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2018-03-23彭建升郑洁红

关键词:泉州市资源配置福建省

彭建升, 郑洁红

(莆田学院 科研处,福建 莆田 351100)

科技资源包括科技人力、科技财力、科技物力、科技信息等各项科技要素[1].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就是科技资源投入与科技产出的相对比较[2].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对于高效利用科技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经济地理学中的研究热点[3].2016年,中共福建省委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201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福建省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促进科技创新成为福建重要战略资源,成为产业转型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支撑的发展思路.因此,分析福建省当前各地级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对福建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方法

1.1 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

本研究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模型采用了指标体系法,该方法也称投入产出法,即各种科技资源作为投入,各种效果作为产出,应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投入产出比较,来评判各地级市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4].

1.1.1 选取科技投入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以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R&D人员)数量为代表,科技财力资源以研究与试验发展内部经费支出(R&D内部经费支出)为代表,科技物力资源以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代表[5].全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市场环境也不同,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使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时选取了R&D内部经费支出占GDP的比值作为科技投入的一项指标.

T1:R&D人员数量(人);

T2:R&D内部经费支出额(万元);

T3:R&D内部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T4: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T5:人均GDP(元).

1.1.2 选取科技产出指标

科技产出包括知识成果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利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领域等,能很好体现科技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等特点,也能很好体现科技产出的效果[6].技术市场是科技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阶段的产物,某个地域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反映了该地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活跃度和科技成果的多少.因此,技术市场成交额是科技产出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以下科技产出指标:

C1:专利申请受理量(项);

C2: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

C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万元).

1.2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模型

本研究采用指标体系来建立科技投入与产出比较模型,来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果.科技资源投入用下式表示:

(1)

其中,Ti为i地区科技投入指标,δ1,δ2,…,δn分别表示各指标对综合投入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即权重.科技产出可以用下式表示:

(2)

其中,Ci为i地区科技产出指标,λ1,λ2,…,λn分别为各指标对产出综合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也即权重.通过公式(1)和公式(2)可以分别计算出各地区的科技投入综合指标和科技产出的综合指标,进而得出各地级市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比,即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科技资源投入产出关系用下式表示:

(3)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不能简单相加,须对各项指标采取无量纲化处理方法,本研究采用Matlab R2016a软件的mapminmax函数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处理后的无量纲数据范围在0.002至0.996之间.同时采用熵权法来决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来表示某个因素所起的作用有多大[7].应用Matlab R2016a软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2 各地级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算

2.1 各地级市科技投入与产出

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6》、各地级市2016年统计年鉴和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整理了各地级市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如表1.

表1 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

注:数据来自《福建统计年鉴2016》、各地级市2016年统计年鉴和政府年度统计公报.

2.2 各地级市科技投入与产出各项指标权重

先对各地级市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无量纲处理,归一化后的数据取值范围在0.002~0.996之间,应用熵权法计算各地级市科技投入与产出各项指标权重,结果如表2、表3所示.由表2可知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投入权重依次是R&D人员(T1)、R&D经费内部支出(T2)、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固定投资(T4)、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T3)和人均GDP(T5),其中,R&D人员(T1)和R&D经费内部支出(T2)两个指标对科技投入综合指标贡献率超过50%.

表2 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投入权重及综合指标

由表3可知,全省科技产出权重依次是技术市场成交额(C2)、专利申请受理量(C1)、高新技术产来增加值(C3),其中,技术市场成交额(C2)对科技产出的贡献率接近50%.

2.3 各地级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根据科技资源配置投入产出关系:Ei=Ci/Ti,可以得出全省各地级市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如图1所示.泉州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达到1.63,其次是厦门市和福州市,分别是0.89和0.5.三明市、南平市和龙岩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只有0.18、0.19和0.26.泉州市科技资源配置高效率主要体现在高的科技产出(如表1),泉州市专利申请受理量要远远高于其他设区市,达到了30 362件,是宁德市的13倍.同时泉州市技术成交额与厦门市相当,且远高于其他设区市.厦门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也较高达到了0.89,但低于泉州市,主要原因是厦门市科技资源投入要比泉州市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远高于其他设区市,达到了2.98%,由于高科技投入理论上要有高的科技产出,但与泉州市相比,厦门市科技配置效率还是低于泉州市.

表3 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产出权重及综合指标

图1 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全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不平衡(如图2),有明显的短板,特别是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都低于0.3,虽然泉州市、厦门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高,但全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平均水平只有0.55.全省各地级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福建省沿海城市要比福建省内陆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多,可能与沿海城市更能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产业布局更加全面,科技投入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等因素有关.

图2 福建省设区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分布

注:右侧地图中深灰色的地级市代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在0.3以上,浅灰色的地级市代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在0.3以下.

3 优化福建省科技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3.1 改革科技成果分配机制,释放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

在本研究中发现,R&D人员在科技投入综合指标中的权重是排在第一位的,充分说明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高科技产业需要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各种机制体制的限制,许多人才失去了创新的动力.所以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要重点深化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改革.一是形成科研成果向生产力快速转化的产学研机制,只有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创新产品,取得经济效益,才能激发创新动力;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应该主要回报给科技创新人员,才能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动力;三是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来闽工作.

3.2 按照科技资源配置的时空特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从本研究结果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泉州市、厦门市、福州市.说明这些城市能有效利用科技资源的投入,达到科技的高产出.因此,短时期内,在科技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把主要的科技资源投入到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城市,提升全省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产出更多的科技成果,驱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应该引导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城市向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城市学习,改变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同时提高科技资源投入强度,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达到全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推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3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符合市场规律的政企关系

从研究结果看,技术市场成交额在科技产出综合指标中占有的权重最大,达到了48%,说明技术创新市场化的重要性,而市场化离不开企业.因此,必须构建一种良好的机制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是打造符合市场规律的政企关系,简政放权,使企业更具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建立多元化科技风险投融资形式,使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的资金压力,加速技术研发;三是改善创新环境,强化科技中介作用.现在中介机构的作用还很薄弱,科技中介是科技成果交易的重要环节,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四是实施技术研发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成立研究机构,通过技术研发新产品生产与销售予以减免税政策,鼓励技术创新;五是政府采购企业创新产品,既能降低企业研发的市场风险,又能使政府部门使用上最新、最先进的产品.

3.4 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从研究结果看,各地级市科技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要想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就必须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能有效提高科技设施、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是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措施.一是政府财政经费投资建设的科研设施、仪器设备要向企业、社会开放;二是形成科技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政府与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企业之间可共同投资购买先进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共担技术研发成本和风险,共同分享创新收益,有效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1] 陈国生,杨凤鸣,陈晓亮,等.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11):36-42.

[2] 黄海霞,张治河.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1):150-159.

[3] 范斐,杜德斌,李恒,等.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格局[J].地理学报,2013,68(10):1331-1343.

[4] 范斐,杜德斌,李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比较优势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2,30(8):1198-1205.

[5] 梁小红,许智云,黄克安.福建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及对策探析——基于2009—2011年的数据分析[J].莆田学院学报,2012,19(6):46-52.

[6] 汪朗峰,伏玉林.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科技资源配置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2):152-160.

[7] 曹志鹏.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J].企业经济,2013,32(8):155-158.

猜你喜欢

泉州市资源配置福建省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