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我国混凝土市场运行回顾

2018-03-26姜莎莎

商品混凝土 2018年1期
关键词:涨幅水泥价格

2017 年,混凝土产品需求继续保持较好增长,价格更是实现大幅提升。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水泥产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下,混凝土消耗量仍然实现9% 以上的增长;在原材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混凝土产品终于突破上下游禁锢实现价格有效传导,年末混凝土市场价格同比上涨 80 元/立方米;年末的四个月混凝土价格累计上涨 58 元/立方米。一些与常规不符的发展数据显示,2017 年混凝土行业经历了内在的深刻变革,无论是消费结构还是价格体系都出现了重构的苗头。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但混凝土消耗量仍实现良好增长。2017 年 1~11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7.2%,增速继续下滑。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来看,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快速下滑,投资规模占比 60%左右的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仍比较稳定,尤其是占比超过1/3 的基建投资仍然保持 20% 左右的增速,为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稳定支撑。

道路运输业与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规模占整体基建投资的比例超过 85%,也是拉动混凝土消耗的主要基建行业。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在 24% 以上,1~11 月投资增速为 24.6%,高于 2016 年 7.7 个百分点;1~11 月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也维持在23.3% 的较高水平。

2017 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维持下滑走势,1~11 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 4.2%,较去年同期下滑 2.3 个百分点,是近十余年增速第二低位。新一轮的房产新政有效去除了商品房库存,同时也有效限制了房价继续上涨,相应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

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直接拉动的水泥产量出现同比下滑,而作为水泥消耗的终端产品,混凝土消耗量却仍出现同比增长走势,同时主要水泥混凝土制品产量也保持了较好增速,前三季度预制桩、压力管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率大幅高于 2016 年同期。

2017 年预拌混凝土及下游水泥混凝土制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高速增长,令预拌混凝土及制品的产量增长得到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水泥取消低标号令散装水泥的应用比例进一步提升,混凝土预拌化率随之上涨;同时随着散装水泥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加大,截止到 2016 年底,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已经接近 50%,间接推动了农村预拌混凝土用量的抬升。

2、市场倒逼混凝土企业提高议价地位,价格有效提升。

长期以来,混凝土企业在上下游中的议价地位较低,随着混凝土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产品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以及行业自律的不断加强,混凝土企业的议价地位明显提升,尤其在 2017 年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混凝土企业调整了对下游客户的销售策略,部分企业实施现金销售策略导致应收账款明显减少。

2017 年混凝土价格的不断上涨也从侧面印证了混凝土企业议价地位的提高,混凝土作为商业化产品对成本波动的有效传导能力有效提升。2017 年全年混凝土市场均价(C30)累计上涨超过 80 元/立方米,年末均价达到 385 元/立方米的高位,环比涨幅达到 26.4%。

2017 年混凝土价格能够实现有效传导是有几个原因所致:

(1)原材料端价格大幅上涨。近两年,水泥市场区域自律性不断提高,水泥价格屡创新高,2017 年市场价格无淡季特征,区域内主导企业用涨价来维持淡季需求下滑。四季度以来南方地区需求旺盛,而因前期间断性停窑导致企业库存偏低,熟料、水泥价格不断攀升;入冬之后北方地区实施错峰生产,停窑后水泥价格继续提升。

此外,环保督查和治理带来了砂石骨料价格的大幅上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缺货断供行情,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混凝土企业销售策略的调整,直接导致了混凝土企业价格的不断上调。

(2)供给侧改革、环保治理令混凝土供给端收缩。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地方对违法违规混凝土搅拌站的查处力度不断提高;随着环保治理执行力度的加大,许多地区的混凝土搅拌站遭遇了整改关停的命运。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混凝土过剩产能的收缩。

(3)行业自律有效提升。混凝土行业近两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抱团取暖”现象,无论是以地方混凝土协会为主导还是以区域内主要混凝土企业为主导,混凝土作为中间产业在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下游建筑施工方都显现出了越来越一致的步调。从与水泥企业上调售价的垄断与反垄断之争,到现金销售、对违约项目断供,混凝土产业在自身生态环境的调节上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明显进步。

3、下半年价格实现全国普涨,华东涨幅最大。

下半年全国混凝土价格实现普涨,在六大区域中,华东地区价格涨幅最大,年度累计上涨 117 元/立方米,涨幅达到 39.4%;涨幅最小的是华北地区,年度累计上涨 47 元/立方米,涨幅为 14.94%。

华东地区水泥价格涨幅最大,水泥指数全年累计上涨 71.9 个点,涨幅超过 200 元/吨;同时华东地区对码头及采砂的整治导致了砂石骨料价格上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华东地区市场需求旺盛,但大部分地区出现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限产停窑的现象,水泥供给不足,价格大幅上涨,混凝土企业跟随水泥价格调整也借机大幅涨价。年末,华东地区的伤害、江苏、安徽、山东等地 C30 混凝土市场价格同比涨幅超过 150 元/立方米,只有福建、江西涨幅不足 70 元/立方米。

华北、东北地区 2017 年水泥需求大幅下滑,华北地区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产量下滑,但农村混凝土使用量出现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北京农村预拌混凝土产量815.28 万立方米,而 2016 年同期向农村供应的预拌混凝土量只有 193.86 万立方米。然而,金隅冀东的整合令区域水泥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同时两家企业的混凝土规模也比较大,从原材料到混凝土形成较好的市场掌控,混凝土市场价格随着水泥价格的上涨实现及时调涨,华北地区 C30 混凝土价格全年累计涨幅达到 47 元/立方米。东北地区需求明显下滑,但水泥企业仍以涨维稳水泥价格,混凝土价格随之上调。

中南、西南地区需求尚可, 2017 年受环保督查及采矿治理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地区出现砂石供给严重短缺,价格涨幅较大,混凝土企业随之出现价格轮番上调及对部分工程断供的现象。西北地区主要是陕西、青海出现大幅调价,甘肃、宁夏、新疆涨幅较小。

分省市来看,2017 年混凝土价格累计涨幅最大的是四川,年末较 2016 年年末上涨 240 元/立方米;年末同比涨幅超过 100 元/方的还有上海、江苏等 9 个省市;超过 50 不足 100 元/方的有 11 个省市。在全国混凝土市场价格一片向好的背景下,广西、山西、内蒙古和云南价格却未出现明显上涨。云南主要消费市场还经历了价格先跌后涨的行情,年末价格才调涨至 2016 年同期水平;广西部分地区价格还出现小幅下调走势;内蒙古水泥价格涨幅较小,全年累计涨幅不到 30 元/吨,对混凝土市场的冲击较小。

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姜莎莎

猜你喜欢

涨幅水泥价格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价格
价格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
价格
水泥刨花板
深市十大涨幅 等
沪市上半年涨幅前50名
中小企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