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间新闻信息类节目主持人的评论语言风格的影响因素

2018-03-27仲玫苏奕霖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听众主持人广播

仲玫,苏奕霖

早间新闻信息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呈现出这一时段主持人独有的主持特色与魅力。节目受众、播出时段、播出平台的定位成为节目主持人风格形成的大环境,并且影响着主持人对节目内容的评论风格。

陈虻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主持人与差的主持人,或者说能够成为大腕的主持人与平庸的主持人最大的差异,是思维个性!是他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反应。未来广播电视主持人的竞争一定是存在思维个性上的竞争。”在广播电视领域,有很多中规中矩的主持人,他们也都能够胜任他们目前的工作,但却没有突破。没有让大家都认可你,那就不可能成为有个性的、独特的优秀主持人。节目中有很多细节是对主持人的考验,如语言品味、情感表达、反应机智、应对得体等。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特别是展现个人魅力的评论过程中,除了要有较强的新闻敏锐度和准确传递信息的能力外,还要有如评论员般的立场态度、记者般的现场感受力、朋友般的关怀备至等。

一、主持人短评,要有如评论员般的逻辑思维、立场、态度

主持人在收到信息的时候应懂得将问题划分为不同的层面,形成脉络清晰的主持思路,以准确地向受众做出反馈。虽然如《新闻纵横》这类的新闻掉节目,一般会有专门的专家来解读。但“角度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信息,还改变了信息的价值”。任何一则报道,都有很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同一个新闻事件,都能找到不同的报道角度和解读的角度。主持人是否真的意识到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其他的角度,是否真的意识到哪一种可能性或者角度最有价值,这是主持人在二次创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即信息加工。要求在自己准确把握信息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以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加工。

而早间时段的信息资讯节目,由于节目播出时间段的特征以及受众‘碎片化’的接受现状,导致节目更倾向于新闻内容横向传播,注重传递信息本身而不注重对新闻内容的深度剖析。所以一般不会出现评论员,更多的是主持人在传达新闻内容之后,进行简短的评论。这时主持人就临时扮演着评论员的角色。同时,这也要求主持人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迅速把握本台及本节目对于新闻内容的立场及态度,作为电台及节目的“代言人”发声,客观陈述又有鲜明立场,并且充满正能量,要有专家般的自信语言风格。其实人脑的逻辑思维只是语言表达的中间环节,只有形成有声语言才是完整的表达。因此,训练自己逻辑思维也要求:用词准确,语言精练,词汇丰富。

二、主持人短评,要有如记者般的现场观察语言特色

早间资讯类节目中,不会像深度报道一样,一直深入评论,也不会像专题报道广泛撒网进行发散,而总是伴随精炼简洁的新闻短评论。这种评论只是主持人短时间简单地进行加工以助于传播,对受众稍加引导而已。可能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但其语言一定会进行加工的,其中的语言特色不仅包括主持人的个性特色,还有生活中的观察经验和学问积累。如生活上的经验,不但可以使我们多识多知,这也与一个人的思想见解和趣味非常有关系,差不多无形之中,做着属于个人的思维判断。这些都能辅助我们想象未曾经历的世界。

另外,主持人语言风格中,更重要的是新闻的现场感,很多地方也可理解为播报语言的新鲜感。从主持人播出台本的创作来源上说,不管是来自纸媒文稿,还是记者采编,当主持人对新闻消息进行转述时,都需要脱离直播间的空间束缚,进行二次创作加工,把自己当作时“第一目击者”“现场观察者”,这样转述语言,才会带上生动、鲜明的情感色彩,更具有现场感。

三、主持人身份,有如朋友般关怀备至、有情怀

早间时段作为受宠的黄金时间段,其实脱离不开节目对受众的服务功能。节目的播出时间安排,一般需要研究受众的生活作息。在节目内容丰富、编排多样化的同时,也很注重节目信息对大众的服务,这是节目定位当中的重要环节。主持人无疑也必须了解受众的生活习惯,关注受众的所需所感。

