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自闭症儿童叙事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2018-03-27杨婉晴

文教资料 2017年32期
关键词:连贯性叙事连词

杨婉晴

摘 要: 叙事语篇是儿童较早生成的语篇类型,典型发展儿童6岁左右就注意到语篇的连贯性,并开始使用衔接手段。自闭症儿童存在语用障碍,常常出现刻板语言的表现,所以他们在叙事中会比较容易忽视整体语篇的连贯性,缺乏衔接手段的使用。本文对6—7岁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叙述语篇中两类主要的显性衔接手段——代词和连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在代词的使用上弱于典型发展儿童,由于他们语用上的损伤,会更多地产出歧义代词;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在连词的使用上能力相当,兩类儿童都倾向于在语篇中使用顺承连词和并列连词。

关键词: 叙事 衔接手段 连贯性 代词 连词

一、引言

叙事语篇是语篇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儿童较早生成的语篇类型之一。语篇分析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已有研究表明4—6岁的儿童已经开始使用连接词,并且6岁儿童已经掌握连接词的基本功能(Craig & Gallaghe,1988)。6—8岁的儿童可以利用衔接或连贯的信息来理解故事(Cain,2003)。在3—6年级的儿童写作文本中会用到衔接手段,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这些衔接手段的质量和数量也会相应得到提高(Fitzgerald & Spiegel, 1986)。

自闭症儿童存在语用障碍,常常出现刻板语言的表现,所以他们在叙事中会比较容易忽视整体语篇的连贯性,缺乏衔接手段的使用。Diehl等(2006)对17例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故事回述和叙事文本进行了匹配分析,结果发现:虽然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故事长度或句法复杂性方面和典型发展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在叙事的连贯性上要明显弱于典型发展儿童,自闭症儿童并不能很好的利用故事要点来组织叙事语言。台湾学者Sah和Torng(2015)对18例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叙事语篇中的因果关系衔接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ASD儿童的叙述中因果关系较少,连贯性较差。

Halliday和Hasan(1976)将衔接手段分为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词(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五类。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黄国文(1988)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类,前者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后者包括重复、泛指、同义、反义、搭配等等。胡壮麟(1994)从音系层、词汇层、语义层、语法层和社会符号层五个层面讨论衔接,主要分为显性衔接(指称、结构衔接、逻辑连接和词汇衔接等)和隐性衔接(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语用知识和心理认知)两大类。鉴于隐性衔接需要更复杂的语境支持,本文所选学龄儿童使用到的衔接手段较简单,所以本文只对两类主要的显性衔接手段——代词和连词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代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十分频繁。它的正确使用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语用技能。Nelson(1975)指出:代词是儿童最先习得的指示表达语,具有保持前后语句连贯的功能,两岁半的儿童就已经开始用代词来指称名词。代词没有固定的指称对象,代词的理解需要语境的支持。自闭症儿童有明显的语用障碍(Lam & Yeung, 2012),他们缺乏对语境的有效利用能力(Vermeulen, 2015),所以常常出现代词逆转(Fay, 1979)或回避(Shield & Meier ,2014)的情况。前人研究表明,在叙述中,自闭症儿童倾向于重复先前话语中提及的名词,而较少使用代词去保持语篇的连贯性(Arnold, Bennetto, & Diehl, 2009; Colle et al., 2008)。他们产出的代词常常缺少明确的指称对象(Novogrodsky, 2013)。

连词是一种重要的逻辑衔接手段,可以将不同的句子成分连接起来,并且保持语句连贯,从而使说话者能严密、完整地表达想法。汉语中连词的数量较少,而且蕴涵着逻辑推理的特性,使得学龄前儿童不容易掌握,所以有效掌握连词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意义重大。汉语儿童连词发展存在4.5—5岁、5.5—6岁两个高速发展期,儿童在对话中先使用表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选择关系的联合连词,然后逐渐开始使用表示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的偏正连词(张文洁,周兢,2016)。自闭症儿童的连词加工上存在障碍,甚至到青年时期,他们联合连词的偏误依然大于同龄人(Morsanyi , Handley, & Evans, 2010)。

这些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在衔接手段的运用中可能存在损伤,但对汉语自闭症儿童衔接手段的使用关注较少,尤其是代词和连词的使用上缺乏运用语料库的方法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分析。根据前人研究及汉语特点,本文将对6—7岁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叙事语篇中的代词和连词进行分析。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取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两组被试儿童,每组各15名儿童,共30名。自闭症儿童均选自青岛以琳学校。典型发展儿童9人选自青岛以琳学校融合班,另外6人选自江西省井冈山某小区。实验选取的被试均能够利用口语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排除了存在语音障碍的儿童。自闭症儿童中有1人为左利手,典型发展儿童均为右利手。匹配了两组儿童的实龄、言语智商、ppvt词汇量、操作智商和总智商,t检验显示两组儿童在以上匹配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两组儿童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儿童基本信息

