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地区中蜂饲养春季管理要点

2018-03-22凌宽孝汪应祥

中国蜂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分蜂巢门群势

凌宽孝 汪应祥│文

1甘肃天水市麦积区畜牧兽医局,天水 741020;2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天水,741020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处黄土高原与秦岭连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 m之间。渭河及其支流横贯其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是粮、油、菜、果主要生产区。中东部为秦岭、关山为主体的小陇山山地林区、林源区;无污染,生态环境优美,山花烂漫被誉为黄金蜜源带。近年来,贫困山区把中蜂养殖作为脱贫致富的途径,中蜂养殖热情高涨,但科学养殖技术还没有全面普及,许多农户春季管理技术不到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就春季管理这一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供蜂农参考。

中蜂蜂群经过几个月的冬季蛰伏,从春季开始了全年生产的准备阶段,也就是春季繁殖阶段。春季蜂群繁殖、复壮的快慢关系到当年养蜂生产的收入,是养蜂生产的重要一环。

早春,蜂王于“立春”前后(2月上旬)开始产卵。2月下旬3月上旬外界开始有花粉。蜂群的变化是越冬老蜂每日死亡数超过幼蜂出房数,蜂群内的蜂数由多变少,群势出现下降趋势(开繁要求蜂多于脾的原因)。蜂王的产卵量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蜜、粉源的大量出现和工蜂的日渐活跃,由少到多(几十粒至几百粒)逐渐增长。从蜂王开始产卵到新蜂出房,最后新蜂更替老蜂,达到蜂王开始产卵时的群势,这段时间称为“恢复期”。当出房新蜂的增加数超过越冬老蜂的死亡数时,进入“增殖阶段或发展阶段”。蜂数变化:由多-减少-增多,增殖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完成。

一、箱外观察

观察蜜蜂的出巢表现和排泄飞翔。蜜蜂是以微弱的生理活动结成越冬蜂团,处于半蛰伏状态越冬,度过冬蛰期,一旦条件合适,便恢复活动。

在早春天气暖和的时候,蜜蜂出巢飞翔,排泄腹中整个冬季积存的粪便。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之间。蜂群在经过排泄飞行后,蜂王开始产卵。蜂群排泄飞翔时要注意观察蜂群活动情况。

越冬顺利的蜂群,蜜蜂飞翔有力。蜂群越强,飞出的蜜蜂就越多;越冬不顺利的蜂群,蜜蜂腹部膨胀,趴在巢门板上排泄,说明蜂群在越冬期饲料不良或箱内过于潮湿;出巢迟缓,出巢蜂少,而且飞翔无力,说明群势弱;如果从巢门出来的蜜蜂无秩序地在箱上乱爬,像在寻找什么,侧耳靠箱又可听到箱内混乱的声音,该群有可能失王。

二、开箱检查

早春蜂群经过排泄飞行后,为了及时、全面了解蜂群越冬后的情况,在天气晴暖的中午,外界气温高于14℃时,快速进行第一次全面检查,了解越冬情况:贮蜜多少、有无蜂王、产卵情况、群势强弱等(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若失王,补入保存的蜂王,若无多余的蜂王就进行合并;缺蜜的补充饲喂蜜(糖),同时饲喂花粉、盐和水;抽出多余的空脾,密集群势;并调整好每个群势;清扫箱底蜡渣和杂质;翻晒和更换保温物。为蜂群的繁殖创造有利的条件。

检查操作时动作要轻、快,以防挤伤蜂王,避免时间过久造成巢温散失(早春蜂群维持巢内中心温度34℃左右很不容易),以及引起盗蜂。要密集群势,蜂路保持1 cm以内。在正常情况下,不做全面检查,只做箱外观察和局部检查。

三、人工保温

孵育蜂子的适宜温度是34~35℃之间。早春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要加快繁殖速度仅靠蜜蜂自身的调节是不够的。为了使蜂巢内温度保持较稳定不易散失,减少越冬蜂的劳动强度,延长其寿命,提高哺育能力,必须采用人工保温措施。

1.调节巢门

巢门是蜂箱内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随着气温的变化要随时调节巢门的大小。中午或天暖时,适当放大巢门利于空气交流;天冷和夜间要缩小巢门,减小巢门进风。

