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肾细胞癌发病和死亡状况分析

2018-03-27高淑娜傅忠星周建军王烨菁杜琰

上海预防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死亡率发病率

高淑娜 傅忠星 周建军 王烨菁 杜琰

摘要:【目的】观察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间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收集2004—2011年间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有关卢湾区户籍人群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肾细胞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并用2000年第5次中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间共报告肾细胞癌新发病例323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10%。男性粗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病例110例,男女性粗死亡率差異无统计学意义。2004—2011年男性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中老年人群发病和死亡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男性和老年人群是肾细胞癌发病高危人群。

关键词:肾细胞癌;发病率;死亡率;生命统计

中图分类号:R737;R18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560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简称肾癌,约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泌尿系统肿瘤的44%,也是泌尿系统中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1-3]。世界范围内,肾细胞癌的发病存在地区和性别的差异。按国家划分,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按地区划分,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按性别划分,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2∶1。肾细胞癌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为50~70岁[1-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肾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肥胖、较少体力活动等生活行为因素,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糖尿病、获得性肾囊性病、肾移植、长期血液透析等疾病相关因素,以及重金属、辐射等环境因素[2,4]。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5]。近年来靶向治疗有效改善了肾细胞癌的预后,但是术后复发和转移仍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6]。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肾细胞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7],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现代公共卫生问题。

肾细胞癌相关研究较多,但是以社区为基础研究肾细胞癌发病和生存状况的报道较少。上海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开展肿瘤登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这为获得社区人群肾细胞癌相关数据提供了支持。本研究分析了上海市原卢湾区社区人群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旨在明确肾细胞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及流行特征,为评价其疾病负担和提高防治水平提供数据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人口学相关资料取自原卢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生命统计科。发病与死亡数据来自上海市CDC的肿瘤登记报告和随访管理系统。统计分析该区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区肿瘤登记报告中新发肾细胞癌资料,研究对象为该区户籍人口。病理学诊断的肾细胞癌比例(morphology verified,MV)占全部病例的86.62%;只有死亡医学证明(death certificate only,DDC)的例数占比小于0.5%。数据整体可信度较高。

1.2 资料整理

肿瘤发病资料的编码及分类标准为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肿瘤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3rd Edition,ICD-O-3)标准。肿瘤登记方法参照《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登记协会推荐的肿瘤登记方法。整理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原卢湾区所有肾细胞癌患者的资料。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分母为各年平均人口数(相邻两年年末人口数的平均值),分子为每年原卢湾区户籍人口的发病和死亡患者。计算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段的肾细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的计算按照2000年第5次中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的年龄构成作直接标化。采用泊松近似法比较年龄别及性别等率值间差异。计算肾细胞癌发病和死亡的年平均增长率(%),并进行趋势χ2检验。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使用EXCEL 2007和SPSS 16.0软件。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细胞癌的发病情况

2.1.1 发病概况 2004—2011年间原卢湾区新发肾细胞癌总共323例,占全区同期恶性肿瘤的3.10%(323/10417),其中男性患者207例(64.09%),女性116例(35.91%),男女之比1.78∶1。男性肾细胞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9.64±13.01)岁,女性为(65.17±13.69)岁。按性别来看,男性肾细胞癌患者占全区同期男性恶性肿瘤患者的3.90%(207/5304),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女性肾细胞癌患者占全区同期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2.27%(116/5113),尚未列入女性恶性肿瘤前10位。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间户籍居民合计2503871人(男性1237987人,女性1265884人)。肾细胞癌年均粗发病率男性为16.72/10万,女性为9.16/10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U=5.263,P<0.01)。标化后,肾细胞癌标化发病率男性为8.48/10万,女性为4.15/10万。

2.1.2 发病时间的变化趋势 2004—2011年间,该区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变化趋势平稳,总体粗发病率年平均增长率为6.4%,经趋势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9,P=0.069);女性粗发病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经趋势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P=0.743);但男性粗发病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1%,经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标化后,2004—2011年间男女合计发病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2%,经趋势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7,P=0.134);男性肾细胞癌的标准化发病率上升趋势不明显,年平均增长率为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4,P=0.059);女性肾细胞癌的标化发病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经趋势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4)。

2.1.3 年龄别和性别分别的发病情况

按年龄和性别对肾细胞癌发病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40岁之后,男性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开始显著增加;45岁之后,女性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2)。