(二)实验材料与设计

本实验采用故事讲述任务,选取无字图画书《青蛙,你在哪里?》作为故事讲述材料。这本无字图画书是无文字图画书创始人梅瑟·迈尔的经典之作。该书己经被众多学者使用来考察儿童的叙述能力。这本书不要求主试对故事进行解释与描绘,从而可以减少主试语言对被试的影响。该本书一共有25幅图,讲述了小男孩和小狗寻找自己的宠物小青蛙的过程,图书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激发小朋友讲述的主动性。该书涉及到的故事角色有小男孩、小狗、小青蛙、鼹鼠、蜜蜂、猫头鹰和小鹿,总7个故事角色。其中故事主角小男孩和小狗多次出现,易激发儿童在叙述中产出代词,有利于我们对儿童代词使用的研究。同时,故事的脉络清晰,情节丰富,时间线索明显,诱发儿童在叙述中使用连词进行衔接,有利于我们对儿童连词使用的研究。

实验采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首先,以被试组别和代词类型作为自变量,以故事讲述任务中各类代词的使用频次为因变量。然后,以被试组别和连词类型作为自变量,以故事讲述任务中各类连词的使用频次为因变量。分析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叙事语篇中代词和连词的使用情况。

(三)实验程序及语料收集

实验选在一个安静明亮的房间里进行,中间摆放儿童平常使用的学习桌子,主试和被试分作桌子的两边。主试先会和被试进行几分钟的简单自由交谈,待被试放松心情后,主试再把图画书展示给被试儿童,询问其之前是否阅读过这本图画书。确认没有阅读过之后,主试把图画书的封面展示给被试儿童,向被试儿童解释:“这是一本图画书,和平常读到的图书有所不同,是没有字的。小朋友,你仔细看每幅图画,然后把故事讲给我听,好不好?”确认被试理解指导语后,引导儿童翻看图画讲故事。翻到正式开始的一页,主试询问被试是否可以开始,得到儿童的肯定回答后,主试打开录音笔,询问被试儿童的姓名、年龄,然后提示儿童开始正式讲述。讲述的过程中尽量让被试儿童自主翻页,但是有些儿童翻书动作幅度太大,主试会帮助儿童翻书,保证其能集中注意力地讲故事。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尽量不去打扰或者提示儿童的讲述,减少外在因素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影响。如果出现儿童长时间停顿或者询问时眼神时,可以做手势请其继续讲述,或者说一些鼓励话语例如“嗯”“然后呢?”“这幅图呢?”“继续”。待被试把整本图画书都讲完之后,向被试儿童进一步确认“讲完了吗?”,得到被试的肯定回答后,主试关闭录音笔,结束实验任务。实验任务结束后,主试会表扬儿童的表现,并且请其不要和其他儿童讲述今天的实验内容。每位被试儿童大约在15分钟以内完成实验。

(四)语料转录及标注

本实验的口语语料采用了国际标准的CHILDES(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使用的CHAT转录方法(MacWhinney, 2000)。CHAT转录有严格的格式要求,转写文件有三个主要部分,文件行首、主要行和附属行。其中文件行首会包括被试信息年龄、性别,录音时间地点,转录人信息等背景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保持语料参与者的基本信息,有利于与其他的语篇进行更加科学地比较。本实验录制的语料包括两位说话人,即主试和被试儿童。文件行首还会填写一些相关次要信息,包括录音地点、录音环境、录音时间或者转录人的评价。主要行是CHAT的核心部分,记录语料对话人的语音,转录人需要先把录音分为一个个话语,每句话都新起一行,行首为说话人的编码代号。本实验的被试儿童语料均由语言学背景的学生进行转录,采用人工分词的方法。CHILDES转写规则对单词层面的特殊用语、无法识别内容和省略等现象有标准化的转录方法。对语句层面的语句重复、更正或者局部事件等也有专门的转录符号。附属行紧跟主要行的后面,是对主要行的编码、评价、事件或者其他研究人员关心的辅助信息进行补充。

指示代词要与量词和名词相结合才能起到连贯作用,讨论起来比较复杂。本文只分析代词中的人称代词,即该语篇中的代词类型主要包括:

(1)单数代词:“小男孩就从石头上掉下,正好他[单数]看见一个梅花鹿。”(自闭症组CYT)

(2)复数代词:“小男孩就抱住了小狗,他们[复数]就 去找小青蛙。”(自闭症组CYT)

