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深度学习 发展学科素养

2018-03-26陈建强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概念深度情境

陈建强

吴江高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200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有批判性地学习新知和事实,以此将新思想和事实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并尝试着与其他思想建立联系,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此解决问题。这一概念是针对浅层学习提出的,将其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改变现状,还能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关注核心概念,引导深层理解

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运用了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从现象中抽象出理性知识,还反映了化学本质。对其的有效掌握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学科理解,深化要点理解,还能构建知识框架,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习惯直接讲解概念,以此将原理和概念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接收到的只有文字,仅靠自身理解无法深入其中,以致于出现偏差,影响后续学习。针对这一问题,就要开展深度学习,透过文字深入内里,带领学生挖掘、探究,以此达到预期目标。高中化学涉及很多核心概念,像“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等,对此就要加强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整体框架,为复杂问题的解决做好准备。以“离子反应”的概念讲解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要点的理解,我改变开门见山的讲解方式,先介绍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在学生理解后,我借助举例的方式讲解四步书写方法:写、拆、删、查,之后提供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这样一来,就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会突出重点,进行“电离”、“离子反应”的概念讲解,引导学生由宏观进入微观,尝试着运用已有认知去理解这一概念。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那些物质需要拆成离子的形式?为什么?以此强调概念中“可溶的强电解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等要点,加深学生概念理解。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奠定理论基础,深化学生概念理解,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概念引导下产生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探究,落实课堂目标,以此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达到理想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思维

问题是教学的线索,也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在化学课堂上,要结合教材灵活设计,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为其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其在讨论、交流、表达中展现自我,促进思维发散、碰撞。

在设计情境时,要结合实际全面考虑,一方面基于课程标准,整合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借助情境调动其积极性,让其在活动中深入探究,挖掘本质,以此发挥情境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与学生实际联结,这样更利于学生深度学习,能让其在探究时有所依托,无形中降低难度。在教学铝和碱时,我先诚信固体管道疏通剂,说明主要成分是铝、氢氧化钠,吸引学生兴趣后,提问:我们都知道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能够腐蚀物体,那么为什么还要加入铝?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他们开始猜测,大部分学生认为:氢氧化钠和铝反应能生成气体,可以作为动力清除管道内的各种垃圾。对于这一说法,我没有马上评价,而是进一步引导:如果氢氧化钠和铝反应,那么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对此,学生根据元素守恒和化合价守恒的角度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过程,感受其中温度变化,并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肥皂泡中检验,得出是氢气。由此,学生便在问题情境中加深了对这一实验过程的理解,解决了最初的问题,并且领会到学科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充分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让其在兴趣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一方面针对问题展开分析、思考,得出猜测,并借助实验进一步验证,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另一方面培养自身探究能力,为之后更复杂的实践探究奠定基础。

三、运用新型实验,挖掘现象本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也开展实验,但是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难以借助实验现象直观呈现原理,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深度学习。针对这一问题,就要积极借助新型实验改善,充分发挥技术作用,呈现学科特征,以此达到预期效果。

在众多新型技术中,手持技术应用十分广泛,这是一种传感结束,主要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组成,能够帮助我们采集到压强、温度、导电率、电压等数据。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实验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让其感受到现代技术的高超,还能最大限度地辅助教学,节省课时,提高教学效率,让实验数据更加真实。在教学化学反应速率一课时,由于实验装置存在较大摩擦,使得针筒在推动时比较困难,并且产生的气体逸出不足。这一实验不足使得学生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无法深入,始终停在表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就利用气压传感器测量,针对反应过程中压强的变化,绘制时间—压强变化曲线图,并借助相关软件计算反应速率,最终呈现。这样一来,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围绕数据展开分析,结合教材深入剖析,以此获得发现。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为学生解疑答惑,帮助其解决问题,完善认知体系。在演示之后,可以邀请感兴趣的学生上台尝试,通过对新技术的接触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做好准备。

这样一来,不仅能激发学生,让其在兴趣驱动下积极探究,主动学习,还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新技术引导下产生实验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深入思考,促进对实验现象本质的挖掘。

四、开展过程评价,促进深度思考

评价是深度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师生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提供学生回顾空间,让其及时反思,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能积极反馈,让我们知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及时弥补,以此完善教学体系,落实课堂目标。

追溯深度学习的概念,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积极地批判思考,以此获取新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会选择形成性评价,提供学生自我反思、调整学习的平台,让其循序渐进地学习,以此逐步加深知识理解,一步步靠近深度学习。在运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能鼓励学生反思,对其行为及时反馈,让其能调整学习策略。在新课改背景下,除了形成性评价,还不能忽略结果性评价,要将两者结合,具体实施时,采用活动观测和执笔测验的方法展开评价,这样就能更加客观,从不同角度看到学生表现,并将两者结果结合,得出综合情况,以此提供学生合理建议。在实验环节,考虑到涉及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会格外重视,从不同方面展开评价,像“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实验报告”以及“实验态度”等,并且选择不同评价对象,像“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以此明确学生不足,帮助其改正,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发挥评价作用,密切关注学生深度学习,为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保障,以此落实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做好评价工作,又要加强引导,提供学生中肯的建议,让其及时改正,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总之,深度学习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必然途径。具体实施时,不仅要突破传统,致力于观念、教法的更新,更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提升,实现突破。

猜你喜欢

概念深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幾樣概念店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