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规划初探

2018-03-26

山西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阳泉市产城开发区

杜 小 玉

(山西投资咨询和发展规划院,山西 太原 030009)

1 概述

长期以来,开发区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引擎、土地空间拓展、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但受地区产业结构和开发模式的影响,经济开发区一般以传统工业产业、制造业为主,发展模式粗放,布局分散,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全、功能布局单一、公共空间缺乏、与市区发展管理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人居环境条件,严重制约开发区的综合实力提升。目前,我省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促进开发区的改革创新发展,将开发区建设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开发区的建设仍然是推动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之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加强现有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为促进人口集聚、发展服务经济拓展空间。”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发展政策,对开发区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经济开发区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没有城市功能配套的开发区只是空城,开发区发展难以实现转型升级;没有产业经济支撑的城镇化就是土地的城镇化,城市发展失去动力。

阳泉市属于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布局中的“太原城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阳泉市城镇化发展基础良好,2015年阳泉市城镇化率65.86%,高于山西省的55.03%和全国56.10%近10个百分点。开发区规划发展应顺应新常态、新形势,以“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思路,研究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单一的生产型经济园区转型建设为综合型城市功能的开发区融合发展方案。

2 发展基础

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位于阳泉市区中心城区腹地的东北部,距市中心2 km,近期规划至2020年,规划总面积11.25 km2,分东、西两区,所辖5个自然村。西区规划建设面积1.33 km2,东区规划建设2.50 km2,接管的侯家沟村、驼头岭村、长岭村、张家洼村、路家山村5个自然村总面积7.42 km2,其中西区为起步区。原有人口1.2万人,经过20余年的发展,新入区人口已达8万人。依据最新扩区方案,开发区未来向东北延伸发展,整合郊区百泉工业园、荫营工业园等园区。

成立之初开发区利用荒地进行土地利用开发,通过动迁土石方共计790万m3,新增土地3.53 km2,占东、西园区建设用地的92%。基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和较差的立地条件,已开发利用率达到63%,土地开发投资强度巨大,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4.2亿元,单位土地面积投资1.1亿元/km2。在建设过程中,阳泉开发区经历了从单一追求经济效益,产业空间扩张和集聚的工业化发展,逐步增加与所辖村庄、阳泉市区的功能互补及相互拉动发展,并规划进一步寻求开发区城市功能的优化。开发区西区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东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已具备项目入区条件。同时,开发区不断采取措施改善所辖区域内居住生活条件和环境形象,进行旧区改造、道路建设、公园建设、烟尘控制、噪声控制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治理。

3 产城融合规划方案

1)产业经济布局与城镇规划融合。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业、现代化工、新材料、信息技术产业等,其中煤矿采掘关键设备、新型阀门、仪器仪表制造、铝合金及镁合金深加工、方太食品添加剂、铝工业、耐火、无机硅和稀土磁材、百度云计算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总体发展方向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为主。

从顶层设计层面,将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体系构建与城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衔接,划定生产、生活空间开发管制界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以产业经济布局为核心,打破传统的就产业论产业的发展思路,从城市整体协作分工的角度出发,依据区域特色前瞻性的谋划产业经济发展的四大板块,形成云计算产业板块、科技创新服务业板块、现代精细化工板块、特色装备制造板块,实现产业经济板块的区域化、规模化、多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

产业经济规划以云计算产业板块、科技创新服务板块为产城融合发展的集中拓展区,在开发区中西部路家山村和驼岭头村之间规划科技大道,建设云计算产业特色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依托山西省工程技术学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规划丰富的创客空间,带动人才集聚和开发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现代精细化工板块、特色装备制造板块等传统经济板块,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规划延伸产业链,主动切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区域产业配套体系,优化其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等用地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商业设施、广场、绿地的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宜业、宜居的新区。

2)信息科技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建成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和云科技创业园,具有行业内领先的数据应用和处理能力,依托现有优势产业,进行“云之谷”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升级,通过建设百度云计算数据中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现代服务业和技术服务中心,打造园区智慧“大脑”,开发智慧型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开发区城市治理水平。

规划以物联网为融合发展核心,将地下管网、道路交通、政务服务、垃圾处理、消防安全、节能环保、医疗教育等领域数据资源统一接入开发区数据平台,在平台上搭建各种服务企业和城市功能的人工智能应用。进一步催生产业升级,重点选择智能控制系统、嵌入式软件、数字矿井、智能环保监测等为主的工业应用电子产业。依托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和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合作办学,培育互联网、电子信息等创新人才,解决开发区劳动就业。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阳泉高新技术创业园,到2020年拓展孵化载体面积达50万m2,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机构参与共建信息技术科技的研发、转化,推动智慧城市新业态发展。

3)绿色低碳发展与生态新区建设融合。

从开发区内工业尤其是能源的供给和消费层面进行革命性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重点发展煤层气、铝工业、绿色制造、新型材料等高端项目,推动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改造。重点依托开发区内研发成功的煤层气催化裂解零排放制造纳米碳材料项目,发展纳米洋葱碳材料的产业化生产,不断突破煤层气的清洁利用以及后续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等项目研发。

从开发区空间规划层面,规划生态管制红线,实施分区控制,依托主干道、水体、山体,规划建设线状或楔状生态绿廊。在开发区内集中安置搬迁村民,形成居住板块,集中配套城市功能,与开发区内产业发展四大板块协调布局,共同构建生态型新区。

[1] 蒋袆宁.省级开发区产城融合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2] 高纲彪.“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3] 冯茂岩,蒋兰芝.浅谈“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发展——以南京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0(9):47-49.

[4] 秦 萧,甄 峰.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方法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12-15.

猜你喜欢

阳泉市产城开发区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阳泉市成立药茶产业联盟
阳泉市重点工程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