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大音希声”美学思想微见

2018-03-27方荻

文教资料 2017年33期
关键词:大音希声礼乐老子

方荻

摘 要: 本文从“大音希声”的原意出发,联系老子《道德经》的上下文,将“大方”、“大器”、“大音”、“大象”等四个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来解释这个美学概念。“大音希声”是老子重要的美学思想,不能将其单纯视为某一类艺术门类的具体规则,而还是要回到哲学美学的研究思路上来对其作出合理的阐释。

关键词: 老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礼乐 老子宇宙观

一、引言

研究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探寻中国美学的发端之时,老子是一位不能绕开的重要人物。老子的思想最主要见于《道德经》,其中重要的哲学和美学命题不胜枚举,但是很多概念的阐释在现代却似乎偏离了原本的意思。比如最重要的美学命题之一的“大音希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蒋孔阳先生在东京东方学会上的一则报告——《评老子“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开始,接连开始被学界注意并深入研究。很多人是顺着蒋先生的思路,或者是站在质疑的立场上继续讨论的,但是仅仅将其视作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而忽略了其更深层次的哲学阐释,私以为这样的研究思路着实不可取。

“大音希声”出于《道德经》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①理解“大音希声”,切不可断章取义,“大方”、“大器”、“大音”、“大象”并不是完全被割裂的孤立的意象,它们实际上内在地有着一些联系。而这里的“大”更是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也是最高的概念“道”相关。《道德经》二十五章中对“道”的描述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②陈鼓应先生对于“大”的解释是:“形容道的没有边际,无所不包。”那么“大音”作为“道”的音,肯定也不会是被框定在具体的艺术范围的“音乐”了。所以理解“大音希声”还是要回到哲学和美学的思路上来,而不是将其看作老子为某种特定的艺术门类设定的具体规则。

二、“大音希声”之“希”字辨析

王弼在其《道德经注》中对于“大音希声”理解,是以老子自己在十四章中的“听之不闻名曰希”为起点,进而解释为“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公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③

在辨析“希”之前,需先对“音”与“声”的关系进行論说。很多学者的研究都是直接将王弼的话判断为老子的原意,但王弼在注书的过程中出了阐释老子的思想外,也注入了他自己的理解。如果用历史的观点来看,王弼当时提出这样的音乐标准,是对汉代僵化的音乐套路的一种反抗。但这并不是老子时代所面对的问题。所以直接认作是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恐难使人信服。

其实除了第四十一章,老子在第二章也提到了这两个概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④

不难看出,这里出现的概念都是相对立的,体现的正是老子“反”的思想,所以老子自己就将“音”和“声”视作是相对立的概念,并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那么那些认为“音”是“声”的综合,是抽象出来的最高的理念的说法,实在值得商榷。这里的“音”,其实就是“大音”,它只是道作为万物运行规律的另一种形式,既不是最高的音乐理想,也不是“声”的总和。而“声”是与“音”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如果要用老子自己的概念来替换,或可将其视作使人耳聋的“五音”,即用“角徵宫商羽”来概括的具体的音乐艺术。

既已对“音”与“声”的关系有了初步论说,那么再理解“大音希声”的“希”时就有了明晰的思路。老子自己在《道德经》十四章说:“听之不闻名曰希。”⑤对于“听”和“闻”,《说文》中做了不同的解释:“听,聆也。”;“闻,知声也。”⑥听是对这个世界的用某种感官的观照,也许是耳朵,但也不仅仅是耳朵,那么“听”就是泛指人类对于宇宙和万物的感知能力。那么闻,则是对音乐的具体感受。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不同于儒家思想中的重“乐教”思想,老子则认为“礼乐”不能消除人的欲望,应该将已经崩坏的礼乐制度彻底取消,甚至取消教育(“绝圣弃智”),将这些曾经使人分裂成不同阶层的制度和机器废除,才能使人返回本真的状态——“朴”。

因此,“大音希声”不应是老子的音乐思想,而是其经过对于宇宙,社会,人性的思考之后提出的一个颇有社会意义哲学命题。“大”不仅仅是时空意义上的范围形容词,也是人的思维和心灵的容纳性的体现。对于“大音”追求,不是满足于一时感官愉悦的享受,而是“涤除玄览”之后,对于宇宙和人生的重新认识和感知。不同于儒家“养气”对人提出的人格与学识修养的高标准,老子提倡的“知常”正是相反。“常”不是学问,不需要通过知识的积累习得,而是抛弃了知识的束缚,回到最自然最质朴的状态之后才能窥破其真意。“希声”就是摒弃了外在的艺术和知识的干扰,重新回归到“自然”,“无”中才能生“有”,“希声”才能听得“大音”。

