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郊村落现状研究
——以济南市市中区兴隆片区为例

2018-03-26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兴隆片区村落

刘 畅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00

正文:

城郊村是城市与乡村过渡地带的一部分,既是乡村城市化的重要地区,也是城市扩展进程的最前沿阵地,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城乡结合地区有着十分明显的向外推移发展的趋势与现象,这里的用地空间发展变化表现为迅速和不稳定的特征,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产业的扩张,使城市范围扩大、土地面积增加,这是城市化阶段的必然要求[1]。兴隆片区涉及了拆迁村、待拆迁征用村、旧村改造村落、未破坏传统自然村落,几乎涵盖了当下城郊村的所处的各类情况。本文从兴隆片区简介、拆迁村现状、自然村现状及自然村落现状及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兴隆片区概况

兴隆片区地处济南市市中区的东南方向,东部与历城区港沟镇相邻,南部与锦秀川、仲宫镇相接,西部与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相毗邻,片区总面积共57平方公里。下设兴隆、涝坡两个管理区,辖兴隆一村、兴隆二村、兴隆三村、白土岗、大岭、搬倒井、小岭、涝坡、矿村、王家、郭家、郑家、义和、侯家、青桐山、斗母泉16个行政村,有农村居民5400户,农业人口2余万人。辖区内山地较多,耕地面积约23080亩,林地面积约48000亩;另有大岭、兴隆、矿村三座水库,兴济河、搬倒井河两条流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辖区内有佛峪、白云观、七十二名泉中最高的泉池斗母泉等优美风景。涝坡、矿村、王家、郭家、郑家、义和、侯家、青桐山、斗母泉,这九个村的村风村貌保存完整,由于海拔较高空气清新远离雾霾。

二、改造村片区现状及思考

(一)兴隆一、二、三村简介及现状

兴隆一、二、三村原为兴隆庄,1982年10月1日正式分村形成现在的格局。据记载,西汉末年此处便有人居住,唐朝时期形成村落雏形,至宋朝形成村庄规模。明朝末年此处被称为火龙庄,而兴隆庄这个称呼大约在清朝中晚期定下一直沿用下来。

兴隆一、二、三村,这三个村庄紧邻二环东路,与城市生活融合度高,由于交通便利的缘故,村民出行便利多在市区打工相对来说村民收入较高。拆迁前还保留着原始的村落居住和管理模式,生活方式有了一定改变。自2010年起华润泛旅游综合体在兴隆片区正式开工建设,兴隆一、二、三村全部列入规划范围内,至2017年4月拆迁完成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地块范围将建成主题公园、商业区、村民安置房、科技园、学校、商品房等,从促进就业和带动片区经济发展这一方面来看有着积极作用。除少数具有一定历史的老房子仍保留外 ,其余房屋的老物件和拆房老料等一部分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被买走或是随着拆迁压在瓦砾当中。

在兴隆管区拆迁片区内,现仍留存一处清末民居,其相对保存完好仍可从中窥得原建筑的整体风貌。整体建筑呈现出南北长、东西短的四合院式建筑,屋面为木瓦结构。下部梁、叉、檩条皆为木质;上部屋面为石灰砌筑青瓦结构。主房形式为四梁八柱,石灰碇的小青瓦。现大门已经拆除,大门处有两块上马石,并在墙上砌着四个拴马柱。

兴隆片区中,年代较为久远的村居建筑多采用石材成行(hang)砌筑成墙。从外表看,砌筑成行,石缝宽窄基本一致,石缝中有铸铁垫片,条石有长有短,且长短分布有序。这种外墙砌石叫“干砌镶面石”,石缝中采用铸铁片找平,是利用铸铁受压强度高的特点,避免石灰岩石片局部受压强度不够或风化水蚀造成垫片破碎,导致墙体变形坍塌。

(二)对改造片区的思考及设想

目前看来,临近二环东路的几个村庄受城市生活的影响较大,原始建筑形式已经被村民改变破坏,大多已经翻新重建,原来的建筑风貌已不复存在,剩余民居无法进行规模化发展,不能用作乡村旅游和开展传统乡村民俗活动的场所。通过引进大项目进驻,整体对兴隆管区几个村进行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给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的途径。

乡村文化与乡村记忆是联系人们情感的纽带,也是维持和谐稳定的必备条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更应探讨的是,回迁安置片区建成后,如何留住乡愁而不是随着村落的消失而消失是对拆迁村落最应关注的问题。

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在回迁片区选择公共用房建立村史博物馆。通过回收村里老照片、老物件、老录像还原曾经的村容村貌。贴合村落历史通过室内设计将村民带入曾经的岁月。二是制作纪录片,后期在村史博物馆专门设立放映厅对本村青少年进行展映,使他们记住自己家乡曾经的风貌守住这份乡愁。三是编制村史村志,免费发放给村民并不断扩充内容。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达到对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这一目的。

