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花湿热清治疗亚急性手足部湿疹的疗效观察

2018-03-28黄丽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3期
关键词:亚急性乳膏湿疹

黄丽霞 田 静 于 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湿疹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因多种内界或外界因素引发的变态型皮肤疾病。湿疹发生的内界因素多与先天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遗传等相关,而外界因素常常是因个体工作生活环境或情志刺激等诱发。湿疹通常以皮肤瘙痒、红肿、疼痛、渗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仅病及局部,严重者往往会波及全身皮肤。手足部湿疹是湿疹中较为常见的、典型的病症,其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1],不论从痛苦程度还是从美观上,手足部湿疹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对于手足部湿疹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亚急性手足部湿疹是由急性手足部湿疹日久不愈迁延而致。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常常以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为主,虽然短期内能够达到可观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疲倦、嗜睡等不良反应,甚则影响肝肾功能[2]。中医学采用中药口服的方法,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对亚急性手足部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手足部湿疹各指标和生存质量改变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探究双花湿热清治疗对于亚急性手足部湿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颁布的 《中医皮肤病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国临床皮肤病学》[3]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病损部位以手足部、指趾部、手腕、脚踝为主,以瘙痒、丘疹、结痂、脱泄、红肿及糜烂为表现;瘙痒剧烈,发作反复,有渗出性,病损呈对称性,损害性;发病在2个月内,2个月内未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10 d内未内服抗组胺药物及未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细菌培养镜下为真菌阴性;患者对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变部位存在真菌感染、细菌感染;非单独发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合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胆、肾等功能失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疾病者[4];不能按时用药,不能遵医嘱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确诊为亚急性手足部湿疹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中药治疗组(双花湿热清组)和西药对照组(卤米松乳膏组)各50例。中药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 20 例;年龄 25~60 岁,平均(40.25±13.40)岁;病程(60.30±16.23) d。对照组男性 26 例,女性 24 例;年龄 25~61 岁,平均(41.28±12.94)岁;病程(61.08±15.55) d。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予双花湿热清口服治疗,组方:金银花35 g,土茯苓30 g,白鲜皮25 g,地肤子25 g,地黄 20 g,牡丹皮 15 g,车前子 15 g(包煎),黄芩15 g,栀子 15 g,龙胆草 15 g,柴胡 10 g,当归 10 g,泽泻10 g和甘草6 g。用500 mL的水浸泡煮开收汁至300 mL,早、中、晚饭后30 min温服。西药对照组予卤米松乳膏(澳美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C20150050)外涂治疗[5],予每日早晚各1次对患者皮损部位进行卤米松乳膏外涂,涂抹后用棉球对患处进行轻揉1 min,使乳膏充分吸收。两组疗程均为3周。

1.4 观察指标 安全性检测:患者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测,如血、尿常规,体温、血压、肝肾功能等,分别于治疗的第1天及最后1 d进行检测。手足部湿疹指标的评定: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皮疹部位红疹颜色情况、渗出程度、角化状态、皮损面积、皲裂程度以及皮肤瘙痒程度对比观察,并参照皮疹四级评分法[6]进行系统性评分。

