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

2018-03-26陈柳妤

求知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

陈柳妤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择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择业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受到冲击,引发了择业困惑与人才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一方面,人才市场冲击大学生择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的突出特征是大学生从卖方市场转化成用人单位汰劣择优的买方市场,引发了供大于求的社会矛盾。站在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角度看,它们从过去重视文凭转变成现在重视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但很多大学生择业目标模糊,面对用人单位拿不定主意,感觉自身情况不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甚至不顾自身条件热衷于热点地区、热点职业,错失就业良机[1]。

另一方面,社会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下逐渐转变,引起大学生改变人生价值观,在择业价值标准上产生困惑,导致择业行为错位。中国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把强调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等奉献精神作为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价值主体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以往受到压制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慢慢流行开来,冲击着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择业价值标准也陷入困惑的境地。在传统价值观的作用下,大学生愿意服从分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奉献;但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大学生倾向于到生活环境舒适、经济效益好、工资高的地区择业;还有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愿回乡,瞄准大中城市,出现大城市化的择业倾向。

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的策略

1.大学生要注重全面发展自己

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只有坚持更新知识,實现全面发展,才能紧跟时代步伐,顺利择业和就业[2]。大学生要把握住在学校的机会,加强学习,全面发展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坚持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社会知识和书本知识兼修的基本原则,弥补素质结构的缺陷,将自己发展成为既专又博和文理兼修、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是注重学习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的基础,扎实的、宽厚的基础知识不但有利于大学生在专业上有所建树,还能增强其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以及择业的灵活性。二是注重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大学生毕业以后有力的择业竞争武器之一,是用人单位任用大学生的根据。面对专业知识,大学生不但要深刻领会、精通,还要不断超越和创新。三是注重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与政策水平。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务必要走出狭隘的思想空间,消除一味埋头苦读的错误认识,关心政治,积极参与社会,正确建立择业观。四是注重学习人文社科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发展社会辨别能力。文学让人善言,历史让人睿智,哲学让人思辨,大学生学习人文社科知识不但能扩大视野,还能优化思维结构,提高对社会、对职业的判断能力。

2.大学生要努力提高择业理性

大学生应正视市场经济对择业的冲击,正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新形势,努力提高择业理性。一是大学生要认识到人才紧缺的年代一去不返。在社会需求总量变化不大的时间里,同层次和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普通学校、名牌学校之间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竞争尤为激烈,大学生整体择业求职时间将延长,成本将增加,且整体薪酬水平下降,这些都是大学生不可逃避的现实。二是大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正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择业的定位。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在社会需求中的客观定位也不同,如果大学生能准确定位自己,基于客观情况择业,求职就更容易;如果大学生的择业要求不切实际,择业难度就较大。三是大学生不要苛求首次择业就能十全十美,要做好多次择业和就业的准备。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紧张的形势,更应先考虑就业与否的问题,与其今后与更多同专业、同层次的大学生进行更激烈的竞争,不如现在就积极择业,与较少的人竞争;与其浪费时间等待,不如即刻择业,在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为下一次择业做好充足的准备,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走上一条工作与学习相互促进的择业与成才之路。

和大学生择业困惑、就业难的现象并存的是那些老少边穷地区和部分行业的人才短缺现象。特别是农村,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内有很多农、林、牧、渔等类型的高等院校,每年培养了大量专业大学生,但真正愿意深入农村的大学生很少,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学生择业观念落后,缺乏理性。其实到国有企业搞科研和到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到基层办实业等都能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要理性择业,具备挑战自我的信心与勇气,敢于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炼自己,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欠发达地区去。大学生在择业中要把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利益摆在第一位,保持头脑的清醒与理性。

3.大学生要锻炼择业心理品质

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不但要具备知识、能力与理性的观念,还要锻炼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一是克服择业焦虑心理。大学生要重视学习心理学知识,积极接受心理咨询,在教师与医生的帮助下克服焦虑心理,在毕业分配时把握自己。二是克服择业盲目从众心理。大学生在择业时通常以经济效益、地理位置、发展前景等作为权衡标准,盲目从众,只要用人单位和自己的想象差距较大,就滋生失落情绪。因而大学生择业时必须客观分析自己,拒绝人云亦云,积极参加怎样在中小单位发挥最大才能、是金子总会发光等辩论活动、演讲比赛等,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树立崇高理想。

三是克服择业专业烦恼。国民经济形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体制改革导致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出现热门专业供不应求、冷门专业供大于求的现象,致使冷门专业的大学生产生失落心理。为克服这种专业烦恼,大学生必须发挥出自己的正能量,力争在需求较少的领域成功择业;积极推销自己,力争在专业相近的岗位上就业;发挥除开专业知识的特长,在专业对口、相近甚至无关的岗位上展示特长与潜能;认识到热门和冷门是相对概念,它们均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与国民经济形势等的改革而改变,从而提高心理品质,强化专业自信、择业自信。

三、结语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已经是家庭、社会与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逐渐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国家人事制度的变革,使得大学生进入破旧立新的择业转折期。作为当代大学生务必要正视并从容应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正确树立择业观,引导自身全面发展,增强择业理性,不断提高心理品质,实现科学择业、顺利就业,推进高等教育持续深化改革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婧文.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心理剖析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9):41.

[2]叶春梅.市场经济社会中大学生求职择业的挑战[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4):73.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