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2018-03-26蒋贤龙蒋锐蒋樟伟

商品混凝土 2018年1期
关键词:进场外加剂原材料

蒋贤龙,蒋锐,蒋樟伟

( 晟元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1000)

0 引言

预拌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砂石骨料、外加剂等按照一定配合比混合均匀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任何一种原材料出现质量波动将对混凝土产生极大影响。原材料质量是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水泥的强度标准、粗细骨料的颗粒含量和级配、骨料的含水率、有害物质含量和外加剂等,均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等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除了加强原材料常规质量检验外,还要求质检员随时掌握预拌混凝土原材料中其它物质含量的变化,发现问题可及时应对,并拟定相应的措施;在原材料进场前和进场中都要不断进行抽样和检测,在材料运输及贮存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稳定。为了解决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 建立和健全原材料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原材料质量受控

做好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首先要有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做好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把现代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实行扎实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做好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原材料合格供应商名单制度、原材料采购与检验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原材料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网络;制定各项质量控制程序,并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健全和完善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制订部门岗位责任制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各部门岗位工作职责、管理制度流程,实行岗位持证上岗制;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度、质量例会制度,发挥企业内部质量检查机构作用,配备足够的质量检验人员,制订质量事故处置预案,确保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受控。

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的主体和影响预拌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员工的素质高低均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为了确保技术人员具有较高专业素质,需要建立符合工作要求的培训计划,来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要求采购员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原材料进场;要求试验员能够准确按照标准开展各项具体实验,完成实验数据收集及处理;要求资料员能够熟悉掌握质保资料出具过程,熟知数据的来源及标准并准确记录。

3 建立相应原材料的自备数据库和质量库

所用原材料的供应厂家必须是信誉好、质量稳定的产品,要建立原材料合格供应商名单制度。首先应选用经过评价合格供应商提供的材料, 特别是所用的水泥, 每一批次的水泥都应向供货商索要水泥理化检验报告,随同每一批次水泥的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寻求最佳的生产配比,同时保存好技术资料,建立自备数据库,以备查用;对供应厂家的每批原材料的检验情况应及时统计,建立健全质量台帐, 加强数据统计分析,随时掌握各厂家原材料的变异情况,并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4 建立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从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

原材料质量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起着直接和决定性的作用。严控原材料质量,从源头上抓起。抓好五关“选择关、质量关、匹配关、采供关、检验关”。

建立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对原材料采购通过严格的验收制度进行把关,原材料由试验员、材料员二次验货,并做记录;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根据预拌混凝土企业各自的经营运行情况,合理设置各物料库存量的上下限控制指标,库存实现计算机管理,可以由计算机自动报警,及时提醒或催眠补货。总之,验收员要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廉洁秉公,确保进厂原材料质量。

5 加强原材料的运输、储存条件、堆放的质量控制

加强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运输、储存、堆放工作,健全原材料管理制度,质量合格材料进场后,因存放不当或保管不良,甚至不能使用,应对材料堆放条件经常检查,以保证其存放条件满足要求,如对于质量出现异常的原材料,在使用前进行检验,再次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因此要妥善保管好进场的原材料,专门库房,妥善存放;标识清楚,分类存放;确保材料质量,主要应注意几点:

5.1 水泥运输、贮存

水泥在运输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并应当用标牌做好明显标志,严防混淆。

散装水泥宜在储存于筒仓中,采用螺旋输送机进行送料。筒仓应保证密封性能良好,防止雨、雪进入,避免原材料受潮。不同品种、规格、出厂时间的水泥不得混罐;为了防止材料混合后出现变质或强度降低现象,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袋装水泥应在库房内贮存,库房应该通风、干燥、屋面不渗漏、地面排水通畅。堆放时应按水泥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及编号、到货先后或使用顺序排列成垛;对水泥的使用采取先进先用的方法;堆码不超过 10 层;露天堆放应放在至少 30cm 垫板上,水泥周围严密遮盖防水雨布;室内存放离墙壁 20cm 以上,并留足通道和防潮措施。

5.2 砂、石运输和堆放

为了保证原材料的稳定性,堆场应采用硬地坪(水泥地坪),碎石或卵石堆放高度不宜超过 5m,并有可靠的排水功能,保证排水系统通畅,防止积水、积雪。不同规格的砂、石应该分别堆放,并设有醒目的标志,标明品种、规格,防止混料。混凝土粗细骨料应保持干净,并及时地把情况反馈到生产控制中。

