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现象分析

2018-03-27张琼段朝艳

求知导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大学生

张琼 段朝艳

关键词:手机成瘾现象;大学生;甘肃医学院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我校护理系、医疗系、中医药系1000名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90份,回收率99%,其中有效问卷987份。调查对象为大一到大二的在校医学生,年龄均在18~23岁之间。

一、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甘肃医学院受调查的学生中基本情况如下:使用手机的男生266人,所占比例为27%;女生721人,所占比例为73%,其中正在恋爱的215人,班干部142人。参加调查的大一学生共计608人,大二学生379人;使用手机1年内的共286人,1~2年381人,2年以上的有320人;手机月使用话费0~30元的为491人,30~60元的为347人,60元以上的为149人;手机使用的目的第一为与朋友、家人联系(974人),第二为获取信息(644人),第三为打发时间(106人);最喜欢使用的手机功能第一位为音乐(794人),第二位为QQ(751人),第三位为电话(654人),第四位為微信(412人),之后后依次为游戏(250人)、上网(154人)、看电子书(91人)和短信(81人)。

二、手机成瘾原因分析

1.客观方面

(1)手机本身特点。首先,手机本身有打电话、发短信的基本功能,大学生在外读书,背井离乡,需要用手机与家人保持联系,因此大学生手机持有率高达100%;其次,手机功能日趋丰富,特别是智能手机几乎可以替代电脑,手机软件开发商为了自己的利润更是开发各种极具诱惑力的软件来吸引自制力差的大学生,形形色色的软件层出不穷;最后,手机交流的便捷性、高度的隐私性、匿名性等更使大学生无法自拔,如王者荣耀、QQ、人人网、新浪微博、微信等,人们可以在这上面随意聊天,可以随意发泄情绪,可以随意讲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讲的话,这些新鲜时尚的交流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大学生。

(2)家庭、学校教育管理的缺失。大学与中学的最大差别就是大学更倾向于自主学习,在大学里摆脱了父母监督,成绩好不好,去上课还是窝在被子里睡觉,主要靠自我管理,这些都为手机成瘾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学校不可能过多地去管学生的私人问题或者强制地禁止使用手机;另一方面,家长远隔千里也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2.主观方面

(1)自我控制的缺失。在结束了高中地狱般的煎熬之后踏进了没有升学压力的大学,学生就像笼中鸟、池中鱼一下子得到了解放,获得了无比的自由,面对较为宽松的大学生活,手机便成为大学生精神寄托的伊甸园,沉迷于各种手机小游戏,靠不断地获得游戏高分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失,以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2)获取新信息的需要。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消息的传播异常的迅速,手机的便携和上网的快速使得大学生不断利用手机来获取新闻,手机的这一特性刺激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嗅觉,满足了他们对信息的需求。

(3)从众心理。大学生手机持有率为100%,大家除了讨论学习和生活上的琐事,手机便成为永恒的话题。当其中大多数在讨论手机的某种功能或者手机上刚猎到的某一新闻时,为了不让自己被边缘化,只有跟着大部队走,追求时尚前沿,盲目从众。

(4)炫耀心理。当代的大学生自尊心很强,都不愿意在同学面前有失面子,特别是一些少数的富贵人家的子弟用着高端的手机,内心的羡慕和占有欲油然而生,为了所谓的面子,哭爹喊妈地问家人要钱买手机。另外,一些另类的手机铃声或美女桌面也成为大家炫耀的资本,虚荣心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三、结语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了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必须引起学生、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充分重视。手机成瘾不但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生活,更有可能引起心理疾病。

参考文献:

[1]王相英.大学生手机成瘾孤独感、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60-63.

[2]杜立操,熊少青.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7):25-28.

[3]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