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搞好养蜂技术培训

2018-03-22徐祖荫何成文韦小平林黎周文才

中国蜂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蜂技术培训养蜂

徐祖荫 何成文 韦小平 林黎 周文才│文

1贵州省农业委员会;2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

养蜂属于畜牧业,但养蜂又不同于其他畜牧业。养鸡、养猪、养牛农民都会,撒把米、喂点泔水、拔把猪草或放牛上山吃草就可以了,但养蜂却不行(除传统养蜂外)。如果要真正养好蜂,提高蜂蜜产量,还得靠科学饲养,这就必须讲究养蜂技术。我国著名排球运动员和教练郎平在广告词中说过一句话,叫做“打球容易赢球难,种地容易高产难”。其实养蜂也一样,“养蜂容易高产难”。如果不掌握养蜂技术,可能连留住蜂、养好蜂都会感到很困难。

要想提高养蜂员的素质,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云南省农科院蚕蜂研究所等单位曾对养蜂技术培训与提高养蜂员技术的关系做了一个调查,非常说明问题,他们对罗平2015~2016年培训的59名学员调查,通过数次培训后,养蜂员移虫接受率提高了7.82倍,蜂王交尾成功率提高了4.52倍,蜂群数增加了4.98倍,蜂蜜产量增加了87.98%。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是国家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大举措。2017年5月,中国养蜂学会中蜂工作委员会换届及学术会议在昆明召开,国家蜂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原中蜂工作委员会主任和绍禹特邀笔者在大会上作“怎样搞好养蜂技术培训”的主旨发言,可见技术培训在养蜂工作中的重要性。

由于近几年贵州中蜂发展很快,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也在养蜂培训方法上做了一些探索,仅2017年,我省(包括参加省外培训)就举办了大小45期养蜂培训,参训人数3500余人次。现就我们在培训工作中的一些主要体会,介绍如下:

一、必须认清养蜂技术培训的特点

养蜂培训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需要培训的地点高度分散,面广,工作量大。

二是培训规模大小不一;学员成份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是几十年的老养蜂员,有些是刚入门的新手,有些是养蜂老区,有些则是刚开展活框养蜂的新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培训重点各不相同,既需要普及,又需要提高。

三是通常大多数培训的经费有限,培训时间短,但要解决的的问题多。

四是养蜂培训具有长期性。我省整体养蜂技术水平不高,需要逐步提高,不能一蹴而就。

五是大部分学员最关心的问题是蜜蜂病敌害防治的问题,而初学养蜂者最大的技术难点就是人工育王。

六是除了养蜂技术本身而外,要养好蜂,取得收益,还会涉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教会养蜂员识别蜜源植物,了解当地和养蜂员自家周围的蜜粉源状况,补充种植蜜源植物,搞好蜜源建设;以及如何提升产品品质开拓市场,养蜂的法律法规等;也都要一一解答。

认识和了解养蜂技术培训的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搞好相关培训。

二、提高教学水平,搞好基层培训

1. 准备好培训资料,包括PPT

养蜂要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培训教材也要标准化。既要有文字资料,又要有影像资料相配合。

2015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中蜂饲养实战宝典》,该书内容全面、丰富,技术高低搭配,既有养蜂基础知识,也有高产管理技术,能满足不同层次养蜂人员的需要,现已重印5次。我们配合该书,还专门做了P P T,培训时就以此为主要教材。此外,我们针对初学者,还专门撰写了一系列适合他们的基础培训材料,比如“养蜂要四讲”,写给初学养蜂的话之一(“养中蜂,三根筋”)、之二(“随季节、蜜源变换强弱,育强群全力夺取高产”)、之三(“中蜂传染病防治概说”)、“如何有效防治中蜂主要病敌害”等等,开展启蒙教育。

现在培训主办单位(包括乡镇,甚至村级行政单位)大多都有音像设备,认真做好配合教材内容的P P T,在培训现场演示,非常必要。一是能强调、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以便让学员掌握;二是配合图像,直观生动;三是能吸引学员集中精力听课。现在智能手机已经相当普及,农村也不例外,学员在听课时可用手机拍下自己想知道P P T上演示的内容和图像,有助于事后重看和复习。有些学员家中有电脑,课后还应允许他们用U盘拷走讲课的内容,以增强培训的效果。

由于讲台下的对象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要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教学者的讲课风格要求平实、易懂,既要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生动活泼。讲课的内容和P P T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老师都要认真总结每次教学中的经验、得失,随时关心养蜂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添加、更新和改进培训内容,以满足社会对培训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2. 搞好现场培训,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养蜂实践性很强。搞培训以前,要与培训单位有效沟通,选择好合适的培训现场,由自己或请当地有经验的师傅进行实际演示、操作,加深学员的直观印象。

3. 插播有关养蜂的音像资料,活跃会场气氛

授课者平时要注意在网上搜集、下载与养蜂相关的影像资料,内容包括养蜂技术、基础知识、新式养蜂工具、养蜂趣闻等。与讲课内容结合紧密的,就在课堂上课时播放。其他则可在会前播放暖场或课间休息时播放,活跃会场气氛,提高受训人员的兴趣,消除学习时的枯燥感和疲劳感。