(3)歧义代词:当上文出现两个以上指称时,代词回指对象容易出现歧义,有的可以通过语境信息得到消解,例如:“明明养了一个小青蛙。他[单数]很喜欢这个小青蛙。”(控制组SYF);有的结合语境知识依然有歧义,我们将其标注为“歧义代词”,例如:“小朋友把狗给抓住了.xxx,他们[/],他们[复数] 在叫,青蛙,你在哪里?然后,他[/-],这里没有青蛙。那里也 没有青蛙。然后他找了一个[//],他[歧义]找了一个鼹鼠。(自闭症组LHD)

参照《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中连词例释,根据连词所连接成分的关系可将语篇中的连词分为:

(1)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小男孩和[并列]小狗在喊青蛙。”(控制组MJY)

(2)表假设关系的连词:“明明就想,如果[无效]骑在 它[/],如果[假设]骑在它的背上。(控制组SYF)

(3)表顺承关系的连词:“他慢慢地藏,走到水[/]水边 的木头。然后[顺承](OO小男孩)偷偷地翻过去。”(自闭症组MTJ)

(4)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不能再有任何狠毒的动物来 了。于是[因果],小朋友就钻到了一个树洞里。”(控制组NYF)

(5)表遞进关系的连词:“而且[递进]这个,它[//]这只 狗摇晃了几下树。”(控制组LXZ)

(6)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是[转折],小[/],小狗掉下来了。”(自闭症组ZZY)

三、数据分析

(一)自闭症儿童叙事中的代词使用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类标准,我们将语料中的代词分为单数代词、复数代词和歧义代词,由于儿童的语言能力正在发展中,他们存在思维不流畅、词汇量不够、逻辑性不强等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词汇选择与表达。这种特点表现在口语中是出现重复、结巴和断词,这些词一般视为无效词,我们在进行频次统计时要剔除这些无效词。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的代词使用情况见表2。

表2 两类儿童代词使用情况(平均数(标准差))

以被试组别和代词类型作为自变量,以故事讲述任务中各类代词的使用频次为因变量,进行2*3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代词类型主效应显著,F(2,56)=5.374,p<0.05,歧义代词(M=4.17)高于单数代词(M=2.07)高于复数代词(M=1.87);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28)=2.594,p=0.118。组别与代词类型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2,56)=3.101,p=0.053,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歧义代词数量显著高于典型发展儿童,p=0.057,两类儿童在单数代词和复数代词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虽然表中显示自闭症儿童的代词使用频次的总数和有效数在具体数值显著高于典型发展儿童,但t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t■=-1.739,p=0.093;t■=-1.716,p=0.097。

(二)自閉症儿童叙事中的连词使用分析

根据连词所连接的语义关系,我们将语料中的连词分为顺承连词、并列连词、因果连词、递进连词、假设连词、转折连词六种,剔除无效词后,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的连词使用情况见表3。

表3 两类儿童连词使用情况(平均数(标准差))

以被试组别和连词类型作为自变量,以故事讲述任务中各类连词的使用频次为因变量,进行2x6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连词类型主效应显著,F(5,140)=16.440,p<0.001,频次从高到低排列为:顺承连词>并列连词>因果连词>递进连词>假设连词>转折连词;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28)=48.783,p=0.954。组别与连词类型交互作用不显著,F(5,140)=0.065,p=0.997。另外,t检验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在连词的总数和有效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208,p=0.836;t■=0.090,p=0.929。

四、讨论

(一)自闭症儿童叙事中的代词使用能力弱于典型发展儿童

从整体上看,自闭症儿童叙事中的代词使用能力弱于典型发展儿童。虽然从数据上看,自闭症儿童代词的使用数量高于典型发展儿童,但由于标准差过大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说明这个现象是某几个自闭症儿童的使用偏好造成的。如自闭症儿童CYT的语料中出现了大量的代词(总数达到24),尽管很多都没有使用正确:

……。

*CHI:小男孩就掉了,下去了。

*CHI:小狗和[并列连词]小男孩都掉进去了。

*CHI:这是什么,呀?