2.紧缩巢脾

中蜂喜欢密集。第一次检查时,就抽出多余空脾,密集蜂数,做到蜂多于脾,蜂路缩小到0.8~1 cm。这样做的好处是:脾数少,蜂王产卵比较集中,蜜蜂密集便于子脾保温,气候突变时能防止子脾受冻,使幼虫能得到充足的哺育,发育成的新蜂体质健康。而且大量的越冬工蜂哺育少量的幼虫(几只工蜂哺育一个幼虫),培育出的新蜂营养充足、健壮,个体寿命长,防止出现春衰。

3.箱内保温

及时抽出多余空脾,保持蜂多于脾;在隔板外填加保温物;撤掉副盖(纱盖),巢框上面直接盖覆布,覆布上加盖棉垫、报纸或草纸等保温物,注意防潮;糊严蜂箱缝隙。

4.箱外保温

采取单箱包装,以防外出蜂返回时迷巢和引起盗蜂。在蜂箱箱底垫10~13.3 cm厚的干草,箱后和两侧也用10~13.3 cm厚的干草包装严实,箱盖上面盖上草帘;晚上用草帘把蜂箱前面上半部盖上,早晨去掉。

5.双王同箱饲养

在一个蜂箱中放两群蜂,中间用大隔板隔严,每群各开一个巢门。适用于较弱小蜂群,可以互相取暖,便于保温。

四、饲喂蜂群

人工饲喂是为了防止蜂群饥饿,或为促进蜂王产卵,迅速壮大群势的一种手段。为避免引起盗蜂,人工饲喂在傍晚进行。

1.蜜(糖)

(1)补助饲喂:在春季气温寒冷多变、蜜粉源植物缺乏时,对饲料不足的蜂群在包装之后必须立即给予补助饲喂,保证蜂群春繁阶段饲料,促使蜂王多产卵。

补助饲喂以前一年预留的封盖蜜脾最好,若没有就用开水溶化优质白砂糖制成糖浆饲喂,糖水比为2∶1。饲喂时手感稍温,避免降低巢温。

(2)奖励饲喂: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是在蜂巢内饲料充足的前提下起到促进蜂王多产卵的作用。在距主要蜜源开花流蜜期前40多天开始奖励饲喂,每天傍晚对蜂群进行少量奖励饲喂,开始以50~100 g为宜,之后随着子圈面积的扩大而逐渐增加,每次增加一点。以刺激蜂王产卵积极性,直至蜜源开始流蜜。

奖励饲喂是用开水溶化优质白砂糖制成糖液饲喂,蜂蜜气味较大容易引起盗蜂。糖水比为1︰1。饲喂时手感稍温,避免降低巢温。

2.喂花粉

在内保温包装的同时,每群加1张粉脾或调制花粉。调制花粉每次喂够2~3天吃的量,防止变质。此时喂的花粉既是工蜂为泌浆饲喂蜂王必需的,还是3日龄以上大幼虫的基本食料。

3.喂水和盐

从春季繁殖保温时开始,就给蜂群喂水,并在水中加微量的食盐。

五、扩大卵圈

产卵圈的大小,关系到蜂群繁殖的快慢。早春不可用取蜜的方法扩大产卵圈。若产卵圈偏于一端,或受到封盖蜜的限制时,要帮助蜂群扩大。

卵圈偏于一端,而工蜂能爬满巢脾时,巢脾前后调头,一般先调中间的,后调两边的子脾;中间子脾大而两边子脾小时,可将子脾小的调到中间;如产卵圈遇到封盖蜜包围时,逐步从里到外逐渐割开封盖蜜盖,扩大供蜂王产卵的巢房。

六、扩大蜂巢

春季蜂群经过恢复,新蜂不断出房,取代了越冬老蜂,蜂数迅速增加。1只越冬蜂只能哺育1个幼虫,而1只春季出房的新蜂能哺育3~4个幼虫。当外界气候温和、有零星蜜源开花时,要充分利用蜂王产卵积极性和工蜂哺育力,适时合理扩大蜂巢,迅速壮大群势。