早间节目中大多包含天气、出行以及旅游时尚等内容。节目中主持人须第一时间告知今天的天气情况,出行线路畅通与否,油价上调还是下调等信息,为受众一整天的安排做参谋。所以要求早间节目主持人是需要有情怀的,要是一个知冷暖、给关爱、懂感恩的人。这样的主持人不仅仅是在节目时间段内对受众的生活介入,而是成为他们身边一个无处不在的小贴士。做一个性情中人也是主持人的必修课。语言,不过分轻柔讨好,也不强行介入打破受众的自由主张。主持人用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来保持节目与受众之间,彼此安全、自由、轻松、亲切的朋友距离。

四、听众参与互动的性质,要求主持人对象感强

目前电台早高峰节目大多数已经实现直播,甚至加入了实时互动,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互动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如微博话题互动、微信公众平台、短信平台、直播热线,等等。而直播间又是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双人主持更有交流感,但如果是单独一个主持人的节目,就需要主持人节目播出之前调整心态和状态,不被束缚在一个小空间,让自己有一对多的讲述感,要求主持人有很强的对象感,使自己的声音能让听众与节目的距离拉近。主持人可以多些许亲和感,就像是一个一直陪伴关心听众的朋友,这样能使听众感觉更加受关注。但需要注意,主持人贴近大众、贴近生活,但不干预生活。

五、主持人运用好新媒体平台,做有存在感的交流者

在广播媒体中,新媒体的运用让它跟上了时代步伐。在车载广播、网络广播以及手机APP中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击破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和广播会被替代”这样的谣言。广播媒体是突发重大事件时最先发声的媒体,现在再加上新媒体的介入,让广播媒体如虎添翼,更加完善。并且,当新媒体平台与广播电台开始融合时,也开始改变着节目的传播渠道。从原来的广播平台单项传播,转化为广播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广播的传播载体越来越多元化,受众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如FM频率可以在新媒体APP中进行传播,如蜻蜓FM、考拉FM、喜马拉雅、优听Radio等平台把地域性的限制打破了。这要求主持人须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因为面向的受众更加多维度。需要主持人展现个性魅力,更加全面地把控节目,并与听众达成直接交流。这要求主持人做一名高情商的智者,来达到吸引人、有存在感的交流。

六、主持人与听众交换话语权

早间时段虽是碎片化的,也是匆忙的,但由于早间时段人的大脑非常活跃,因此这些因素并不能阻挡听众表达观点的诉说欲望。再加上这新媒体的多种互动渠道,更是大大提高了受众的参与程度。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方式不再停留在拨打热线和短信互动,而是转移到如微博话题互动、微信公众平台、网页在线交流等进行实时互动。主持人适时地交出话语权,不做节目内容唯一的“掌控者”,而从节目中的互动中,对受众进行信息回馈,甚至把内容很直接地交付与转让于受众来传递。于是,达成交流的双方开始对节目的内容走向都有了话语权。包括从节目前期策划的参与、内容和形式变革、创新观念的融入等方面,都有了话语权的互相转换。当然,这些都在节目定位由广播电台把控的基础之上。受众自由表达,并且得到尊重与回馈,在节目中获得了“话语掌控”的体验,这都使人感知广播电台更加贴近公众,也使公众更加了解广播电台,更加离不开广播电台。

总而言之,早间新闻信息类节目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节目的叫醒功能、第一时间的争夺、参谋生活的服务性、生活作息的规律性,给了主持人很多展现自我个性魅力的空间,而评论性语言中所传递的魅力风格最为真切,也是受众评价主持人的一个标准。“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和日渐增加的生活压力下,受众希望媒体充当泛专家的角色,作私人领域的公共鼓励者。节目主持人应该而且可以承担起这个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对观众的服务意识,尊重观众,为群众着想,满足观众的心理与审美需求,远离低俗。”而在备受关注的早间时段,主持人的这些功能更是被放大。这无疑就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做到节目与主持人相融合,并且形成属于自己的主持语言风格,甚至独具特色,才能使受众喜闻乐见,并成为节目忠实受众。

猜你喜欢

听众主持人广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