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数学教学中趣味导入法的应用探讨

2018-03-23李永芳李明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职数学

李永芳 李明伟

【摘要】高职数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知识本身比晦涩难懂,另外加之教师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学生,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趣味导入教学方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升其教学效率。本文先阐述了高职数学教学中趣味导入法的意义,接着探讨了高职数学教学中趣味导入法的应用,以便更好的发挥趣味导入法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高职 数学 趣味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62-01

高职数学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目标完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当前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教学模式也比较陈旧,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通过趣味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趣味导入法的意义

趣味导入法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趣味性知识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对新课程进行导入的一种方式。但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能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感觉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感兴趣。兴趣导入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英语、游戏等纳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在趣味導入法教学中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方式或者是采用多媒体、团体合作的方式,充分吸引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将枯燥乏味的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以此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趣味导入法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内容,在让学生习得相应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趣味导入法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模式创设学习氛围

高职数学教学中课堂氛围的创设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学生只有在相对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要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设计,以便让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为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对知识进行探索,以此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极值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灌装饮料瓶,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进行测量,将罐装饮料的高度、直径进行测量,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讨论思考。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好笑的话题,这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其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时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为了更好的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会进行认真研究,以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趣味导入

高职数学教学中可以应用典故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内容,学生在高职数学学习中会有数学专家或者是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接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共鸣,这样学生也可以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好的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其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极限的含义和计算法则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数学专家祖冲之渗透其中,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发生历史和相关内容。在学习导数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应用数学家高斯纳入其中,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计算1-100数值的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进行计算。最后告知学生数学家高斯对这倒题目的快速计算方法。通过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数学典故,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兴趣导入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兴趣导入法要能够为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对知识进行探索,以此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好奇心,可以应用典故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共鸣。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趣味导入法的应用,以便更好的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汪良防.趣味导入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2):50-52.

[2]柴艳玲,逯玲娜,李冬霞. 趣味导入法在高职数学分层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03):127-128.

猜你喜欢

高职数学
我们爱数学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