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汉语文学语言欧化的可能与限度

2018-03-27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文学语言文学创作文化交流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欧化”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其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以及现代汉语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尤其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断裂论”、“失语症”等具有明显文化纯净色彩的的汉语言发展焦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欧化”这一概念持否定态度。而在文学发展到了今天,汉语言的包容性也逐渐体现,如何重新看待“欧化”问题则成为我们在文学创作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汉语文学语言欧化的可能

近代中国历史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可以称之为一部“西学东渐”的历史,在晚清政府与对外交流中屡屡受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希望从西方先进文化中寻找救国之道。因此,晚晴时期的文学翻译活动逐渐兴起,梁启超、章士钊等传统文人,主动转变传统的语言表达结构,提倡新文体,这期间一些早期的翻译家不仅从西方引入了大量新颖的词汇、句法、文法,更是在情感思想表达中体现出了明显的欧化,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学语言表达的疏离。这种情况在“新文化运动”中达到了顶峰,“白话文”使得佶屈聱牙、艰深刻板的古文表达时代终结,汉语文学语言真正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如胡适所言:“欧化的白话文就是充分吸收西洋语言的细密的结构,使我们的文字能够传达复杂的思想,曲折的理论。”这种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当时适应了先进思想传播的需要,并为现代文学语言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虽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文学变革中,汉语言过度欧化的现象激起了人们的反感,并将欧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贬义词,实际上,从汉语文学语言发展的角度讲,欧化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第一,推动了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型,近代汉语的欧化并不是为了新奇,而是为了迎合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要,近代中国要想融入国际必须要在文化方面做出调整,而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在西方文化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自然要进行转型,这样才能在文学创作中更加顺畅地表达新思想、新观念、新生活、新情感、新体验;第二,赋予了现代汉语新的生命力,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中不可逆转的一个潮流,无数历史经验证明,那些最终得以流传千年的文化并非完全“纯净”的传统文化,其必然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融合其它文化因素,汉语言也不例外,即使是在国力强盛的汉唐时期,从外国文化中吸收养分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因此,近代汉语言文学的欧化也是丰富语言内涵,增强汉语生命力的必然选择;第三,让汉语的表达力更加完善,如前所述,欧化汉语能更好地完成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生活、新情感、新体验的精细表达,例如欧化白话文在语言结构上更加开放、自由,这不仅满足了语言表达的需要,也传递出了自由开放的理念;第四,让汉语的语言表达更具丰富性,例如钱钟书的《围城》中就描写到鲍小姐形容自己睡觉沉,不好意思用“猪”这种传统的且略带侮辱意味的汉语表达,而是采用了“睡得像块木头”这种欧化的比喻,由此可见,在近代文学创作中,欧化汉语言使得一些更加新颖的寓意融入到汉语中,使得汉语言文学创作更加丰富。

二、汉语文学语言欧化的限度

汉语文学语言欧化的过程主要发生在上个世纪初期,一些文学家、思想家在对晚清政府失望的同时,对传统文化心生抵触,对西方文化产生崇拜,并热衷于使用西文的句法与思维方式,或者间接地模仿翻译语体,这种对汉语言文学语言变革的追求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形成。当然,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汉语文学语言欧化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传统语言表达的“全盘否定”,一些文学家、思想家甚至矫枉过正,盲目套用英语语言结构,使得文学作品在阅读中佶屈聱牙,例如将“她是一个寡妇,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硬要翻译成“有着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而做着寡妇的她”。这种生搬硬套的翻译不仅没有达到思想传播的效果,甚至加剧了文化交流的隔阂。针对这种过度欧化的问题,许多学者纷纷反对。而随着近代文学思想的逐渐发展与成熟,这种生搬硬套的欧化现象逐渐减少,许多学者能够从更加深入达的层次对作品进行欧化处理,例如巴金在创作中就习惯于利用一些朴素、平直的短句,这无论是在语言结构设计还是在情感抒发中都体现出了欧化的特点,但却使用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方式,这样的汉文学语言欧化对于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以及现代汉语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总之,汉语文学语言欧化现象是文化交流中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复兴,现代汉语文学语言中,语法欧化的现象已经比较少见,但是在思想、审美、情感表达欧化的情况却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坚持汉语的民族性,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共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创作,这样才能在不断丰富文学创作的前提下丰富语言内涵。

[1]毛迅,熊辉.欧化:汉语文学语言的疏离与生长[J].江汉论坛,2007(09):79-82.

[2]张卫中.汉语文学语言欧化的可能与限度[J].兰州学刊,2006(07):77-79.

猜你喜欢

文学语言文学创作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现代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研究
梅卓文学创作论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新经济时代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理解研究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