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8-03-27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2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身心体育课

魏 莱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基础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初中体育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体育的进一步升华和高中体育的基础性夯实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表现出不愿意、不配合的不良学习态度,迫使教师用更多的时间管理学生、调动学生,干预了正常体育教学过程,降低了体育课的有效性。针对学生在青春叛逆期的特殊表现,教师必须正视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初中学生多变的性格,在初中体育课中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力,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中加强练习的效率,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初中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2~15岁,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身心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身体形态方面的生长,包括身高体重、肌肉骨骼的发育;(2)体内机能变化,表现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迅速发展;(3)心理状态的成熟,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增强;(4)性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得学生难以承受身体的快速变化,表现出特殊的身体情绪变化。青少年青春叛逆期的出现,是人体机能变化和心理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的种种“叛逆”现象,大多源自于身体自身的情感变化。表1是当前初中生身心发育特点的主要表现。

表1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主要特点

2 初中学生在体育教学存在的难点

一节有效的课时需要学生和教师默契配合才能达到,学生能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则能轻松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除了场地设施和教师教学因素的影响外,学生本身存在的一些变化和差异是造成体育课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相比小学和高中时期学生的稳定状态,初中时期学生的表现是在青春叛逆期的一些特殊现象。要想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理解学生,弄清楚学生的难点问题。

2.1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场外因素干扰

处在初中时期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上课时容易被场外的因素干扰,造成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实施。在体育课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学生的第一印象和理解都来自于教师的讲解和进一步的强调,如果在这个时间段没有认真地观察和模仿,就很容易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产生动作的遗忘,进而出现错误的技术动作。

2.2 过于兴奋,影响课堂教学纪律

初中学生由于身体发育较快,大脑思维活跃,但又缺少成人的理性思维控制,导致性格比较跳跃,这些学生往往在上课的过程中过于兴奋而不愿意听从教师的“常规安排”,比较个性,喜欢做一些出格的举动来吸引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力。部分活泼的学生经常出现追逐打闹、开玩笑等影响正常课堂秩序的现象,这会额外增加教师课堂管理的时间,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进度,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有效性。

2.3 性成熟引起的害羞和懒惰

青春期学生性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会让学生对身体格外敏感,不愿意做过多的身体动作,在体育课中常常表现出“偷工减料”的练习现象,尤其是女生更为显著。这种情况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个别的体育动作异常敏感,比较害怕出现不雅动作,进而出现害羞的情况,不愿意练习;(2)由于身体发育过快引起不适应,身体难以控制,使学生出现懒惰的现象,尤其是在做一些力量的练习如蛙跳、俯卧撑等常见的力量练习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不愿意服从教师的组织调动和安排,降低了练习的效率。

3 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跳跃的特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以学生练习为主,任何优秀的教学必然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应该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学生的练习效率,这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1 创新教学方法,构造多种情境式教学

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创新性思维气氛的渲染为基础的,当学生沉浸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也就更容易进入无限的遐想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的刺激和环境,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有必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和环境创设多种情境教学,利用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得到新鲜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情境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表2是在一节体育课中创设情境的部分方法。

3.2 以夯实基础为主,简化复杂运功技能

在当前体育中考的大环境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围绕着中考的要求完成体育的教学。初中生时期是人体最为敏感的时期,身体发育很快,情感变得丰富,本体感受充分,但抽象思维不足。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全方位最大程度地刺激人体,进而达到身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球类和部分复杂的运动技能的学习上应该以强化基础为主,弱化运动技能的专业性,将复杂技术动作分解开来,降低技术动作的难度,加强单一技术动作的重复性练习,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3 加强小组合作练习和分层次教学

表2 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式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考虑。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与别人分享,不懂得感恩,认为别人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初中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对于学生良好“三观”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体育课有许多集体性的项目,如人数较多的球类项目,要求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加强小组合作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以及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在新的课程改革和体制健康测试标准形势下,初中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增多,每学期每节课训练的内容丰富多样,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和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

3.4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

体育课与其他初中课程相比较起来往往不太受重视,这种观念导致了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上自由懒散,缺乏课堂纪律性,有的同学甚至不爱上体育课,这些问题给初中体育的有效性教学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在体育课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是调动学习的关键,教师的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良。聪明的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更需要有人去理解和安慰,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给学生安全感,才能让学生信赖,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指令,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4 结 语

初中学生在青春期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特殊性,是造成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情感思维变化的规律,加强学生主体作用的运用,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分层次合作教学、因材施教、分解教学等诸多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发挥青春期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1 ]刘蕾.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建议[ J ].教育与职业,2008(11).

[ 2 ]闫伟利.创新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J ].中华少年,2016(34).

[ 3 ]王上章.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4).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身心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体育课上的“意外”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给身心降个温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