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03-28靳志芳

山西冶金 2018年3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督监测

靳志芳

(长治市郊区环境保护局, 山西 长治 046000)

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以及环境破坏等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国家的环保部门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对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关键环节,不仅能为开展环保工作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因此,环保监测技术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以及质量控制。

1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在环境管理过程中,由于工厂多分布在工业园内,因而在进行污染的责任确认等过程中,各工厂之间容易因为不同污染的责任归属以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大小等发生争执,不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通过相关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等,可以及时将各个工厂产生的污染物等进行分类,并就其可能导致的污染严重程度等进行合理划分,促进责任追究以及排污收费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环境治理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在工厂建立以及发展过程中,为保证工厂排污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标准的要求,必须对其工厂运行产生的废水、废弃物等进行环境监测取样工作,通过分析其各类成分,寻找合理的治理措施,保证企业工厂的生产经营符合行业标准要求,推动企业顺利整改,焕发企业生机。环境监测并不只是国家相关单位的责任,也不是故意刁难企业生产的非必要工作,是为了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维护企业周边环境而进行的合理合法的调查监测,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现状

2.1 环境质量测量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环境质量监测的实验室处理控制的比较好,但是在野外采集样品方面不是很规范,有一定随意性,监测样品可能缺乏完整性、代表性。另外分析仪器可能存在校准周期问题,分析过程会产生系统误差等都会对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各职能机构在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职责不清,不能有效履行各自职责的问题,也有监测站对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制界限和分类不清楚,记录不全等不规范情况。

2.2 环境监测内容完整性和真实性欠缺

环境监测是为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治理服务的,其收集的具体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环境污染物构成等对环境治理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但在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政府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更多地将环境监测作为其工作业绩和政府形象竞争的指标,环境监测取得的数据变成城市之间攀比的重要依据,而不是为治理好环境污染而进行的必要抽样调查采样的准备数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强制要求等手段,强行对环境监测报告的相关数据进行美化修改,导致最终得到的环境监测报告远远脱离了城市的实际发展现状,脱离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事实。

2.3 质量监督问题

质量监督员对实施的质量监督没有计划性,或制定的监督计划针对性不强,未规定具体的监督项目、被监督人员、监督内容、监督频次等,质量监督员开展质量监督的随意性较大[1],导致监督计划与监测任务或任务量不匹配,质量监督覆盖不到位,往往仅对部分常规分析项目进行监督,疏忽了其他应重点监督的环节。

2.4 复合技术人员短缺

环境监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除了具备专业的环境监测知识,还要知晓监测仪器的测试原理、测试范围等。而在实际工作中,复合型的专业人员缺乏,在很多关键技术岗位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许多监测仪器闲置而无法开展工作,人才的短缺严重的阻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 创设科学的环境监测信息平台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被融合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之中,将互联网技术与环境监测工作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环保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环境监测部门的领导者应该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技术优势,并积极与信息技术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建立信息平台。环境监测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将一些环境监测数据以及分析结果上传至网络之中,使社会大众能全面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进展情况,从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都能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来保护环境,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另外,在环境监测信息平台中还应该设计一个数据纠错系统,登陆信息平台的人员可以通过改系统测试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 监测质量规范化

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和精密性。要实现环境监测的“五性”目标需要做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2]。首先需要到现场监测和采样,之后是中期的实验分析,最后是依据监测数据编制报告。目前监测站的实验室分析都比较规范,质量控制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重点布置在前期的采样等分析工作和后期的处理工作了。在前期工作中需对现场监测仪器进行校准,需采取适宜的采样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后期的质量控制主要在对报告的审核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3.3 加强数据和报告的有效性审核

1)合法性。必须在计量认证证书范围和有效期内,如不具备能力,可委托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

2)合规性。检测过程是否在样品保存有效期内,检测方法是否现行有效。

3)质量保证有效性。计量仪器是否经检定/校准合格,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并在有效期内,采取质控措施的有效性等。

4)数据逻辑性。监测指标、监测结果与污染源、污染物和样品性状是否相符等。

5)评价标准合理性。评价标准选用是否恰当、是否现行有效,结论及描述是否准确合理。

6)报告规范性和完整性。格式、文字、要素、数据、单位等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3.4 加强质量监督

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督,监督环境是否满足方法、仪器和人员安全的要求;对人员监测分析进行监督,监督其对作业指导书是否掌握,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对仪器设备情况进行监督,监督仪器设备检定是否在有效期内,仪器设备是否校正,仪器操作是否符合规范,仪器的精度、量程是否满足方法的要求;对样品的采样和接收进行监督,样品是否具有唯一性标识,是否有采样记录和样品交接记录,样品的入库、领用、检验、保存及处置过程是否规范;对试剂及玻璃器皿进行监督,化学试剂是否在有效期,所用玻璃器皿是否干净,清洗是否符合要求,自配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标签是否符合要求;对分析方法进行监督,使用版本是否现行有效;对原始记录和数据情况进行监督,查看记录是否完整规范,分析结果计算是否准确等[3]。

3.5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人员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因素,监测技术的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到监测的质量和结果。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应立足岗位培养人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才是提高监测水平的根本出路。发挥老同志的技术特长和经验,对年轻同志进行传、帮、带,采取外出技术培训和深造,通过考试、考核、岗位竞争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特别要培养实验检查人才、综合分析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建立用好专业人才的机制,引导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监测各领域的专家。

4 结语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方面的工作已经越做越好。但时其离规范化地步还有一定差距,它与国家新局势发展进程还需一定时间的配合适应,所以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断对环境监测队伍加大建设力度,不断进行监测质量体系的工作质量完善,才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国环境监测信息的质量,为保护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科学依据。

[1]徐晓华.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7.

[2]田新展.关于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3):113-114.

[3]周良,尹卫萍.浅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24(5):5-7.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督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