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2018-03-28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院校

王 剑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是为学生在创业与就业方面提供正确的指导,从而丰富学生就业的选择,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要求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李克强同志多次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重要指示,“双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引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任务和内容。

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真正开展自主创业活动的人数很少,其原因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晚。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与大学生的就业教育紧密结合,以高职学生的特点为切入点,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就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想、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符合我国经济客观情况的实际选择,培养人、塑造人是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改革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高职教育的使命[1]。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完善。由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处在探索阶段,课程建设相对比较滞后,课程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与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投入的精力不够,在课程建设方面抓得不紧,落实不到位,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与高职学生特点结合不紧密,针对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创新乏力。受传统因素影响,课程设置不能摆脱原有模式,课程内容中理论多、案例少,不能与各专业有机融合,难以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学效果难以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思想。课程教学与实践融合得不够密切,课程开发滞后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要求,难以反映新时代前沿的要求[2]。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存在人员不齐、水平不高的问题。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践者。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渠道,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进一步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其创新创业的兴趣,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的意义和内涵。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多数是由辅导员或学生工作部门的行政人员承担,专业教师较少,虽然有精力、有热情,但是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不足,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相关政策衔接少。截至2014年12月,江苏省134所高校共筹建和认定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37家[3]。这些创新创业平台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审批手续简化、减免税和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但在具体政策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出台和宣传教育衔接不合理,还有待加强。相关创业扶持政策条件标准高,外地生源学生一般难以在就读学校所在地申请创业资助。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1) 健全和完善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当以高职学生特点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围绕职业教育的规律而开展。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网络传播广的作用,重视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立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及时、务实的创新创业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多学科、多专业相融交叉的特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的建设。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因为教材是一门课程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又是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依据。好教材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完善教材建设中相关配套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研究开发适合的校本教材,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学分、进计划、进教学方案,并建立相关考核制度。

2) 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平台,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积极进取,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能够自主学习、独立获得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学生创业素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精神,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辩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体验学习目标实现的乐趣,不知不觉地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培养自己的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同时,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渗透到兴趣小组、班会、团队活动、各类竞赛、勤工俭学等多种活动中。此外,还可以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题活动,如请成功的创业者作专题报告、进行演讲,还可以外出参观访问创业公司和企业等。

3)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同样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个环节,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思想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得到内化而形成。开展行之有效和针对性强的实践课程,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学校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构建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搭建创业素质提升的训练平台,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开创的个性、抗挫折的心理和创造力,同时还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人际交流和管理技能[4]。

4)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办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办学的核心与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其师资队伍建设正处在调整、整合的阶段,普遍存在队伍结构不合理、数量配备不足、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学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者,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和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下,要以全新的观念武装自己,以全新的姿态展现自己,以全新的行动去实践,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全面提高任课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崭新的面貌重塑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是建设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科学的师资队伍。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资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专职教师的分内之事,也是专业教师的教育任务,建立一支全员协同育人的教师团队是很有必要的。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专业特点和个人特点,鼓励和奖励专业教师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开展适应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课程。三是建立教师培训进修的机制和制度。教师是先进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只有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更深刻,才能更好地开发创新创业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有计划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有利于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和数量不足等矛盾[5]。

5) 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机制和平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政府和企业三方协同育人的功能,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如日本专门制定《创造新事业促进法》,为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英国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保证;美国出台《联邦税收法》,鼓励企业捐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我国高职院校要在校企合作和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对接,构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新平台,弥补学校场地、师资、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地方政府出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需要的有关政策,为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支持;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让学生了解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等,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加贴近市场,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品质、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需清楚开展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能力和素质,着力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课程体系院校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