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地域文化协同发展研究

2018-03-27薛云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薛云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高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形式,地域文化也是高校教育文化依托的重要资源,本文以百色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探究其协同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地域文化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17-02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标志性趋势,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创新创业旨在通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使被教育者拥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特色创业活动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背景下则多指基于技术或产品、环境或品牌的创新,本文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角度分析其与高校所在区域的特色文化结合的意义,以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百色学院为例,探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与地域文化协同发展的途径。

一、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现状

百色学院作为广西首批4个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大力推进协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程中,逐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两个平台的创新创业课程,其中通识平台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创业的前期准备和基本知识,学习探究创业的程序和决策。经调查,教师一般通过讲授与播放视频等形式来讲解,联合中科创业学院及当地行业内的企业专家来传授创业经验,使得学生清楚创业的概念和行业要求,为接下来的专业发展平台的课程提供理论知识基础,专业发展平台的课程则旨在让学生深化创业的目标,整合创新作品,面向社会进行投标训练,这是创业项目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目前课程实践方面多局限于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校内创业、商铺经营等模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来看,为使得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最终实现创业得到实践、创新得到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文通过知网文献资料搜索及数据收集,发现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成功的、认可度高的,大多是依托本地资源,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地方政府支持,做到了“政企校地”四个方面的合作,真正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铺好了路。如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的“大学、政府、企业”生态模式网。

“每所大学都在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中存在,都不可回避的与当地社会文化活动进行必要的互动。”高校立足于地区内的資源,对于开展学生拓展训练、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创新创业课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高中义务教育就开始接受关于创作这样的训练,经历了大学艺术教育氛围的熏陶之后,创新的意识会更加强烈。因此,将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二者的目标与创新创业课程在内容上找到一个契合点,在这个契合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合作、培养。既有利于学生调取资源拓展实践,又可服务于地方携手传承保护地区内的文化资源,深化教育改革的内涵,体现出地域特色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地域文化协同发展的意义及途径

1.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前多以校内课堂模式进行,尚未与社会、行业全面接轨,在课堂上改革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法,是应对社会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需求变化的第一途径。学校把大学生创业作为教育的延伸,教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契机,在教学内容上,将地域文化作为创新创业的载体,根据专业特点汲取相关地域元素并逐步纳入到课程内容中。在教学模式上,从一线教师到企业、政府、学校层面分别在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调研、创业协助操作、政策引导、创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携手为大学生搭建平台,结合校内课堂和校外实践课堂通过集训与特训,最终以实际项目或创新性成果作为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获得优秀的团队或个人奖励。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前面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的介绍可以看出当前学校双创教育课程的开发数量有限,也因此不同学科之间的创业课程还存在衔接性不足、渗透浅或缺乏渗透等问题,学校开设的通识课程和学院开设的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的面很少,即使任课教师讲解的很深入详细,但最终实践课的内容还是以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为主,前期的通识课理论知识的可指导性就弱了。创业教育的课程应尽量体现“梯度式”设计,体现连贯性、课程之间的渗透性。通过实践调研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课堂内容,使得课堂的教学目标按照专业的方向有一定的指向性,体现艺术设计各专业的特长。如,环境设计专业,通过调研壮族人居环境与习俗背景等,挖掘特色元素,依托创意理念,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新性的社会性实践项目。最终是以地域特色文化彰显创新创业的内容,也以此推进课程内容具有专业性的同时地域文化也贯穿其中,推动课程结构的设置更加系统化。

3.提升师资教学质量

目前的双创课程教育主要依托本学科的师资条件开展,通识课则局限于就业指导部门或其他部门。强化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即使可以聘用社会各界优秀的师资力量,但也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家多缺乏教学经验。可见,雄厚的师资力量是解决双创教育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做到积极在专业领域内进行创新实践,以此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比如,以教研室为单位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业技术实践与交流活动,或赴企业挂职、外出培训等。也可以按照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聘请社会行业中成功的企业家、设计人才等来担任指导,通过互相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师资教学质量。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地域文化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地域文化的传播效能,丰富和完善文化的交流形式,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只有与地域文化进行互动,才能发挥文化的辐射作用,共同促进高校文化教育和地域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永斌,柏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5期.

[2] 李风龙.地方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机制构建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星.云.海》
《花月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