三、未改造片区现状及思考

未改造片区的村庄风貌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现象:第一种是临近拆迁片区的村庄,由于村民对政策及项目规划情况不明晰多靠道听途说,在不正确信息影响下村民便在原有房屋基础上尽可能的加盖期望以此增加房屋面积多获取补偿款,房屋在无序的加盖过程中使村民居住环境变得恶劣。第二种是距离公路较远,未被纳入拆迁征收范围内,保留了原始村貌及传统的村落生活方式,民风淳朴,自然景观极为优越。

(一)未开发9个自然村景观资源分析

其余村庄情况大体相同,在这里以王家窝坡村为例进行论述。王家窝坡三面环山,南边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中海拔最高的泉池—斗母泉,东边是青桐山,背面是北大山。村中从西往东的那条主街,是西营通往济南的一条古道。村口在西面,往东走进入村庄,东西向的老街贯穿整个村子。现在村民大多搬到距离马路两旁沿街的房子,但是进入老村之后依旧是保留完好的石头砌筑而成的房屋。村中老桥、老庙都保存完好这一点与郑家窝坡等几个村十分相似。王家窝坡村子的正中央临近村子的广场有一座三孔桥,根据村民说这是济南最大的一座三孔石桥。根据村里土地庙中有关三孔石桥的碑上可以了解到这座桥重新修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上面刻了一篇《重修义合桥碑记》,碑文明确表明此桥为“光绪元年新建”[2]。

(二)针对未开发9个自然村的相关设想

未开发的9个自然村可以说是自然景观优美且富有人文历史气息,但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致使这几个村的村民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外出打工讨生活的日子。

综合这九个村的各项情况,其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或者统一规划建成生态小镇必要条件。一是华润泛旅游综合体建成后周边配套设施相对完全,道路通畅缩短了外界通往这九个自然村的距离,有利于周边市民来此休闲度假。二是片区保留了传统北方村落的传统形式和建造方式,仍保留着在旧时通往东营、章丘等地的青石板铺就的官道。有着历史的韵味和沧桑感,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济南本市的旅游景点,游客们不用舍近求远专程去朱家裕游览。三是民风淳朴,村落有着完整的传统民俗表演队,能够给游客提供丰富的民俗表演。更重要的是九个自然村也是这片区的贫困村,村民们盼发展、求发展,相对来说在整体项目规划、推进过程会相对顺利。

在保护的过程中可以将“安缦法云”与“朱家裕”的发展模式对比结合。区分成民俗体验休闲、农家乐(民宿)、艺术设计工作室这三部分。

这一片区一直以来沿袭了传统的民俗文化,各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队、舞龙队、高跷队、吕剧团等民间文艺团体。最热闹的要数春节至元宵节,农村历来有写春联贴春联,正月十五送花灯的传统。这时候各个地区的民俗表演队伍轮流演出,热闹非凡。同时,该片区的村民保留着传统的石屋建造技巧,可以依照原来风貌对房屋进行修补。后期可与华润泛旅游综合体片区连片开发,突出不同主题作为游客体验民俗,感受济南村落文化的基地。

在农家乐与民俗方面可以借鉴临沂市沂南竹泉村民宿、济南西营民宿的模式,在保留传统村居样式的前提下对内部空间进行改造使传统村落,深入其中去感受传统北方村居生活,发掘和体会传统村落价值。

艺术设计工作室片区的设计,将对本片区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里有济南城区难觅的村落景致,四季分明各有各的兴味。能够充分地激发艺术家的设计灵感,同样艺术家们的艺术审美对村落的发展和美化起着引导示范的作用。济南众多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短期写生课程,不出济南便可以找到传统北方精致。在便利师生创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扩展当地就业面增加村民收入,从而激发传统村落的内生动力,提升保护意识,为更好的保护村落风貌奠定基础。

四、小结

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停下脚步反思与重新审视文化的价值。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个体都在发掘与重振乡土文化,用乡土文化、乡土情结凝心聚力、找回城市个性,树立独特城市名片,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再次发展的软实力。

回顾探索阶段的村落保护,只局限在了“拆”与“留”的层面上。新时代下应从村民角度、站在生活谋生的角度去考虑“拆”与“留”。拆了如何继续保护传承?留下来如何保留,如何使传统村落不断发展,而不是落于俗套成了千篇一律?单纯依靠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保护传统村落这项庞大的工程,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及村落文化所衍生的广阔内涵,让村民们看到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也是致富增收的有益途径,使村民在这过程中不断加深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逐步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自发行为。这才是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兴隆片区村落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兴隆山楂管理技术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特别的生日礼物
Topological Srrucrure of US Flighr Nerwork Based on Complex Nerwork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