2.2 肾细胞癌的死亡情况

2.2.1 死亡概况 原卢湾区2004—2011年间登记报告死于肾细胞癌者总共110例,占全区同期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1.66%(110/6608)。男性肾细胞癌死亡患者57例(51.82%),占全区同期男性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1.53%(57/3726),平均死亡年龄为(71.84±12.38)歲;女性肾细胞癌死亡患者53例(48.18%),占全区同期女性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1.84%(53/2882),平均死亡年龄为(73.49±9.74)岁。由表3可见,8年间该区户籍居民肾细胞癌的年均粗死亡率男女性分别为4.60/10万和4.19/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98,P=0.69)。标化后,肾细胞癌男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9/10万和1.39/10万。

2.2.2 死亡时间的变化趋势 由表3可见,8年间男性肾细胞癌的死亡率总体较平稳,2009年达到最低点;女性死亡率则呈波动趋势;男女性趋势检验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后,肾细胞癌总死亡率为1.39/10万,男女性死亡率分别为1.49/10万和1.32/10万。

2004—2011年间,上海市原卢湾区居民肾细胞癌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分别低于相对应的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男性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之比为3.63∶1,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之比为5.69∶1;女性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之比为2.19∶1,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之比为3.14∶1。

2.2.3 年龄别和性别分别的死亡情况 按年龄和性别对肾细胞癌死亡率分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肾细胞癌的死亡高峰发生在75岁之后;女性的肾细胞癌死亡集中在60岁之后(表4)。

3 讨论

2004—2011年卢湾区肾细胞癌平均粗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6.72/10万和9.16/10万,标化发病率男女性分别为8.48/10万和4.15/10万。标化发病率略高于同期上海市杨浦区和浦东新区[8-9],也高于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的肾细胞癌标化发病率[7]。原卢湾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是上海城区的典型代表,经济发展处于上海前列,人口相对稳定且密度相对较大。过去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糖尿病等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可能增加了肾细胞癌的发病率。除了特定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外,可能也与该区普及定期体检和较高的医疗诊断水平相关。因此,控制已知危险因素的预防,如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应是今后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点。

肾细胞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是多基因变异积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基因或染色体变异所导致的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沉默、染色质重构等表观遗传学改变所致的成瘤效应、肿瘤干细胞的肿瘤维持作用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10]。针对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突破点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肾细胞癌的遗传易感基因主要集中在DNA修复通路、细胞因子相关通路、缺氧诱导因子通路等[5]。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基因组深度测序也发现了新的遗传易感位点,但这些分子标志还需进一步验证。对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致癌进行深入研究、对可控性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及控制是防治肾细胞癌的关键。

2004—2011年上海市原卢湾区户籍居民肾细胞癌年均粗死亡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60/10万和4.19/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9/10万和1.39/10万。说明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相对差异较大,整体预后较好。若能早发现并对症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提示,肾细胞癌高发年龄在45岁之后,男、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肾细胞癌的疾病负担将会持续加重。社区卫生工作中应着重对高危人群开展肾细胞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进行早期筛查如B超体检等,以利于降低肾细胞癌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需要加大对肾细胞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投入,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将有可能实现个体化的肾细胞癌发病风险预测和防治。

本研究基于上海市原卢湾区资料完整的社区人群系统,准确研究肾细胞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阐明2004—2011年间原卢湾区肾细胞癌发病率、死亡率及其变化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对社区肾细胞癌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TORRE L A,BRAY F,SIEGEL R 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5,65(2):87-108.

[2]CHOW W H,DONG L M,DEVESA S S.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kidney cancer[J].Nat Rev Urol,2010,7(5):245-257.

[3]CHEN W,ZHENG R,BAADE P 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 Cancer J Clin,2016,66(2):115-132.

[4]CHO E,ADAMI H O,LINDBLAD P.Epidemiology of renal cell cancer[J].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2011,25(4):651-665.

[5]马高祥,储海燕,王美林,等.肾细胞癌遗传易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35(6):475-479.

[6]WAGSTAFF J,JONES R,HAWKINS R,et al.Treatment pattern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the UK:Insights from the RECCORD registry[J].Ann Oncol,2016,27(1):159-165.

[7]张永贞,杨国庆,王新正,等.2003—2007年中国肾及泌尿系统其他癌发病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8):561-565.

[8]韩雪,黄辰曦,赵佳,等.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人群肾细胞癌发病和生存情况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1):8-13.

[9]李小攀,孙乔,杨黎明,等.2002—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原发性肾细胞癌的发病与生存情况[J].肿瘤,2013,33(3):245-250.

[10]SU D,SINGER E A,SRINIVASAN R. Molecular pathway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recent advances in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J].Curr Opin Oncol,2015,27(3):217-223.

(收稿日期:2017-11-10)

猜你喜欢

死亡率发病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恶性肿瘤死亡率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年轻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126例非洲佛得角脐疝患者的临床分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8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