*CHI:池塘。

*CHI:(OO小男孩和小狗)掉进池塘里了。

*CHI:他[歧义代词]就,出来了。

*CHI:正好他[单数代词]就把小狗往外面拉。

*CHI:他[歧义代词]就找小青蛙。

*CHI:他[歧义代词]就躲在树那边。

*CHI:正好小狗就出来啦。

……

虽然自闭症儿童用的代词数量多,但他们的歧义代词数量也远高于典型发展儿童,并且已经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这和前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汉语自闭症儿童在叙事中会出现代词的混乱,他们语境利用的能力有限,常常忽视上下文信息(Vermeulen, 2015),这可能导致他们常常产出另人无法理解的歧义代词。上面的举例也说明了这种现象。

(二)自闭症儿童叙事中的连词使用能力与典型发展儿童相当

无论是连词的总数还是不同类型的连词个数上,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连词平均频次都与匹配组儿童相当。可能是因为在叙事语篇中所需要的连词种类较少,顺承连词或并列连词就可以满足衔接需要,所以两类儿童都会较多地使用顺承连词和并列连词,并且频率相当。Zofia Laubitz(1988)对英语儿童的叙事语言进行统计时也发现:“儿童的叙述与儿童的其他言语作品不同:叙述比对话中的连词种类少一倍多,承接连词then和and then、作承接使用的and占优势,根本不用原因连词,极少用附加连词、转折连词和非承接时间连词,并列连词从对话中的70%提高到叙述中的90%。”这说明无论是汉语儿童还是英语儿童或者是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都可以意识到叙述的概念具有事件的时间顺序这一重要特征(Labov,1972),所以会运用顺承连词来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

并列连词主要用于连接故事主角“小男孩和小狗”,于是我们假设使用并列连词会促进儿童更多产出复数代词。但是把并列连词和复数代词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并无显著差异,r=-0.166,p=0.381。观察语料也会发现,使用“小男孩和小狗”这种指称形式的儿童,会一直使用这种形式很少选用代词进行指代。例如:

……。

*CHI:狗和[无效][/-],黑天了,小狗和[并列连词]小朋友在看青蛙。

*CHI:黑天了,小狗和[并列连词]小朋友都睡觉了。

*CHI:青蛙跑出来了。

*CHI:小狗和[并列连词]小朋友一起床。

……。(控制组MMY)

五、结论

通过讨论可知,自闭症儿童在代词的使用上弱于典型发展儿童,虽然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没有特意回避代词的运用甚至还热衷于使用代词,但由于他们语用上的损伤,会更多地产出歧义代词。

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在连词的使用上能力相当,两类儿童都倾向于在语篇中使用顺承连词和并列连词。

我们通读语料后发现,自闭症儿童语篇中的连贯性依然明显弱于典型发展儿童,说明除了本文所考察的两个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衔接手段上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級語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商务印书馆,1982.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张文洁,周兢.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连词运用发展研究[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6(3):23-27.

[5]Arnold J E, Bennetto L, Diehl J J. Reference Production in Young Speakers with and without Autism: Effects of Discourse Status and Processing Constraints[J]. Cognition, 2009, 110(2):131-146.

[6]Cain K. Text comprehension and its relation to coherence and cohesion in childrens fictional narratives[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3, 21(3):335-351.

[7]Livia Colle, Simon Baron-Cohen, Sally Wheelwright, et al. Narrative Discourse in Adults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or Asperger Syndrome[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8,38(1):28-40.

[8]Craig H K, Gallagher T M.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connectives : 4- and 6-year-Old Comparison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88,12(2):175-183.

[9]Diehl J J, Bennetto L, Young E C. Story recall and narrative coherence of high-function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06,34(1):83-98.

[10]Fay W H. Personal pronouns and the autistic child[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79,9(3):247-260.

[11]Fitzgerald J, Spiegel D L. Textual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childrens writing[J].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986:263-280.

[12]Halliday M A 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J]. London: Longman,1976:288-289.

[13]Lam Y G, Yeung S S S. Towards a convergent account of pragmatic language deficits in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Depicting the phenotype using the pragmatic rating scale[J].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2012,6(2):792-797.

[14]Labov W. The transformation of experience in narrative syntax[J]. 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 1972,354:96.

[15]Morsanyi K, Handley S J, Evans J S B T. Decontextualised minds: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are less susceptible to the conjunction fallacy than typically developing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0,40(11):1378-1388.

[16]Nelson K. The nominal shift in semantic-syntactic development[J]. Cognitive psychology, 1975,7(4):461-479.

[17]Novogrodsky R. Subject pronoun use by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J]. Clinical linguistics & phonetics, 2013,27(2):85-93.

[18]Sah W, Torng P. Narrative coherence of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 investigation into causal relations[J]. First Language, 2015,35(3):189-212.

[19]Shield A, Meier R P. Personal pronoun avoidance in deaf children with autism[C]//Proceedings of the 38th Annual Boston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Somerville, MA: Cascadilla Press, 2014,2:403-415.

[20]Vermeulen P. Context blindnes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Not using the forest to see the trees as trees[J].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15,30(3):182-192.

[21]ZofiaLaubitz,謝红华.儿童叙述中的连词[J].当代语言学,1988(4):156-160.

猜你喜欢

连贯性叙事连词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
俄语广告语篇整体连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