4. 留出互动时间,增强学习效果

一般每位老师讲完课后,都要留出一小段时间与学员互动,让学员就课程内容提问题。可由老师答疑解惑,也可由在场有经验的师傅回答。这样既解决了个别人的疑问,也使其他学员学到了新的知识。

此外,我们在每次培训时,都要特地留出半天时间,专门互动交流。一般情况是,将参训学员按随机的方式,每5~7人编为一组,每组各起组名,以示区别。然后每组交给大白纸(0号纸)两张,彩笔一支。分组讨论,一人执笔(通常是组长),一张写这次培训学习的收获、心得,一张写自己认为如何养好(中)蜂的措施,每人至少贡献一条意见(图1)。限时(半小时)交卷,然后由各组组长(或代表)轮流上台,作交流发言(图2)。这种做法可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检验教学效果。由于参与式学习,使每位学员都身处其中,调动了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了培训的效果。

图1 学员们正在讨论,写学习心得

图2 学员代表在培训班上汇报发言

5. 培训前抽时间深入当地了解实情,使培训、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一般培训会都是会后到蜂场参观学习,但我们认为事先深入现场调研,与当地养蜂员交流更为重要,这样可以了解到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和养蜂员的需要,及时调整讲课内容,避免“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弊病,使培训更是针对性。

无论是事前或是事后,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对当地养蜂生产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肯定好的作法,指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并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这才是培训主持单位最想要的效果,也最能体现培训者的专业功底和技术水平。

6. 提倡团队精神,取长补短,分工合作

如培训时间较长,教学人员应多人分工合作,一来避免仅由一人担纲,长时间讲课产生疲劳,降低教学质量;二来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有机会得到锻炼。其实下基层讲课,对每个专业人员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调研、接触生产实际、增长见识的机会。通过备课讲课,迫使自己多看书学习,搜集资料,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指导能力。此外,通过参与培训,还可相互观摩、切磋,吸取同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有利于整个团队的成长,以便今后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三、实行分级培训

由于培训工作面广量大,在人手不够、工作头绪繁多的情况下,我省采取分级培训的模式。就是省里组织各县(市)有实力、也有一定养蜂基础的优秀养蜂员,来省集中培训,重点提高他们的理论基础、技术水平,介绍新蜂具、新技术,并在他们的蜂场先实施,培养地方师资力量。然后再由这些人利用当地的培训资源,如培训经费及组织形式(农民讲师团)等,去培训当地养蜂员,面对面地进行指导。

由于这些养蜂员对当地蜜源、气候了解,他们的经验更适合于当地农民,培训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有现场可供观摩学习。

四、收费带徒,介绍养蜂员到基地或点上去跟班学习

一般会议培训由于时间短,人员复杂,针对性不是很强,因此很难解决养蜂员深入学习的问题。为了满足有一定经济实力,或有政府、项目支持的养蜂员深入学习,为各地培训养蜂技术骨干,我们会介绍有此类需求的养蜂员,到我们的养蜂基地,或技术过硬、又有一定培训能力的蜂场上去跟师学艺,时间7~10天,学费标准按1月2千元计,按天付酬,食宿自理或在蜂场搭伙。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重点解决蜂群日常管理和人工育王、分蜂合并等技术,效果不错。我省近几年来以这种方式培训了50~60人,有些学员现养蜂已超过百群。其中,2017年7月,我们组织动员了威宁县石门乡、六盘水市的5个学员到我省桐梓县蜂场集训,由有经验的师傅带教,每天每人教学费100元,重点解决中蜂人工育王问题,仅一个星期,学员们就已熟练掌握了人工育王技术,移虫接受率达到90~100%。其中有个学员回场后已育王三批,培养成功了100多头秋王。

根据我们了解,随着农村养蜂积极性提高,扶贫攻坚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民自费学习或项目委派,是有市场需求的,关键是我们要去积极组织和推动。

五、外出参观、观摩研讨与就地培训相结合

俗话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照本宣科、课堂讲课固然是培训的主要方式,但有时挑选、组织一部分项目主管部门领导、养蜂员外出参观学习,似乎起的作用更大。例如2013年纳雍县想要实行中蜂活框饲养,我们除了上课培训外,还组织他们到正安老区去参观学习,并亲自体验了活框取蜜的过程,对他们震动很大。回来后当地群众就自己动手改蜂,到现在该县活框养蜂已达1.8万群,占全县蜂群总数98.8%(当初只占0.2%)。现在我省每年都要组织一次现场观摩研讨会,什么地方搞得好,就到什么地方去开会,以会代训,效果很好,在经费上采取众筹的方式,旅差、住宿费用由各地政府、单位或本人负责,接待单位只负责解决吃饭问题。

六、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为了重点解决养蜂员的实际需要,可采取“一会一训”、“一事一训”的方式,解决中蜂人工移虫育王,分群合并、春秋繁技术等问题,滚动式培训。

提倡“谁卖蜂,谁培训”的方式,并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跟踪服务,动员社会力量,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此外,我省农科院还有一个农业声询台,电话号码为12316,养蜂员遇到什么问题,可通过这个号转给省内有关专家给予解答,也是对培训方式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猜你喜欢

中蜂技术培训养蜂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中蜂保护与发展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