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认知策略的差异性研究

2018-03-27毕诗琪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初高中学习策略差异

毕诗琪

【摘 要】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具体表现为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学生所运用的地理学习认知策略会有所差异。在讲授相对复杂的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明了学生认知策略应用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地理学习;认知策略;差异性;衔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5-0121-02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进行,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性日渐明显。温斯坦的研究表示,优秀的学生常常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一般的学生则使用了机械复述的学习策略。皮亚杰提出,个体的认知发展从出生到成年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学习,大脑内部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过程。初中地理教材直观性强,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与规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少,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地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强,内容涉及面广、深度深,以理性知识为主,系统性、理论性和概念性更为突出。如何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其进入高中后尽快掌握高中地理必备的学习策略,已成为地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福州市1 所初中与1所高中共 824 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初、高中生在认知学习策略运用中的差异性程度,从而为处理地理初高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提供依据。

二、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认知策略水平差异结果分析与讨论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方式,有利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经过本次问卷数据结果分析后,这三种认知策略在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认知策略中均存在显著差异。问卷中关于认知策略的题目共9道题,其中初高中生差异性明显(≥15%(初-高))的有6道题。

1. 认知策略

在所有关于复述策略方面的题目中,第8题和第18题差异明显。第8题是关于记笔记的方式(如表1),初高中生选择最多的选项是“一边思考一边记,并加上自己的理解”,但高中有67%的人,而初中只有39.8%的人,差异明显。初中生记笔记的方式比较机械性,即老师讲什么记什么。高中生相对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以识记为主,高中生更善于对知识进行整合,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

如“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容,初中只是简单识别、记忆基本的天气符号、气候类型,区别天气和气候定义,做笔记时大多按照教师的指导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即可。而高中地理内容主要为规律的探索与其成因的分析,由单纯的记忆知识向理解知识转变,由个体向一般规律归纳总结。

又如学习归纳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等多个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等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绘制气候类型表进行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已有的初中地理知识、生活经验等基础上,通过展示气候相关材料,让学生归纳总结。

第18题考察学生复习地理知识的频率,数据分析如表2。初高中生均偏向于考前突击复习,尤其是高中生,考前突击复习的人数占71%,高出初中17.3%。这可能是由于初高中的地理考试要求不同导致的,初中地理不参加中考,而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学习目标由知识向能力转变,对学生各方面要求均比中考高很多。并且初中地理教材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与规律,因此,高中生在地理考试前的复习量和投入的精力远远大于初中生。同时,高中地理内容较抽象,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平时课堂学习效率较低。针对这个问题,高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2. 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在所有关于组织策略的题目中,第11题差异显著。

第11题,是否运用图文转换的方式学习地理,数据分析如表3。初高中生选择最多的选项都是“基本符合”,但初中高于高中13%左右,差异最明显的是选项“不符合”,高中生有35%選择此项,高于初中生26%,差异性明显。因此,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初中生习惯于描、填、绘、变通、图文转换的方式,而高中生抽象思维的运用,使得学习策略发生了改变。

初中地理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教材内容多通过图像表述出来。同时,初中生喜欢记忆新鲜事物,喜欢多样的学习方式。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图像,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地形与地势”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展示代表性的地形、地势图片进行直观教学。高中生由于具有较好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能够较好的形成空间概念,教师要抓住他们喜欢思变性和理智型内容的特点,重视对地图的分析和应用。如区域地理学习中,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等。

3. 精细加工组织策略

在所有关于精细加工组织策略的题目中,第13题和第21题差异显著。

第13题,是否联系以前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数据分析如表4。初高中生大部分都选择“有时”,选择“经常”的高中生要多于初中生,选择“从未”的初中生要高于高中生,这两个选项差异性显著。高中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更倾向于联系以前的知识,这表明高中生的思维完整性基本达成,能够对事物进行准确分析,能够按照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去解决问题,精细加工策略在高中生中运用的更广泛、运用水平更高。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揭示出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另一方面,从已知到未知,逐步系统化。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构建知识网络。

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先熟练掌握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不仅将相关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掌握其空间位置和区域特征,同时还要把握该区域中各种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特征,形成知识结构。

第21题是关于初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时与实际联系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如表5。高中生有53.6%的人选择“不符合”,高出初中生20%左右,而初中生选择“符合”的人比高中生多18%左右,差异性明显。初中生更喜欢联系实际学习新知识,一方面可能由于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因此,高中生能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抽象思维,初中生在这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学习知识更习惯于联系实际、简单直观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另一方面是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容差异导致学生的认知策略发生相应的改变。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差别在于初中生运用的频率较高,更贴近生活,如认识天气及其影响等,高中生则注重生产生活,如对某区工业布局的区位分析。

三、结论

在认知策略方面,初、高中生差异性显著,三种认知策略均表现出差异性。整体来看,初中生表现较单一,而高中生对于认知策略的运用更多样化,也更广泛,这不仅是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的表现,也是初、高中地理内容差异所致。因此,在认知策略方面,高中生与初中生有很大不同。作为地理教师,有必要以此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釆取符合初、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因材施教,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应真箭.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3).

[2] 霍力岩,李敏谊.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3,(9).

[3] 姚君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初高中学习策略差异
相似与差异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Learner Autonomy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FL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