扩大蜂巢,就是给蜂群添加空脾或巢础。只要巢脾上多半的空房都产上卵,而且蜂多于脾时就可加第1张脾;第2次加脾可脾略多于蜂;第3次加脾要等到蜂数密集到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时再加。春季加脾本着“先紧后松,再紧”的原则。中蜂喜新脾,爱咬旧脾,所以在加脾时尽量选用较新的巢脾。加空脾时,先喷上温热稀蜜水,晚上进行奖励饲喂。当外界出现零星蜜源时,充分利用中蜂泌蜡造脾能力强的特性,直接加入巢础框造脾(第二次或以后)。

春繁加脾时要特别注意蜂群群势。春繁加脾,是蜂群管理中的一项很关键的技术,无论加的快与慢,都会对蜂群繁殖产生影响。由于蜂群群势的发展,受蜂王质量、工蜂哺育能力、饲料以及外界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灵活掌握,适时加脾。尤其是春季加第1张脾非常重要。因为各方面条件的差异,应坚持“宁晚勿早”。加脾的原则是“前期要慢(使蜂多于脾),中期要稳(使蜂脾相称),后期要快(可使脾多于蜂)”。春繁前期加脾要加在边上(隔板内)不影响巢温,对幼虫生长有利,蜂王产卵有序。繁殖后期以加巢础为主(可预防分蜂热发生),可加在巢内任何地方。

第一、二次加脾,选巢脾上部有部分封盖蜜的巢脾,减轻蜜蜂酿造饲料的劳动。

七、适时取蜜

春季经过对蜂群的饲喂和扩大蜂巢,蜂数不断增加,随着气温升高,蜜源丰富,蜜蜂采集积极性很高,喜欢把蜜贮于子脾上面,容易出现蜜压子现象。从而限制了蜂王产卵,促进了“分蜂热”的产生。所以应该随时取掉多余蜂蜜,以免影响繁殖。取蜜在天气晴暖时进行,掌握强群多取,弱群少取;气候稳定多取,气候不稳定少取。

八、撤除保温物

当外界气温逐渐升高(日平均10℃以上),群势达到4框以上时,根据群势强弱,分别采取先里后外逐渐减少保温物(在4月中旬或下旬先后全部拆除)。温度低时,为了促进繁殖,维持巢内恒定的育虫温度,做好保温是必要的。当外界气温逐渐升高,群势增长之后,如果不及时撤掉保温物,由于温度过高,会加速工蜂衰老,促进提前产生分蜂热,对于生产和繁殖都不利。

九、加强分蜂期管理

蜂群经过春季快速发展阶段,工作蜂增多,除了有利于采集蜜源,也开始产生分蜂情绪。中蜂多在谷雨到立夏间开始第一次分蜂。

1.扩大蜂巢和早取蜜、勤取蜜

进入分蜂期前,根据群势及时扩大蜂巢,增加产卵面积,幼虫增多,可增加工蜂哺育强度,防止“分蜂热”过早出现。早取蜜、勤取蜜既增加了蜂蜜产量,又扩大了产卵圈,能抑制“分蜂热”的过早发生。

2.扩大巢门,加宽蜂路

随着蜂群壮大,巢内子脾和贮蜜增多,蜜蜂的活动加剧,导致巢温升高。扩大巢门、放宽蜂路,可以改善通风条件,加强巢内气体交换,也能减缓“分蜂热”产生。

3.调整群势,调换子脾

将强群中的老熟封盖子脾调入弱群,把弱群中的幼虫脾调入强群,若分蜂热已形成,就将封盖子脾全部抽出调入弱群,能有效的抑制“分蜂热”。

4.淘汰旧脾,多造新脾

充分利用蜂群经过春季繁殖群势强壮,群内拥有众多幼龄蜂泌蜡能力强,应及时加巢础造脾,扩大产卵区域。增加内勤蜂的劳动强度,转移产生分蜂热的能量。可以淘汰旧、劣、雄蜂房多、不整齐的巢脾,多造新脾。

5.选用良种,更新蜂王

提前在全部蜂群中选择不爱分蜂、能维持强群、抗病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进行人工养王。当蜂群有分蜂热趋势时,及时换入新产卵王。

6.有计划的早育王,早分蜂

根据蜂群的发展情况和当地主要蜜源确定具体的育王时间。育王和人工分蜂工作要在自然分蜂之前完成。新蜂王有旺盛的产卵力,可以有效地控制群内出现的分蜂热。有计划的早育王,更换老劣蜂王,人工分蜂增加蜂群数量,消除分蜂热。

