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学实验的误差分析方法

2018-03-26张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系统误差偏向电压表

张琳

高中物理的电学实验,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电学实验的内容很多,有实验原理分析、器材选择、电路选择、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其中最令学生感到困难的无疑是误差分析。误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误差来源、误差偏向、及如何减小误差。下面谈谈自己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误差来源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没有明显的偏向性,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存在于所有的实验中,这里不做分析。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原理不完善所造成的,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可以通过修改实验方案来避免,是可以消除的。

在高中电学实验中系统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电表内阻引起的误差;一种是实验原理中假设的条件引入的误差。

第一种是比较普遍的,在伏安法测电阻时,内接法(图一)由于安培表分压造成误差,外接法(图二)由于电压表分流造成误差。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也分别是由电压表分流或电流表分压造成误差。

第二种情况出现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图三)时,假设连上电阻箱时电路的干路电流不变,实际情况是干路电流变大造成误差。用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图四)时,假设调大电阻箱时电阻箱和电压表的总电压不变,实际这部分电压变大造成误差。

二、误差偏向

系统误差有明显的偏向性,分析这种偏向性常常有理论分析法、等效法和图像法。

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图五)实验为例,不考虑电压表的分流,有U=E-Ir,即截距为E测,斜率的绝对值为r测。

由于电压表分流,考虑电表内阻可得:

U=E-(I+URV)r→U=RVRV+rE-RVrRV+rI

可知U-I图像的截距为RVRV+rE,截距为E的测量值,小于电源真实的电动势。斜率绝对值为RVRV+rr,是r的测量值,小于电源真实的内阻。这种分析误差的方法就是理论分析法。

等效法是将电源与电压表当成一个等效电源(图六),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等效电源的路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等效电源的干路电流,所以电动势的测量值应该是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小于电源本身的电动势,内阻的测量值是等效电源的内阻,小于电源本身的内阻。

图像法是画出测量值的图像和真实值的图像进行对比,得出误差的偏向。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先画出U-I图像(图七)可知,真实的电流比测量值大,多的部分是流过电压表的电流,当路端电压越大时,IV越大,当路端电压为零时,IV为零,即横轴两个图线交于一点,故图线①为测量的图线,图线②为真实的图线,明显看出误差的偏向性。

三、如何减小误差

当利用理论分析法判断出误差的偏向性后,可以直接得出相对误差的大小,更容易分析减小误差的方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可知:

当RV≥r时,系统误差比较小。

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时,连上电阻箱时,干路电流增加得越小,系统误差越小,要干路电流增加得小,则这部分电阻在电路中的比重要小,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部分越大越好,而首先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满偏,即电源电动势还要足够大。

利用上述的思路,我们来看一道电学实验题的误差分析。

利用伏伏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如图八所示。不考虑电压表内阻造成的影响,利用 U1+U2表示电源的路端电压, U1R0表示干路电流,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U2与U1的关系。有:

U1+U2=E-U1R0r→U2=E-(rR0+1)U1

可知测量值为:

E测=截距b,斜率k=r测R0+1→r测=(k-1)R0

实际情况是:

U1+U2=E-(U1R0+U1RV)r→U2=E-(rR0+rRV+1)U1

可知真实值为:

E真=截距b,斜率k=r真R0+r真RV+1→r真=(k-1)R0(RVR0+RV)

故: E测= E真,r测>r真

电学实验在高考中比重较大,突破难点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带动,误差分析是学生必须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北环中學)

猜你喜欢

系统误差偏向电压表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如何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偏向”不是好导向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基于ADS-B的航空器测高系统误差评估方法
基于Bagging模型的惯导系统误差抑制方法
电压表的妙用
存在系统误差下交叉定位系统最优交会角研究
再探电压表内阻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