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开贵州教育改革的大门
—— 文史专家王尧礼评说严修和他的日记

2018-03-23陆青剑赵相康

藏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政西学书局

文/陆青剑 赵相康

著作简介

《蟫香馆使黔日记》

严修(著)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蟫香馆使黔日记》为清末著名教育家严修(后创办南开大学)提督贵州学政时所写的日记,起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十六日从北京启程赴任,止于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五月初一日回到天津。本书详细记录了严修在贵州学政任上3年的工作、生活,包括赴各府主持科试选拔人才、革新贵州教育等,其中也记录了严修对贵州一域的深入思考。本书是贵州教育史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文献价值。

严修(1860~1929),字范孙,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生于咸丰十年,光绪癸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任翰林院编修,后任贵州提督学政、学部侍郎,创办“南开”各学校,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光绪二十年,他简放贵州学政,当年十一月到任,二十三年十二月离任。3年间,他认真履行学政职责,巡回考校生童,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包括西方科学知识,改革学古书院,创设官书局,奏开经济特科,自己还学习数学、英文,在贵州以至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贵州的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严修认真履行学政职责,巡回考校生童,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包括西方科学知识,改革学古书院,创设官书局,奏开经济特科,自己做榜样,学习数学、英文,在贵州以至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注民国期间贵州文献状况的《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主任、《贵州文库》总纂办公室编纂王尧礼说,严修任学政之初,以贵州难购近世新书,即创设贵州官书局,以便学子购读。劝学子读《时务报》,以广益见闻。主张中西学同时并课,首先于学古书院(南书院)实行,并且身体力行,与肄业诸生共同学习,互质疑难,一时学风大变。

严修执掌一省学务,任内要案临本省各府及直隶州、厅,举行两轮考试,即岁试和科试。王尧礼介绍说,当时贵州有十二府、一直隶州、三直隶厅,每府、州各设考棚,厅附于府,因此共十三棚。在贵州期间,严修多半时间用于主持各棚的岁、科两试。岁科两试考完后,又于乡试前后举行录遗及会考优、拔等。在考试过程中,严修对科举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贵州省情、学子状况、民风学风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王尧礼说,严修在贵州任职时,正是甲午中日战争已爆发到戊戌变法之间的时段,有识之士无不在探索强兵富国之路。严修是科举出身,深知旧式书院的课程与用八股文、试帖诗取士的方法,不足以造就和拔取有用人才,必须进行改革,所以他到任后,即以近代经世致用思想教育学子。到任十几天后即发出《观风告示》及《观风题》。所谓“观风”,就是观察现实问题,思考政事得失,提出解决之法。通过观风卷测试,诱导诸生关心时务,并以此选拔贡生。明确要求诸生通晓经世致用之学,要为国家富强、民生富足献策出力。为让生员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时正在兴起的维新思潮,严修捐廉俸,利用在京津的亲友,购来80余种中西学书籍,大量征订《时务报》《申报》等报刊,使僻远闭塞的贵州,与京沪等地声息相通,诸生也感受到时代的新气息。此后,岁科两试中都有策论试题。

严修非常关注贵阳的学古、贵山、正本三间书院。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一,布政使邵积诚给他送来3所书院的“条规”和“高材生加章程单”。经过斟酌,他选定学古为改革对象,随即为之制定章程。

严修对算学的重视超过了其他课程,但师资奇缺。从外省聘请,但都因为贵州太过偏僻而薪水又很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严修在本地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合格的教师,而他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授课。光绪二十二年,他在短短的10个月里,就到南书院考察83次,平均每月8次,多数时候是去授算学课或考试。