7.定期检查,毁弃王台

接近分蜂期,要每隔3~5天对蜂群进行1次检查,将蜂群内的自然王台毁于早期阶段,可以起到延缓或解除分蜂热发生的作用。为养王、人工分蜂争取足够的时间。

十、中蜂咬脾及管理措施

中蜂喜新脾、厌旧脾,清巢能力较差,而育儿区多集中在巢脾的中下部,所以这部分老化的快,咬脾也是从中下部开始。

中蜂咬脾在冬春季发生较多,蜜蜂冬季咬脾是为了防寒,便于结团,没有巢脾间隔利于保温。春季咬脾是为了驱赶巢脾上的巢虫、清除巢房内遗留的粪便和茧衣,咬掉陈旧部分巢脾重新修造,让蜂王在新巢脾上产卵。中蜂清理巢房能力较差,产过几代子的巢房残留有羽化时的茧衣,房孔变小,幼虫发育空间狭小。咬脾后重新修造时,连接处容易出现雄蜂房;咬脾后续造的部分与原脾平面有差别,1张巢脾的两面出现凹凸不平,脾面不整齐,增加了修理巢脾的工作量。中蜂的清巢能力差,咬脾时落下的蜡渣堆积在箱底,容易滋生巢虫。

预防咬脾的管理措施:一是保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不应脾多于蜂;二是越冬时,把完整的巢脾放在两侧,半张脾放在中间,便于蜜蜂结团;三是春季繁殖时,将旧巢脾的下半部分割掉,让蜜蜂重新造脾;四是充分利用蜜源期多造脾,及时更换淘汰老旧巢脾。中蜂巢脾最多用2年。

十一、春季蜂群出现“春衰”应对措施

早春,越冬蜂陆续大量死亡,出房新蜂少,新老蜂没有正常更新接替,哺育力不足,造成群势急剧下降,就是常说的蜂群“春衰”。造成春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的。

避免蜂群春繁出现春衰管理措施:一是前一年秋季最后一个蜜源期,要尽可能培育出众多的适龄越冬蜂。越冬时,要确保巢内温湿度合适、饲料充足;二是春季繁殖换脾时,要换入优质饲料脾,并喂足蜜蜂繁殖不可缺少的花粉。若没有花粉,须以优质花粉代用品喂蜂,增加蜜蜂营养,提高越冬蜂健康水平。增强其泌浆能力,延长寿命;三是早春蜂王开产前,对蜂群紧脾密集群势、加强保温、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和水,减轻越冬蜂劳动强度,延长其寿命,确保出房新蜂健康,使工蜂数量稳步上升,以强壮的群势进入流蜜期;四是扩群加脾坚持“忍缓勿急”的原则。避免早春多变天气造成幼虫损伤,白白耗费越冬蜂饲喂劳动;五是春繁初期做到蜂多于脾(至少蜂脾相称),尽量单脾或两脾起步繁殖,适当控制蜂王产卵量。

十二、预防幼虫病的措施

一是密集群势,加强保温:在春季气温较低时,应将弱群适当合并,缩小蜂巢,做到蜂多于脾,以提高蜂群清巢和保温能力;二是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三是保证蜂群有充足的饲料,以提高蜂群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四是在奖励饲喂时添加抗细菌和抗病毒药物预防。

春季繁殖时期,蜂群强弱互补的方法(以强补弱,以弱扶强):早春气温低,弱群因保温和哺育力差,产卵圈扩大较慢,宜将弱群的卵虫脾抽出调给强群,重新加入空脾,让蜂王继续产卵。这样,既可发挥弱群蜂王的产卵力,又能充分利用强群保温和哺育能力。等强群新蜂陆续出房时,再将强群中开始出房的封盖子脾带幼蜂,补给弱群,使其转弱为强。

猜你喜欢

分蜂巢门群势
如何原地分蜂
蜂箱木巢门改梭拉门的简易方法及优点
弱群自然合并的启发
控制“分蜂热”的措施与意义
关于巢门设计的几点思考
掌握这五招定地分蜂不再难
如何处理好分蜂与产蜜的关系
我对蜂箱巢门的改进
黑布罩巢门防盗蜂效果好
小麦胚芽作为意大利蜜蜂春繁期饲料蛋白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