1.5 疗效标准 1)临床疗效:对患者手足部皮损处的红疹颜色情况、角化程度、瘙痒程度、皮损面积及皮肤渗出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观察。以《中药新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为标准,运用尼莫地平公式法,对各项指标积分进行计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系数的比较。疗效系数≥90%,为痊愈;疗效系数<90%,且≥70%,为高效;疗效系数<70%,且≥30%,为显效;疗效系数<30%,为无效。 2)生存质量的测评:以西雅图心绞痛问卷测评(生存质量测评)为参照,对手足部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进行评分比较,测评问卷分为5大项,共19个条目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多少与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存质量呈正比关系[8]。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手足部湿疹各指标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红疹颜色情况、渗出程度、角化状态、皮损面积、皲裂程度、皮肤瘙痒程度以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手足部湿疹各指标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手足部湿疹各指标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红疹颜色情况 渗出程度 角化状态 皮损面积 皲裂程度 皮肤瘙痒程度 总分中药治疗组 治疗前 2.6 6±0.8 0 2.6 7±0.8 2 2.7 3±0.8 4 2.6 2±0.8 1 2.8 3±0.7 7 2.6 9±0.8 0 1 3.4 5±4.2 6(n=5 0) 治疗后 1.2 3±0.3 1*△ 0.6 9±0.2 2*△ 1.0 1±0.3 7*△ 0.5 3±0.1 1*△ 1.2 0±0.3 9*△ 0.9 9±0.3 0*△ 3.5 4±0.9 5*△西药对照组 治疗前 2.6 8±0.8 1 2.7 7±0.8 3 2.5 8±0.7 7 2.7 6±0.8 5 2.8 3±0.7 6 2.6 6±0.6 9 1 3.7 6±4.3 3(n=5 0) 治疗后 2.0 1±0.6 3* 1.9 0±0.6 0*1.9 9±0.6 2*2.1 9±0.6 6*2.0 0±0.5 7* 1.9 9±0.6 9* 9.8 2±2.4 7*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 98.00%,高于西药对照组的 86.00%(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手足活动受限、皮损稳定情况、皮损复发率、治疗满意度、疾病认识度以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 间 手足活动受限 皮损稳定情况 皮损复发率 治疗满意度 疾病认识度 总分中药治疗组 治疗前 8.8 8±2.8 3 7.8 9±2.8 0 8.3 3±2.5 4 8.6 6±2.7 7 7.8 0±2.5 9 3 8.4 4±1 0.2 9(n=5 0) 治疗后 1 7.2 4±5.3 8*△ 1 7.6 6±5.5 2*△ 1 7.1 9±5.3 0*△ 1 8.4 3±5.0 1*△ 1 8.8 0±5.3 9*△ 8 7.5 0±1 8.9 9*△西药对照组 治疗前 8.6 7±2.8 0 7.7 9±2.8 2 7.8 9±2.7 0 8.0 3±2.5 5 8.8 9±2.7 7 3 8.7 0±1 0.7 2(n=5 0) 治疗后 1 2.0 3±3.7 4* 1 1.9 8±3.6 3* 1 2.9 3±3.8 8* 1 1.0 2±3.6 9*1 1.9 9±3.5 9* 5 7.2 8±1 7.4 7*

3 讨 论

湿疹的发生是机体感受风湿热邪,而亚急性湿疹患者所表现的皮肤红肿、丘疹与中医的“血风疮”极其类似,诚如《外科正宗》曰“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发”,亚急性湿疹的发生多由急性湿疹迁延不愈而致,归属《诸病源候论》中的“手足皲裂”,手足部湿疹的发生当归属于内外两部分,所谓内因是指素体阳虚、气血不足,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外因是指风、湿、寒、热邪等侵袭肌理,正邪相争于皮下,发而成病[9]。 正如《医宗金鉴》有云“脾胃有热、血燥生风”。因此对于手足部湿疹的治疗,祛湿清热、疏风止痒是应当遵循的治疗大法[10]。

中医对于亚急性手足部湿疹的治疗与湿疹的治疗较类似,现代临床医学大多选取糖皮质固醇类激素或抗组胺类药物,在短期时间内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若想根除此病,则需要长久大量用药,不但会产生依赖性而且副作用较多。卤米松乳膏是典型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杀菌、润燥、止痒等功效,能够缓解亚急性手足部湿疹出现的皮肤皲裂及角化等症状,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11],但长期使用卤米松乳膏的患者皮肤会出现刺激感、烧灼感,因此在临床中常与中药联合运用,通过协同的作用,一则减少卤米松乳膏的不适感觉,二则增加临床疗效。中药治疗亚急性手足部湿疹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使药液通过脾胃的运化更好地被机体吸收,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病损部血管壁的通透性,疏经活络,提高机体代谢能力,增加免疫力,进而起到杀菌抗炎的治疗作用[12]。

