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遗传学视域下武术文化累积性与变异性解析

2018-03-24李斌

武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变异性

李斌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方法,基于社会遗传学视角,借鉴社会遗传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武术文化这一社会历史事像进行分析,突显武术独特的文化体系和社会底蕴,对武术文化具有的累积性与变异性进行理解性阐释。包括:武术文化的类型、结构和面貌的转变,得出武术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文化理念;对武术文化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得知武术文化在历史演绎的过程中,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变化;这为武术文化走向大众,并融入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契机。

关键词:社会遗传学 武术文化 累积性 变异性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武术本身技术运用的研究热潮已逐渐退去,转而面向对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进行研究。武术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经历了“技术体系层面的‘传统保留或是‘现代异化的狭隘思维逻辑后,更多彰显一种文化视域中的深层关注与思考”。这一方面是源于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于武术精神文化层面的寄托,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情结在武术中的体现。剖析武术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传统,对于人们理解中国民族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意义。然而,目前对于武术文化研究的蔚然景象,并没在武术发展实际过程中得以展现,武术文化研究的丰富反而衬托出当前武术发展现状的尴尬景象。我们应察觉到武术文化研究的丰富与武术实际推广过程所遇到的困境之间的莫大差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症状所在,实行对症下药”。

本研究将基于社会遗传学视角对武术文化具有的累积性与变异性进行理解性阐释。遗传学“既是一门探索自然奥秘的学问,又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新的生机,成为一个科学与社会的交接点”。遗传学原本是研究生物遗传性和变异性的科学,但随着科学知识不断发展和进步,遗传学出现了一些分支学科,如生态遗传学、技术遗传学和社会遗传学等分支学科。社会遗传学在学科划分方面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有着众多共同的交叉点,社会遗传学则更偏向于对社会政治结构、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的研究,其中就包含对社会各阶层各领域文化发展的研究。而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事像存在于当今社会之中,其所固有的文化内涵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份子也必然存在文化的发展与流变,本研究就武术文化的累积性发展和变异性传承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解析。

1“累积性”是武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1.1武术文化的累积性发展

文化累积性是指“文化元素或文化特质的聚集和增长,它往往表现为文化内容从某一个体、某一民族、某一时代向另一个体、另一民族、另一时代的延续发展和累积叠加的过程”。累积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文化的固有属性,是文化发展的基石,没有文化的累积就没有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对于武术文化的解析亦是如此,没有一辈辈武者技术经验的累积与传承,就不会有当今武术的发展景象;现在武术文化的发展是对过去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同时也是武术文化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但对于武术文化的继承不应是单纯的重复式叠加,应是具有批判式吸收、适应性整合等一系列复杂的辩证过程。因此,我们对于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要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剔除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不科学的文化因素,揭开“刀枪不入、飞檐走壁”等神秘面纱,对传统武术进行祛魅;以及“慎独封闭、迂腐保守”嗍等觀念的影响,成为各地域门派、拳种武术文化之间交流发展的重大屏障;理应坚持保留并发扬武术文化中“德高于艺”的优良传统思想,及“消解畛域”的武术思想风范,为武术文化的累积性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1.2武术文化的选择性借鉴

文化的选择性借鉴是文化累积的重要一环,也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文化的选择性借鉴实际上是一种对其他领域文化的摒弃、改造或者进行融合。而武术对于其他文化的选择性借鉴则是非常成功的,如在传统武术中以太极拳、行意拳为代表的内家拳法强调内外兼修,注重身体“精、气、神”多方面的结合进行修炼。与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整体观与传统武术的内外兼修性相结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孕育出“学拳宜以德为先,技、艺、道并修”的习武理念等。而现代的竞技武术套路则是较好地融合了艺术体操和舞蹈的表演元素在内,竞技武术套路在赛场为了营造出意境美,则不断汲取和借鉴舞蹈里面的表演技巧。在武术套路里,意境美就是指竞技武术比赛队员或表演者对武术动作含义的理解与身体姿态的高度配合;另一方面来自身体运动的特殊形势和节奏的处理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给裁判或观众以无限想象的美悦境界。俗话说:“型美感目,意美感心”,如今的竞技武术套路正是侧重于这种对于身心磨砺和自我心灵的“自我感染”,来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美呈现于赛场(舞台)。综上所述,无不充分体现出武术文化对各领域文化的吸收、融合与选择性借鉴,不断推进武术面向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的道路上进行文化融合与发展。

