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海市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2018-03-24刘建光吕丹宁

山东水利 2018年3期
关键词:水文局威海市县市

刘建光,吕丹宁

(威海市水文局,山东 威海 264209)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水利建设的逐步推进,对水文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文工作在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基层水文服务体系的缺失,限制了水文作用的充分发挥,削弱了水文的基础支撑作用。因此,研究探讨推进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水文管理与服务水平非常必要。

1 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山东省17市均设置了基层服务体系,但各市基层服务体系设置模式、领导配置方式各有不同。自2013年以来,威海市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健康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该市已成立了文登区、荣成市两个县级水文局,局长分别由县水利局调入和挂靠方式配置。同时两县级局均落实了镇、村级水文联络员,使水文服务体系延伸到镇(街)、村级。下一步威海市将全面完成县级水文局的组建任务,建立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水文服务体系。目前已成立的两个县级局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特别是在防汛抗旱、水文设施工程建设、用水总量监测、地下水监测、海水入侵监测、监测设备维护和保养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1)县级水文局不是独立法人主体,开设有关帐户(如网络、电话、用电等)受限,给日常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

2)基层水文服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基层水文联络员大部分由村干部、会计担任,他们对水文工作尚不完全了解,水文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加强基层水文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迫在眉睫。

3)县级水文局部分专项经费已列入当地财政部门预算,但办公经费没有着落。

4)由于省水利厅只批复了机构,省编办并没有增加人员编制,造成县级水文局人员严重短缺。

3 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框架

3.1 管理服务体制建设

根据威海市行政区划,结合各县市(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将各市分成不同水文服务中心,根据各市水文站点分布情况,在站点附近村庄选配村级水文联络员,负责辖区内的区域水资源监测、水文人工观测、水文水资源监测设施的监管保护等基层水文工作。在各县市(区)中型水库设立水文站,在主要河流上设立水文巡测站,在市区设立1处水文中心站,形成了架构清晰、功能完善的水文管理和工作体系。

3.2 水文站网建设

根据各县市(区)防汛抗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地下水开采、海水入侵监测需求,设立多处水位站、雨量站、水功能区监测站、主要河道水位监测站、河道排污口、地下水及海水入侵观测井,农村饮水和农业用水监测点,通过科学设置、有效覆盖,使水文站网布局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3 水文队伍建设

县级水文局筹建及初期一把手可以由熟悉当地水文情况、业务素质高、身体条件好的水利局领导来担任,便于县级水文局工作的开展。同时整合现有水文站工作人员,借助基层水利服务中心各中心站、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及中型水库管理人力资源优势,承担起水文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职能。水文站、巡测站等都下设水文测报员,专业技术人员由市级主管部门选派和社会公开选聘。同时注重人员培训,加强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水文监测队伍。

4 建设基层水文服务体系的优点

1)水文服务范围向纵深方向扩展和延伸。传统水文服务体系只到省、市两级,而现代水文服务体系直到县、镇(站)、村,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覆盖水文服务体系。

2)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各水文站、基层水利服务中心、政府购买服务人员、水库管理所、村级水利管理人员优化整合,不但缓解了基层水文工作人员短缺问题、节约人员经费开支,而且达到水利、水文人员和信息共享,符合节约型社会发展要求。

3)双重管理成效显著。县市(区)水文局由威海市水文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双重管理,在技术上得到威海市水文局大力支持;经费上得到县市(区)财政部分大力支持,确保了县市(区)水文局基层水文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4)充分利用当地人脉。县市(区)水文局局长聘用当地县市(区)水利局领导同志担任,他不但对全市水利、水文情况比较了解,而且同市直各部门、镇、村关系密切,开展、协调工作容易,为县市(区)水文局依托水利局发展和争取市直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奠定了基础。

5 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措施

1)积极配合省编办对全省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尽快解决县级局独立法人问题。

2)通过全省水资源监测设施运行购买社会化服务项目,选配水文、水利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充实县级局人员。

3)通过提升县级局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对村级水文联络员指导,缓解市局培训压力。

4)多措并举,提升水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领域,得到当地政府认可,争取地方财政资金。一是及时提供雨、水、墒情,为当地政府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每年编制当地水资源公报、水质月(年)报,为当地政府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调配水资源提供可靠依据;三是通过方案编制,为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水文局威海市县市
是“生”不是“牛”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民生新闻报道与县市报读者的接受度
县市报加强草根典型报道浅议
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水下地形开测
“小舞台”唱出“多彩戏”——威海市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
温情五月 行孝感恩: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感恩教育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