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套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小麦产业现状的思考

2018-03-26刘艳萍

商情 2018年3期
关键词:演变产业结构

刘艳萍

【摘要】“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依托发达的黄河灌溉系统,被冠以“塞外米粮仓”。农牧业曾是河套地区的主导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河套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麦产业在不断萎缩。文章通过对地区产业结构和小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促进小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小麦产业

河套位于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又称河套灌。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1949年后,“河套”一词的外延逐步缩小,演变为仅指境内的河套地区,按行政区域命名为“巴彦淖尔市”(以下简称“巴市”)。

巴市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优势,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故有塞外米粮仓之称。而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使得河套小麦产量高,品质好,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小麦产地。但是近年来,河套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却不断下降。本文以巴彦淖尔为例,以产业结构的演变为先导,分析河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和小麦产业的变化及对策。

一、巴市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截止2016年底,巴市人口达到168.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93,比重为53.4%,乡村人口78.39,比重为46.6%;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15.4亿元,人均GDP达到53066元:上半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041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794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7.3:50.6:32.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58.1亿元、463.4亿元和293.8亿元。

(一)河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

2007年到2016年期间三次产业的比例如下:

从图1可见,第一产业从2000年占比39%,逐年下降至2016年的17.3%;第二产业从2000年占比25.8%,2002年达到最高年占比58.9%,到2016年回落至50.6%:第三产业一直处于一、二产业之间,先低后扬,2016年的占比达32.1%。

(二)河套地区的农作物结构

河套地区农作物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耕地内种苜蓿草等饲料作物。从图2可见,2007年—2015年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均略高于经济作物,只有2016年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高于粮食等作物,占用耕地种植的苜蓿草等饲料作物占比均非常低。按10年平均三者的种植面积占比约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草=51.1:46.6:2.3。

(三)河套地区粮食农作物的结构

河套地区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从图3可见,2007年—2016年间,除2009年小麦的种植面积略大于玉米外,其余年份,小麦的种植面积均小于玉米,且两者种植面积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在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小麦的3.6倍:杂粮等其他粮食作物种植比例非常低。

二、巴市产业结构的演变

(一)第二产业逐渐成为巴市主导产业

结合历史数据和图4对巴市产业结构纵向分析,巴市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相对较漫长的过程,产业结构转换相对较慢。1988年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考察的年份中基本占有绝对大的比重,1988年—2016年期间其比重明显下降,并且所占比例已经开始小于二、三产业的比重:第二产业的发展迅速,在2012年最高达到58.9%,之后虽然下降,但其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也超过50%;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呈波浪式,2012年又一次成为增长的拐点。整体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变为“二、三、一”型,即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二)种植结构单一,是典型的粮经二元结构

通过图5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结构,可反映农业内部结构。巴市种植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的特征明显。在被考察的年份中,除2016年外,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在总播种面积中占绝对比重,均超过50%占主导地位。但总体而言,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的比重之和超过95%,是典型的粮经二元结构。(三)玉米逐渐成为巴市占主导地位的第一大粮食作物

通过图6可以看出,在被考察的年份中,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从相差无几,到悬殊56.5%,且玉米的播种面积远超过50%,甚至近60%,逐渐占居粮食作物的主导地位,玉米成为巴市第一大粮食作物,而小麦的占比大幅度萎缩。

三、巴市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之一——小麦产业结构下滑

纵观巴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均GDP逐年增加,但河套地区特色、优质的小麦产业却在大幅度减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面对传统农牧业地区的巴彦淖尔,小麦产业减播(种)、减产(值)、减收(益)的现状,是值得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促进小麦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加大补贴力度

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国粮政[2016]152号)等一系列推进农村和粮食发展的文件,十九大又吹响了关于“振兴农业战略”的最新号角,市政府要根据巴市实际,制定和宣传促进小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小麦种植的政策补贴力度,让河套地区种小麦有钱赚,小麦产业赚钱多,引导小麦产业走出低俗。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努力改善小麦生产基础条件,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节水灌溉等技术,不断培肥土壤地力,建设遇旱能灌、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增强麦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合理规划科学种植,提高麦田效益,保障粮食的生产和供应

河套地区小麦种植存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现象,要积极探索和推广粮经间套、粮经(粮饲)复种等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如麦后复种向日葵、玉米、西兰花、油菜(饲用、绿肥)等,既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又走出种麦效益低下困境,也有效提高了光、热、水、氣及土地等资源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保障粮食生产和供应能力的目的。

(四)加强土地流转承包和合作社制度,推行规模集约化生产。改变农村一家一户小而分散的种植模式,建立农村合作社:引导农民开展土地经营承包权有序流转,加大土地流转承包,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其他产业和行业中:大力推进集中连片种植,规模集约化生产,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劳动力效率、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和抗风险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带动小麦产业的发展。

(五)创建科技创新型农业,生产健康食品,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1.加强人才队伍建,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农业领军人才,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加大农牧业产业科技力量的注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强化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以政府为媒介,以科技为载体,以巴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河套学院、科河种业、兆丰集团、恒丰面粉、星月小麦育种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为平台,和企业、合作社等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利用地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组织科技人员组成科技创新团队,在品种选育、优化种植、加工工艺、产品营销等方面开展专题科技攻关、争取科技创新项目,选育出更高产、优质专用、多抗性和广适性的小麦新品种,开展新品种高产、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开展新工艺、新产品产业链精深加工的研究,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推广和实施。

3.发展龙头企业,实施订单农业,持续推进小麦产业化进程。大力扶持和发展小麦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其进行技术与设备更新,改进生产工艺与流程,开发行业新品和精品,培育名牌产品(如富硒小麦、有机小麦,鸡鹿塞石碾面粉、河套牌雪花粉等),提高小麦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打造巴市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形象。

同时,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施订单农业,既解决了企业所需原材料的品质要求、质量要求、安全、可追溯,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健康食品,又化解了农户的种植风险,保障收入水平,还有效带动了小麦生产基地的建设,从而加快小麦产业化进程步伐,持续推动小麦产业稳步发展。

注:本论文数据资料来源于《巴彦淖尔市统计年鉴》。

猜你喜欢

演变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