2“变异性”是武术文化发展的环节和契机

文化的变异性是指“文化在累积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特性,包含文化的扬弃和创新等”。文化变异性同样是文化的固有属性。文化变异性是文化的“适应、整合、变迁”等属性相互作用的产物。如果说文化的累积性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那么文化的变异性则是文化过程具体环节和契机。所谓文化的变异,主要是指:“文化类型、文化结构、文化面貌等质的方面的根本性变化”。而武术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子系统,在其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也相应地发生了在类型、结构和面貌上的变异。

2.1武术文化类型的转变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一,产生于中国古老的农耕时期,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主义色彩。武术本身是侧重于技术层次,是有形的外在实体,而“武术文化则侧重于非技术的成分,注重武术的文化体系、艺术审美价值功能”等方面。两者是在不同视角下的思考与认知。而武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其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与外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如今的武术传播已从封闭的传统武术师徒传承类型走向了与当前文化接轨的班级式教学。基本摈弃了封建时期武术传承的神秘感以及门户之见思想,可谓是“敞开心扉”向现代社会发展积极靠拢,与当代社会文化积极融合,形成了广阔的传承方式和传播路径。

2.2武术文化结构的转变

武术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其具有稳定的结构。这个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武术技击观、武术伦理观和武术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武术文化结构。

2.2.1武术技击观念的转变

武术技击观是“适应武术技击的伤害性和非伤害性的矛盾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技击,是武术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武术的原始与最重要的内容,是区别于生活中其它社会现象的显著标志。武术的技击目的在于健身和防身。武术的健身和防身是武术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随着西方体育观念的不断入侵,以及中国武术进奥的民族情结存在,中国传统武术在与西方体育的不断博弈中,逐渐走向与西方体育融合之路,偏向竞技体育的色彩,和艺术体操共同划为艺术类表现难美型项目,这就导致了武术技击性的弱化和艺术性的凸显,最终使得传统武术的技击属性逐渐变成“悬空了的技击”和“臆构的技击”存在于现实社会中。

2.2.2武术伦理观念的转变

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最讲究的伦理非“武德”莫属。“武德”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称。“文以载道”“武以载德”,武德是在中华民族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与道德规范下,经先辈长期的社会实践而创造和总结出来的精神文明精髓,经过社会长期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凝炼成为武术伦理道德思想,共同构铸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所在。在古代,“武德”是习武之人应有的道德规范,它不仅规范个人行为,也规范着习武人的思维方式。众所周知,绝大部分习武之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体现以礼待人。但也存在许多青少年学习武术之后,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其实这类人并没有学到武术中应有的精髓,也不足以作为习武之人的代表。所以,如今“武德”在原来应有之意的基础之上,更多的是引导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事的礼仪礼节方面,特别是对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和道德的教育,其责任意义重大。

2.2.3武术价值观念的转变

所谓武术价值观,指的是习武之人基于武术对个人或社会存在的意义和功能,并由此认识而产生的一种思想体系。按照群体类划分,可以分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个人价值又可分为强身健体及防身制敌的攻防价值等;社会价值则体现在增强国民体质这方面。而如今武术价值观则呈现多元化特征,如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养生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等等。人们更趋向于“注重武术练习手段的丰富性、过程的娱乐性、形式的多样性、效果的身心性、评价的可受性,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品位”。而社会价值则是体现在武术蕴含的文化价值担当着向国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艰巨任务。