三、“大音”之新释

目前学界许多研究在讨论“道”时,仍将其看作是个极抽象的,完全是理念意义上的存在,但其实《道德经》这本书并不是抽象的思辨哲学。无论是在说“道”还是“大”,老子都是用了一些意象的手法在表达。简单地将其盖棺定论为“客观唯心主义”,未免武断。

实际上老子的美学思想作为中国美学开端,代表着中国美学的一种独特气质,那就是并不是用抽象的概念去概括现实世界,而是带有人文理想和人性温度的从生命根源处生发的一种对宇宙万物生长规律的探索。也正因为此,完全用西方的话语方式来概括“大音”和“大象”,甚至给它们下了定义的作法,私以为不妥。

也许是受研究方法的影响,很多学者在研究“大音希声”的时候,都是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概念来阐述的,却把紧接着的下一句“大象无形”再作为另一个独立概念。但其实“大音”与“大象”不应该被强行割裂,它们是“道”的两种形式,“音”与“色”构成的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现实世界,“大音”与“大声”就是现实世界的最高概念,包含着现实世界的规律与运行法则。回到《道德经》二十五章,再来看老子对道的描述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那么“大音”和“大象”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混成的概念。

用这样的观点再去看“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更能说明这两句话实际上就是老子希望人可以摆脱这个拥有声音和形象的世界的干扰,返璞归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言说方式,也就是“道”的观审方式,依靠观照主体在虚静澄澈的状态下用直觉感悟去把握。

正如前文中一直强调的,“大音希声”不是一种对音乐艺术修订的规则,它规定的是整个世界和人生的法则,这也和老子的“混成”的思想相契合。“道”孕育了万物,那么万物的内部实际上已经秉含了最原始最自然的道,如何除去各种外设阻力,重新返回到“道”之中,就成了一个永恒的哲学难题。

既然人与自然万物都来源于“道”,其内在精神应当是相通的,也正因为此,“道”之“大音”就是直达人的最本质的内心精神世界的“音”,它早已不是具体的艺术形式,而成了宇宙之音,生命的旋律在精神世界的最自然的一种表达。学者胡健在《“宇宙之乐”再探——兼释“大音希声”的含义》一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在没有对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时候,人们将“宇宙天体有规则的运行视作无声的音乐,并以此‘音乐作为生活的‘模式或‘依据”。⑦

这种解释的合理性在于,原始社会人们确实会以星象来命名音乐各个声部的名称(周武彦《释“大音希声”》),所以“宇宙之乐”的观点实际上也反应了人们在观察宇宙的时候,着实找到了所谓“规律”。这与老子通过对世界的观照之中发现的“道”不谋而和。找到宇宙规律的人类,顺次也找到了音乐艺术的规律,那么老子就用“反”的思想去探尋蕴涵在“音”之中的关于宇宙和生命的本质规律。所以,依笔者拙见,“大音希声”实际上正是表达了老子的这种思想。

那么,以往学者根据王弼《道德经注》中的解释得出的一系列音乐美学思想,或可视作对王弼音乐美学思想的一种阐释,而老子的“大音希声”的着眼点则不是某个对象实体,而是对“道”,对宇宙和生命的一种探寻。

注释:

①②④⑤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商务印书馆,2003.

③王弼.道德真经注校释[M].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08.

⑥许慎.说文解字注.第2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⑦胡健.“大音希声”美学思想发微——兼与蒋孔阳等先生商榷[J].社会科学辑刊,1988(3).

参考文献:

[1]王弼.道德真经注校释[M].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08.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商务印书馆,2003.

[3]高明.帛书老子校注[M].中华书局,1996.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释文[J].文物,1974(11).

[6]高亨,池曦朝.试谈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子》[J].文物,1974(11).

[7]蒋孔阳.评老子“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1981年5月8日在东京东方学会第二十六届国际会议上的报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4).

[8]王增范.“大音希声”及老子的评价问题——中国古代美学札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9]席臻贯.“大音希声”新译辨[J].中国音乐,1987(1).

[10]胡健.“大音希声”美学思想发微——兼与蒋孔阳等先生商榷[J].社会科学辑刊,198(3).

[11]胡健.王弼“大音希声”美学思想发微[J].音乐研究,1990(3).

[12]胡健.“宇宙之乐”再探——兼释“大音希声”的含义[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班),2015(6).

猜你喜欢

大音希声礼乐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老子“大音希声”的深层义理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大音希声,温婉如玉 Bowers&Wilkins PX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智者老子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大音希声默奉献“氢弹之父”树栋梁——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