离人群和水源深埋。在处置禽流感死亡的动物尸体时,一般也采取焚烧和深埋的办法,以消除传染源,减少污染。对其他动物尸体的处理也是社会公共卫生关注的,一般也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对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动物尸体,可能无害化是关注的重点。

《GB19193-2015疫源地消毒总则》规定对鼠疫和霍乱病人接触过的地区和物品要严格消毒,不同物品采取不同消毒措施。如对污染的房间、厕所、走廊等环境表面,应先消毒,然后再清除各种被污染的排泄物或其他物品等;若地面有泥土,还应刮去被污染的土层,再用含2g/L—5g/L的含氯消毒液;或5g/L过氧乙酸消毒。[7]对于运输遗体的车辆也要进行消毒,对接触过10类必须火化的遗体的运输车辆、物品以及火化机要及时严格消毒。

值得注意的是,应该根据传染途径对遗体采取不同措施:如结核病会飞沫传播,所以对死于家中的重症结核病患者的衣物、寝具和排泄物要特别注意。而对于体液传播的艾滋病的血液及外伤处理就要特别注意。

注释:

[1]黄热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我国基本消灭,在2016年3月12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卫办疾控函〔2016〕382号.关于印发黄热病防控方案(2016年版)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jkj/s3577/201604/328d68d317 d647e086c4b0000d2507da.shtml,2016-4-22.

[2]世卫将制定禽流感患者尸体处理方案不必匆忙火化[N].京华时报,2005-11-26.

[3]王夫子.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遗体整容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37.

[4][6]林逸盛.遗体处理的卫生管理---关於遗体感染与防护.(台湾)中华礼仪?[S].2009,(05),9-13.

[5]卢军等.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27-28.

[7]GB19193-2015.疫源地消毒总则[S].2015.5-6.

猜你喜欢

土葬火化遗体
印度新冠病亡者激增 民众露天火化遗体景象凄惨
关于绿色殡葬之浅析
绝望的沙子
一抔土
12年,他送上万的宠物最后一程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山西晋南农村地区土葬礼俗制度的法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