2.3武术文化面貌的转变

追溯武术历史文化,可知,在唐朝时期推行的武举制度,一方面是为了笼络军心,安定民心,激发尚武热情,增强战争实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下层人士通过习武人仕成为可能。唐朝时期正是通过这种灵活的选拔方式,激发了更多人的习武热情,这在社会底层形成了良好的“尚武”风气,一时间民间武术蔚然成风。武科制度也开创了以武人仕的先河,“为习武之人敞开了一扇进身之门,大大地冲击了‘重文轻武的陈腐观念,使得‘文武双全‘文事武备成为当时社会上衡量人才的标准。”到了现代,武术已不具有唐时期的景象,武术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用一句话可以恰当地形容武术文化发展的朝夕对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武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与昔日产生的那个时代已经截然不同了。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的追求逐渐降低,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逐渐升温,人们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在消费观念转变的基础上,武术的本质特性正在悄然改变,技击已不再是人们对武术的唯一追求,转而探求武术所蕴含的健身和养生等价值。由于人们对待武术观念的转变,使得武术存在于社会的意义也发生了流变。现在的武术已不像古代时期的传统武术那样受人追捧,而是在当今全球化社会中缓慢的发展与传承,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武术文化面貌也随即发生了嬗变。

3累积性与变异性是武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

“文化累积性与文化变异性是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矛盾统一体,也是文化发展過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没有变异的文化累积是愚昧和盲目的累积,同样没有累积的变异是文化虚无主义特征的表现。用上述观点看待武术文化亦是如此;武术发展和传承至今,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再进行不断的融合和创新的结果。

3.1武术文化累积性与变异性的函矢相攻

随着武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传统武术独占鳌头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伴随迎合西方体育理念应运而生的竞技武术已占据半边天,甚至成为当今武术推广的主体项目。从训练的观点来看,传统武术讲究“十年磨一剑”的习练观念,讲究的是习武人长期锻炼找寻其中的奥妙玄机之处,然后顿悟出其中的原理;这种练习方式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已黯然失色,人们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理念,这与传统武术讲究练习武术需要长期的体悟似乎是格格不入的。从传承方式来反观传统与竞技武术之间的相异点;传统武术的传承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师徒制;在传统武术里,徒弟拜师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传统武术徒弟拜师一般要经过介绍人、递帖子和磕头拜师立誓三个环节,然后才能成为该拳种或门派的弟子。而竞技武术则没有这一套规矩和习俗,竞技武术的传播主要依靠竞技体校和地方武校等一些武术活动场所,这与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相比较可谓是天壤悬隔。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两者之间无论是在传承方式还是在训练理念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性。

但是竞技武术是在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继承传统武术时,应该尽可能地坚持发展性继承和变异性性继承的文化继承原则,在继承传统武术的内容和文化时,要有选择地忽略、舍弃那些阻碍武术发展的文化因子,让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领域中更好的继承、传播和发展。

3.2武术文化累积性与变异性两者遐迩一体

武术文化想要更好的继承与传播,就要让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这两个武术文化载体协调发展,齐头进进。武术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行且永不停息的历程,竞技武术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武术基础之上的。当我们想要更好地发展武术时,需做到一点,就是传统武术可以有所改变,但是决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武术作为现代武术的历史性素材的东西,它还是任何现代武术的重要基础”。传统武术不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而是先辈们在社会实践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精神文化精髓所在,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我们在发展武术道路的问题上,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与竞技武术发展的快慢缓急程度,还应理解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的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我们不应抨击竞技武术和诋毁传统武术,对于武术发展现状,我们应支持竞技武术在赛场上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要加大对传统武术的宣传力度,允许武术在累积性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适宜变异性发展,这也是武术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文化发展规律,否则武术文化将是一滩僵化的死水,毫无生机。

4结语

从社会遗传学的视角看待武术文化的发展,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进行文化审视。受西方体育观念的影响下,竞技武术已经形成不同于传统武术的武术文化体系。任何事物的“出场永远是对出场路径、出场方式与出场形态的时代选择”。我们不妨换种角度看待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可以把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分离理解为:“是传统武术为了维持其当代在场性,在当代新历史出场语境中的一种新的出场形态”。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境况,既然竞技武术已经从传统武术发展中异化而出,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累积性和变异性相互统一的过程,所以,我们看待武术文化的发展也应该承认并维持它的发展现状,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武术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更好地协调统一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变异性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