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鸿源:用声音把盲友请进电影院

2018-03-21仁心

新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译制盲人

仁心

蒋鸿源白发稀疏,视力微弱,走路要循着光亮才敢迈步,写字要把鼻尖紧贴稿纸,但他却是上海无障碍电影的创始人。近10年来,他为盲人朋友制作了170部无障碍电影,给这个弱势群体带来了很多快乐。

蒋鸿源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看电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最大的爱好。80年代,蒋鸿源因为视网膜脱落导致左眼失明,右眼视力跌至0.02。视力微弱,但他仍然狂热地爱着电影,每次看电影,他都坐在第一排,眯着眼紧盯着银幕,吃力地分辨着模糊的微光。

在电影院听电影

2006年,蒋鸿源受上海市盲协委托编写《上海盲人事业发展简史》,先后采访了300多位盲人。当他们知道蒋鸿源曾经在电影公司工作过,不禁流露出从未看过电影的遗憾。

“如果有一种办法,能让盲人听懂电影,那该有多好啊!”一个为盲人讲电影的计划在蒋鸿源脑海中渐渐形成。他的想法是,利用影片对白的间隙,插入电影画面、人物和情节的解说,盲人不就可以听懂电影了吗。

蒋鸿源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激动,家人和亲友却认为他异想天开。蒋鸿源脾气犟,只要认准的一定要做成。2008年,他找到在无障碍电脑班结识的同学吴君沁,吴君沁声音很好听,又是朗诵比赛的获奖者,蒋鸿源想请他为自己撰写解说词的电影配音。吴君沁是个热心人,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制作无障碍电脑,难就难在解说词的编写上。解说词关系到整个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很多场景,自己看得明白,但不一定交代得明白。解说词还必须与影片对白的间隙“无隙对接”。有时,留白很短,必须介绍的背景和情节却很多,蒋鸿源就要拆分解说词,这就像写一篇文章,很多时候必须不停地运用插叙和倒序。

蒋鸿源制作的第一部无障碍电影是《非诚勿扰》,仅写解说词就花了29天,那时候他是摸着石头过河,和吴君沁再三讨论如何让盲人理解,解说词写好、配好音后,蒋鸿源还请来熟悉的盲人朋友試听,然后逐步改进。

2009年元旦后,蒋鸿源制作的第一部无障碍电影《非诚勿扰》诞生,并在上海国泰影院首演,受邀的盲人朋友“看”过之后,非常激动,把蒋鸿源团团围住,感谢他为他们带来人生第一次“观”影体验,恳请他以后多制作一些电影,丰富盲人的文化生活。

再累也值得

对于接近失明的蒋鸿源来说,为电影写解说词的挑战不少:眼睛不给力,很多常人一眼看过的情节,他却要反复看很多遍。2010年,有部片名《铁娘子》的影片,情节要在主人公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和幻觉中来回切换,正常人都看得晕头转向,要让盲人听明白实在不易。

《铁娘子》影片档期比较紧,蒋鸿源必须在一周内完成无障碍版,他写台词的速度并不快,只得用时间来弥补。连续6天,蒋鸿源都是凌晨4点起床,猫着腰坐在电脑前,眼睛距离屏幕只有半尺,茶饭不思地忙活到夜晚10点,终于赶在影片下线前完成了制作。

制作了多部无障碍电影,蒋鸿源对盲人看电影遇到的障碍十分熟悉。盲人看电影看不见画面,看电影时不断产生疑问。有时画面出来了,没有声音,盲人朋友就会问:“他们在干吗?”如果影片中的人物讲话了,又有人会问:“讲话的是谁呀?”影片中有声音传出,盲人朋友会问:“这是什么声响啊?”盲人看电影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疑问,最好的解说词就是不断及时准确地把盲人心中产生的疑问解决掉,这样的解说词才是最好的。

到后来,蒋鸿源的解说词越写越好,比较完整地符合了盲人看电影的需求。每次看电影,讲解员一开口,全场都会鸦雀无声,全身心地投入到电影中,坐在现场的蒋鸿源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第一部无障碍电影蒋鸿源花了29天,后来越写越顺,一般7天就可以写一部。他写电影的流程是,先看两遍电影,做到对电影内容完整准确地把握,然后查找电影发生的背景、导演、演员等资料,再开始动手写,看一段写一段,影片没有对白的解说词较难写,写的还要有画面、人物和故事。制作过程比较累人,但当蒋鸿源坐在电影院里,体会着现场那种热烈的气氛,所有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了。

10年心血不寻常

一晃过去了近10年,蒋鸿源制作无障碍电影170部,平均每部解说词两万字左右,总共340多万字。

感动于蒋鸿源的善举,他的身边自发形成了一支志愿者团队。有人负责上网搜电影,有人帮忙刻盘,有人主动配音。为了选取盲人朋友喜欢的片源,蒋鸿源每月坚持选五六部新片观看,只要他觉得适合介绍给盲人朋友,就着手开始制作。

制作《安德的游戏》时,由于网上没有影片资源,在影院看一遍根本记不住所有情节。他跑去央求电影译制厂负责人,想把片子借回家。负责人连连摇头说不行,怕有盗版嫌疑。蒋鸿源一连去了几次,向译制厂负责人讲述盲人朋友对无障碍电影的渴望。让蒋鸿源感动的是,几个盲人朋友还陪他去译制厂一起找领导,译制厂负责人最终被蒋鸿源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借给他一份黑白的工作拷贝。回到家里,蒋鸿源在电脑上一共看了8遍,把所有人物关系、故事情况全部弄清楚了,才开始动笔写解说词,那部影片上映后受到盲人朋友的欢迎,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背后的艰辛。

蒋鸿源的最大苦恼来自亲人的不理解。起初,看他起早摸黑地俯案写解说词,老伴数落他:“一个‘瞎老头整天弄这个事干啥?费电耗精力没有分文报酬!”亲友们也说,你这么大年龄,不好好享受生活,整天“瞎”忙!对此,蒋鸿源认真地说:“我眼睛不好,也特别理解盲人,盲人朋友总认为自己这辈子跟电影无缘了,通过我的工作,能感觉到盲人看电影比明眼人更有意思,因为他们是通过大脑来看,能让他们开心,我是欲罢不能啊!”

为盲人朋友的无私奉献,让蒋鸿源成了他们心中的明星。多年伏案写作,蒋鸿源累出了肩周炎、腰肌劳损等毛病,盲人朋友得知后,给他寄药品表示敬意,逢年过节还打电话向他问候。

让蒋鸿源自豪的是,在他的帮助和推动下,南京、合肥、苏州等地陆续上映了有电影讲解师的无障碍电影,而在蒋鸿源的推动下,上海还把10月15日定为无障碍电影日。

蒋鸿源说,我国有600万~700万盲人,希望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能够参与进来,帮助这个弱势群体。

(责编:辛娅)

猜你喜欢

译制盲人
关于加强蒙古语影视译制水平的思考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藏语电视译制工作发展现状及思路分析
藏语译制的数字化改造
自首的盲人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关于促进广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