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获得性肠球菌属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2018-03-23张洋洋梁丽玲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粪肠氨苄西林获得性

张洋洋,梁丽玲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河北承德 067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

肠球菌属细菌是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在革兰阳性致病菌中感染率仅次于葡萄球菌[1-2]。为了解肠球菌属细菌所致院内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本研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患者的医院获得性肠球菌属细菌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获得性肠球菌属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种属和耐药数据,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的相同菌株。

1.2 仪器和试剂 BacT/ALERT 3D培养仪、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厌氧和需氧培养瓶、菌种鉴定卡,均为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MH琼脂平板、抗菌药物纸片,英国OXOID公司产品。

1.3 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体液和血液标本采用BacT/ALERT 3D培养仪进行培养,其他标本培养严格遵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应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按照CLSI2013版标准判断试验结果。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构成比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共分离医院获得性肠球菌属细菌883株,来自768例患者,其中男性444例(57.81%)、女性324例(42.19%),患者年龄范围1天~99岁。

2.2 细菌的科室分布 883株肠球菌属细菌分离于33个科室,以ICU最多,为292株(33.07%),其次为肝胆外科125株(14.16%),神经内科64株(7.25%),肿瘤外科60株(6.80%),消化内科58株(6.57%),普通外科34株(3.85%),呼吸科31株(3.51%),妇科25株(2.83%),泌尿外科21株(2.38%),心血管内科19株(2.15%),血液内科和肿瘤内科各17株(1.93%),新生儿病区14株(1.59%),神经外科13株(1.47%),肾内科12株(1.36%),其他科室如骨科、康复科、放疗科、胸外科等18个科室共分离81株(9.17%)。

2.3 细菌的标本分布 本研究中所分离肠球菌属细菌的标本来源广泛,以尿液最多,共347株(39.30%);各种体液,包括胸腹水、引流液、脑脊液等共315株(35.67%);血标本202株(22.88%);其他,包括来自痰液、阴道拭子、咽拭子、腹透液和二尖瓣赘生物共19株(2.16%)。

2.4 细菌的种属分布 分离的肠球菌以屎肠球菌最多,共596株(67.50%),其次为粪肠球菌244株(27.63%),其他为鸟肠球菌15株(1.70%)、鹑鸡肠球菌11株(1.25%)、铅黄肠球菌10株(1.13%)、耐久肠球菌1株(0.11%)和其他肠球菌6株(0.70%)。

2.5 药敏试验结果 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13.56%和0.24%,对替加环素主要表现为中介(490/493,99.39%),对其余抗菌药物均呈现较高的耐药率。未发现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仍较为敏感。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5)。见附表:

粪肠球菌株数 耐药株数 耐药率 株数 耐药株数 耐药率氨苄西林* 564 511 90.6% 228 12 5.26%青霉素* 203 190 93.6% 102 16 15.69%庆大霉素 344 221 64.24% 107 58 54.21%链霉素* 387 222 57.36% 181 65 35.91%四环素* 517 247 47.78% 214 147 68.69%替加环素 493 0 0.00% 211 0 0.00%红霉素* 518 448 86.49% 214 128 59.81%万古霉素* 564 79 13.56% 227 0 0.00%环丙沙星* 565 516 91.33% 228 77 33.77%利奈唑胺 418 1 0.24% 189 0 0.00%抗菌药物 屎肠球菌

3 讨论

肠球菌属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超过20种肠球菌能够引起人类多种部位的感染,如尿路、腹腔脏器、皮肤软组织等[3-5]。近年来,肠球菌属细菌感染率逐年增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日益增多[1],成为抗感染治疗的难点之一。

本研究中医院获得性肠球菌感染以ICU为主,可能与ICU患者病情重、全身状况差和有创操作较多有关;其次为肝胆外科,该科室患者多进行腹部手术、术后留置引流管,且术后胃肠道空置、营养状况差,容易出现机会性感染。分离标本以尿液所占比率最高,表明留置尿管可能为肠球菌属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次为各种体液和血液,与中国CHINET相关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4]。

本研究分离的肠球菌以屎肠球菌最多,其次为粪肠球菌,其余种属所占比率均<2%。但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多为粪肠球菌感染比率最高[4,6],也有屎肠球菌比率高于粪肠球菌的报道[7]。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分离地区和年限不同,另一原因是本研究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分离株,而其他研究均未区分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2011年CHINET肠球菌属细菌感染监测显示[4],分离自ICU患者的屎肠球菌多于粪肠球菌,而分离于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粪肠球菌均多于屎肠球菌,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感染在耐药方面存在差异[8],有必要将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细菌分离株进行区分统计。本研究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屎肠球菌总体耐药率较高,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较敏感,屎肠球菌较粪肠球菌耐药更为严重。因此,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获得性粪肠球菌感染仍可经验性选择氨苄西林、青霉素等药物;而与粪肠球菌相比,屎肠球菌表现出更高的耐药率,建议依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总之,肠球菌属细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对于入住ICU和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需警惕该类致病菌感染的可能,尤其是留置尿管和各种手术引流管的患者,一旦出现感染征象需及时送检标本,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预防耐药和抗感染治疗失败。

【参考文献】

[1]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4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5):401-410.

[2]马序竹,吕媛,郑波.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12):927-932.

[3]Patterson JE, Sweeney AH, Simms M, et al. An analysis of 110 serious enterococcal infections. Epidemiology,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and outcome[J].Medicine(Baltimore),1995,74(4): 191-200.

[4]瞿婷婷,俞云松,孙自镛,等.2011年中国CHINET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337-341.

[5]Daniel DS,Lee SM, Dykes GA. Public Health Risks of Multiple-Drug-Resistant Enterococcus spp. in Southeast Asia[J].Appl Environ Microbiol,2015,81(18):6090-6097.

[6]宗春光,李军,杨亚平,等.老年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868-3870.

[7]储从家,吴惠玲,李杰芬.临床标本中肠球菌属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4):281-282,288.

[8]李家泰,齐慧敏,李耘.2002-2003年中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阳性细菌耐药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54-265.

猜你喜欢

粪肠氨苄西林获得性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微酸性电解水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粪肠球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光动力疗法联合氢氧化钙对根管粪肠球菌消毒效果的体外研究
浅谈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及生产工艺
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差异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
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肝脑变性2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