6 严格实施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要根据相关技术标准,从源头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对所有进场的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和检验,检查是否正规厂家出品,是否质量证明书,材料的数量、品牌、规格、型号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同时按照一定比例取样复检,只有达到标准要求的原材料才能使用,并做好检查记录,建立台帐,为后续生产合格的混凝土产品打下基础。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如下:

6.1 水泥的质量控制

(1)加强对水泥的进场验收和使用过程控制至关重要。检查进场水泥的生产厂家是否具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对袋装水泥的实际重量进行抽查,按批号存放,并由试验室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取样复查、验收,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以上时,试验室必须定期按批号复检,应抽样复查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安定性等性能,并按复检结果使用;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设计的要求,应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并按有关规定执行,应有相关检测报告。

(3)检验项目方法:按照“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 200t 为一批,散装不超过 5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执行。

检验项目:按照 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检验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和细度。当 3d 强度符合该标准要求预测 28d 强度符合要求时,水泥才能入库。

6.2 骨料的质量控制

石子宜采用连续粒级,所用的粗、细骨料质量对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等技术指标测试经应符合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2 的规定。检测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含泥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骨料检验方法。应按骨料的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目测合格的砂石入仓后,在标识牌上标识清楚待检,采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 400m3或 600t 为一验收批,采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 200m3或 300t 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的,应按验收批进行验收。

检验项目:毎验收批骨料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对于海砂或氯离子污染的砂,还应检验其氯离子含量;对于海砂还应检验贝壳含量;对于人工砂、机制砂、混合砂还应检验石粉含量。当使用新产源的骨料时,应由使用单位按质量要求进行全面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JGJ 52的规定。

6.3 对掺合料的质量控制

(1)对于掺合料的物理性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

在进行掺合料规范留取之后,根据其相关的要求进行掺合料的细度、流动度等物理性能进行检测,防止市场上出现的磨细后的Ⅱ级粉煤灰以及相关不合格的超细矿渣进入施工环节。并且放射性比活度高于 1.0 的掺合料是不允许进入施工中的。

(3)粉煤灰、矿渣粉检验方法。使用单位以连续供应的 200t 相同厂家、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粉煤灰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者,应按验收批进行验收。

粉煤灰检验项目:验收批粉煤灰进场生产厂家每车应提供出厂合格证,按批提供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严格按车检验细度,并按批进行检验其烧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和雷氏法安定性检验,检验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质量应符合此要求。

矿渣粉检验项目:验收批粉煤灰进场生产厂家每车应提供出厂合格证,按批提供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按批检验其比表面积、流动度比、含水量、活性指数,检验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6.4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具有不同的规格和功能,正确合理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6.4.1 外加剂检验方法、检验项目

使用单位以连续供应,相同厂家、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 10t 粉煤灰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者,应按验收批进行验收。

检验项目: 毎验收批外加剂至少应进行密度、泌水率、抗压强度比、钢筋锈蚀、减水率、含固量和PH值检验,当有要求时应进行含气量、凝结时间、坍落度损失等项目的检验,检验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进行,质量应符合此要求。

6.4.2 对进场外加剂检查与验收

(1)对进场外加剂验收时应认真验对厂名、品种、重量、出厂日期、质量检验结果等。

(2) 外加剂选择要根据对混凝土的性能、施工工艺、气候条件、使用目的以及技术经济等指标问题考虑对比后进行确定,并对产地进行实地考察。

(3) 加强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的试配。在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试验检验,检验其相容性,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所用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标,避免因外加剂加入而使混凝土产生速凝现象,造成质量亊故,其合理掺量要通过试验确定。

6.5 拌合用水的质量控制

拌合预拌混凝土用水可使用饮用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检验、水样取样、检验期限和频率应符合标准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

7 结语

加强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进场选用和质量控制是整个混凝土体系质量控制中的核心所在。因此预拌混凝土企业要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各项考核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抓好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企业质量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检验相关制度、切实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并进行科学管理,只有做好每一步,才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实现混凝土相关领域可持续发展。

[1]李晓峰.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 [J].山西建筑,2012,(5): 236-237.

[2]吴萍.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研究[J].工程技术,2016,(8): 193-193.

[3]李硕.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浅析—原材料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2014,S2: 416-418.

[4]王珮云.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缩印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9.

猜你喜欢

进场外加剂原材料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观点
知识无穷尽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爱睿希 进场之后
沪指筑底 稳步进场
泸指v型逆转 进场机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