在改革书院之先,严修就做了一件事——创办贵州官书局。他与贵州巡抚嵩昆协商筹办贵州官书局,并亲自考察、选定书局地址,办事效率之高,折射出严修着力兴办贵州教育的强烈冲动。王尧礼说,他要革新教育,图书缺乏,何以办书院,又何以谈革新?迫切而没有经费也快不了,官书局的创办,严修捐千金以助。据说为了购书、创设书局及奖励生员,严修不仅把廉俸花光,任满返京时已负债累累,只得托人向德厚堂借两千两银和八千缗铜元,负债达四千两。“这样的精神,令人钦佩。”

当然,仅靠自刻书是满足不了全省生童的需要的,更多的是靠运销外省官书局的产品,尤其是西学书。自刻书、引进书,都经严修审定。此外,各府州县儒学、书院购买的书单,也都请他审定。他尤其重视西学,自备《西学书目表》多册,分赠同事。“从日记看,中学书由学古书院山长、绥阳人雷廷珍拟书目,严修审定;西学书则由严修一人作主。”王尧礼说。

严修改革学古书院,所办的带有试验性质的中西并课班,虽然只有10个月,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王尧礼说,当年贵州秋闱,新科举人中,6人出自南书院,解元即在其中。严修最重视的算学一门,也是成绩斐然。严修初到贵州举行岁试,考算术的生童人数寥寥,可是到他行将离任时,仅在贵阳参加算课的每月都有几十人,成绩被严修评为超等、特等的为数不少,可知贵州学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水准大为提高。原来为请算数教习,到外省招聘无人应,到了严修任期即将结束之日,竟出现贵州向云南输送算数教员的佳话。

严修离开贵州几个月后,贵州巡抚王毓藻将学古书院改为经世学堂。这是在严修改革的基础上,将传统书院改设为近代学堂的,严修致力的事业得到延续和发展。

严修赴各府主持岁、科试时,刻意识拔人才,《日记》中多有记述。铜仁府的唐桂馨,麻哈(今麻江)的周恭寿与其叔周诚,兴义的刘显治,婺川(今务川)的申云藩,八寨(今丹寨)的欧阳朝相等人,“后来大都成了黔中有为人才,无论在政治、经济、文艺或学术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或成就。”

严修改革书院、办理官书局的主要助手雷廷珍(玉峰),在严修任满、即将离黔回京之时,代表书院诸生撰写了讴歌严修教育业绩的《誓学碑》。本来要刻石竖立在书院的,却被严修阻止:“此时何如时?此事何如事?顾犹存此蹈常习故之见耶?”他谆谆告诫雷廷珍和诸生:“方今时势,非自强不能自存,非人才不能自强,非讲学不能育才,非合众不能励学,尤非尽人皆冥志朴学,不能有成而济时艰,学会成天下之急务,实黔中之要务也,何如一开黔学,约集同人以相讲肄,讲中学以通经致用,讲西学以强国富民。”这是他最后留给贵州士子的话。严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后来他归老故园,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走的是教育救国的路子。

严修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逝世,著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等多种藏于家中,后被天津图书馆收藏。编辑出版的有《严修先生古近体诗存稿》《香馆手札》《香馆使黔日记》《严修东游日记》等。2012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将其汇为《严修手稿》影印出版,共23册,其中就有使黔日记。《香馆使黔日记》出版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影印线装,一函九册。严家寄了40部到贵州,分赠严修的门生故旧。

名家推荐

严修是近代贵州教育改革的开拓者,其日记是贵州教育史的重要史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他所写的日记,多为其在任时的所思所为,对于后人了解当时的贵州教育现状,了解严修的教育理念,有极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该书记述虽是日常点滴,但语言朴实,可窥见严修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改变贵州教育落后现状的强烈愿望,倡导文明之风的迫切心情。贵州教育的兴盛,与严修当时的努力作为密不可分,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猜你喜欢

学政西学书局
清代山西学政考 *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戚学政:用心用情做好医疗对口支援
翁同书《使黔杂记》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论陕西官书局的创立
Reading the Four Books with Aristotle: A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y François Noël SJ (1651—1729)*
金陵书局刻印书籍考论
李小峰与北新书局
怀念赵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