双花湿热清由金银花、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地黄、牡丹皮、车前子、黄芩、栀子、龙胆草、柴胡、当归、泽泻和甘草组成。该方是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方中重用金银花,金银花甘寒以清气分、血分之热毒,疏散风热;土茯苓为祛湿邪之要药,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作用,二者共为君药,加强祛湿清热之功。白鲜皮性寒味苦,与地肤子常常联用,具有燥湿止痒、泻火杀虫的作用,针对皮肤病的治疗,有独到的效果;黄芩苦寒入心肺经,善于清上焦之火,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清肺火即等于祛大肠湿热,一味黄芩可清上下二焦之湿火,加之栀子,清热发散,泻火除烦;龙胆草清肝胆湿热,泻火除湿,五药合为臣药,助君药以燥湿止痒。泽泻与车前子为利水渗湿之良药,使得湿火从下而行,排出体外,地黄苦寒,入营血,具有养阴清热凉血的功效,牡丹皮味苦,入心肝经,善于清心凉血,活血柔肝止痛;可缓解手足部湿疹的红肿热痛之感;当归补血,柴胡疏肝升清,六药共为佐药。苦中有寒,升降有序,加之甘草清热解毒,和胃缓急,调和诸药,众药合参,共奏清热祛湿,疏风止痒之效,治疗亚急性手足部疗效显著。

金银花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血中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利于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发生。土茯苓对于延缓各类炎症的发生具有较为独特的作用,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13],白鲜皮和地肤子的提取物中含有能够抑制变态反应发生的微量物质,对于缓解皮肤病的瘙痒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牡丹皮则能够阻碍超敏介质的释放,有研究显示,车前子水溶液治疗手足肿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黄芩提取液作为广谱的抗菌药,对于一些细菌的滋长分裂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14]。对于亚急性手足湿疹患者的治疗应追溯其发病机理,湿疹的发病机理在于表皮细胞间质发生水肿,海绵细胞的形成,以泽泻和车前子为代表的中药[15],不但具有利水通泻的作用,还能促进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使代谢物从小便排出体外。当归味甜,内含多糖,可有效激发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化。因此,双花湿热清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炎、杀菌、止痒、利尿、抗过敏,对于治疗亚急性手足部湿疹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病程。

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手足部湿疹各指标和生存质量改变情况来辨析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足部湿疹各指标和生存质量改变情况均明显好于治疗前,且中药治疗组的好转程度较西药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花湿热清、卤米松乳膏对于改善亚急性手足部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双花湿热清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双花湿热清可有效改善亚急性手足部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治疗亚急性手足部湿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 金香花.宁痒散治疗手足角化性湿疹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2] 乔敏.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手足慢性湿疹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3]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38-246.

[4] 许经纶,解凡,兰燕琴,等.健脾除湿汤加减治疗手足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3):181-182.

[5] 王解.芩鲜止痒片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6] 包宗昭,李成林.临床诊断及疗效诊断的四级加权评分法介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2):164-166.

[7] 钟成梁,张淳,胡思源.中药新药治疗儿科湿疹类疾病临床研究设计技术要点[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840-1843.

[8] 胡孟芬,王莹,宋达琳,等.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评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0):2551-2553.

[9] 熊洁勤.自拟消风除湿汤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5):375-377.

[10]曾武城,陶茂灿,曹毅.中药药浴治疗手足部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195-196.

[11]李雅琴,杨帆,刘孝兵.卤米松乳膏联合青鹏软膏治疗局限性湿疹的近远期疗效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2):286-288.

[12]赵红,相宏杰.“芪归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脾虚血燥型手足湿疹 29 例[J].江苏中医药,2015,47(3):40-41.

[13]陈凌燕.自拟土茯苓苦参汤坐浴治疗肛周湿疹88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3,43(12):64.

[14]卿中亚.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蕴肤型湿疹临床疗效观察[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

[15]潘毅,陆千琦,季禾子.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证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11):164-166.

猜你喜欢

亚急性乳膏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如泉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用药规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