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潮汐河道截流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8-03-21顾永明

治淮 2018年3期
关键词:龙口块石石坝

顾永明

(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扬州 225002)

1 引言

河道截流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项目的主要分部之一,也是工程施工关键线路中的控制性项目。因在截流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和随机因素,截流施工过程本身存在着很强的风险性。在沿海潮汐河道中实施截流施工,受海水涨落潮的影响,在河道内定时形成正反向水流冲刷河床,因此进行截流施工的难度更大。本文结合新沭河治理三洋港枢纽中泓封堵施工实例,研究了沿海潮汐涨落条件下截流的水力学特性,提出了截流施工优化方案,并对各阶段的施工要点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

2 工程概述

2.1 工程简介

新沭河治理三洋港挡潮闸枢纽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位于新沭河临海口,由33孔总净宽495m的挡潮闸、3孔总净宽18m的排水闸及上、下游引河扩挖工程组成。工程主体分三期完成,施工安排在每年的非汛期进行,汛期正常行洪,需要导流的时间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5月。根据主体工程布置及现场地形条件,新沭河中泓左岸工程施工期间,在建筑物周围筑围堰挡水,利用新沭河中泓导流,在新沭河中泓截流前完成建筑物水下工程施工,且挖通三洋港闸右半幅引河,具备通水条件,至汛前拆除围堰;右岸公路路基施工期间,在其上、下游筑围堰截断新沭河中泓,保护其干地施工,利用已挖通的三洋港闸右半幅引河导流。

2.2 截流河道水流概况

3 截流坝坝址选择

截流坝坝址选择考虑的因素:(1)河道两侧地块开阔、平坦,有足够的场地堆放填筑料;(2)有已成型施工道路与外界相通;(3)截流时水流的冲刷对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影响最小;(4)结合后续施工要求。经综合考虑、论证,新沭河中泓封堵截流坝坝址选择布置于桩号为11+990(左岸)~12+123m(右岸)位置。

4 截流坝断面设计

截流坝断面结构设计如图1、图2所示。采用进占法水中抛填块石筑成块石坝,两岸第一阶段块石坝填筑结束后,即开始在石坝的两侧坡面采用两布一膜覆盖,结合两侧填土保护中泓两侧边坡。截流成功后在截流石坝的下游侧填筑成后戗台以防渗流。截流石坝总长约180m。

5 截流施工

5.1 施工准备

图1 非龙口段截流坝断面示意图

图2 龙口段截流坝断面示意图

测量放样: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截流坝的位置,进行现场放样。

施工便道:在中泓的左、右岸分别修筑至截流坝的施工便道。左岸便道为块石便道,但由于便道紧邻排水闸下游护坡,安排载重30t以内的汽车运输。右侧施工便道采用厚度为1.0 m的灰土路基,上铺50cm厚土夹石,宽度约为8m,能确保重载块石运输车辆的畅通、安全运行。

材料准备:直接从矿山供应块石到填筑点,两布一膜约12000m2,编织袋5000只,土工格栅8000m2,包括铁丝等材料施工前组织进场。

块石备料场:在截流坝左右两河岸设置块石储料场,储备充足的合龙备用石料。

施工机械准备:800t块石运输平仓船2艘(自带挖掘机),水上交通艇1艘,30~50t汽车24辆,180推土机2台,20t吊车2辆。

5.2 截流水力学计算

针对该工程实际情况,运用数模计算,假定截流时新建挡潮闸闸门按三种状态考虑截流方案。方案一:闸门全开导流、分流;方案二:闸门全关;方案三:涨潮时关闭闸门,落潮时开启闸门。

上边界:封闭;下边界:2010年9月28日实测潮型过程线;龙口简化:宽顶堰,底高程-2.0m,边坡1∶1.6,顶高程2.5m;导流明渠:底宽300m,上游底高程-2.0m,下游底高程-1.0m,边坡1∶8。

通过计算,涨潮时关闭闸门并不能挡住潮水,反而使龙口流速大大增加,落潮时打开闸门可使龙口流速大大降低。因此龙口合龙施工时拟采用方案一,即打开所有闸门,尽量降低龙口最大流速。

此工况下,龙口出现的可能最大平均涨潮流速为4.17m/s,可能最大平均落潮流速为3.77m/s,此时龙口宽度为38m。根据经验,堤头最大流速为断面平均流速的1.3倍,即可能达到5.42m/s。

龙口宽度与最大涨落潮流速、水位落差关系见表1。

表1 龙口宽度与最大涨落潮流速、水位落差关系表

5.3 中泓截流封堵块石料的选用

结合该工程上下游出船通道缺口封堵的施工经历,根据伊兹巴什公式:

式中:V—块石的极限抗冲流速,m/s;

Ke—稳定系数,当垫层块石小于抛填块石时取0.9;

D—块石直径,m;

γm—块石容重,取2.65t/m3;

γ—水容重,取1.03t/m3;

g—重力加速度,取9.8m/s2。

可计算出各种流速下对应的块石直径、重量见表2。

表2 块石选用分类表

块石进场时,所进块石粒径根据不同施工时段的流速不小于表2所要求的单块重量(或粒径),尽量减少冲失量。填筑时尽量将大块石抛填至边坡侧,粒径相对较小的抛填于中间。

5.4 截流施工流程

因中泓左侧便道临近排水通道的护坡,为防止块石运输车辆通行影响护坡稳定,运输车辆限载30t;30t以上的重型车辆主要从中泓右侧陆路进场。截流坝施工流程见图3。

截流坝填筑总计需用块石约77000m3(块石冲失系数约为1.2),分3个阶段施工。

(1)第一阶段。需用块石59800m3,其中陆上约24800m3,水上约35000m3。首先河底坡脚位置平抛,块石由陆路运至码头后,用汽车将块石转至800t的平仓船上,运输船到达指定位置后,用平仓船上的挖掘机抛填至坡脚。坡脚护好后,用同样的方法抛填中泓河道中间部分,水上抛填平铺河底至-2.0m,非龙口位置顺水流向长约86.4m,龙口位置顺水流向长90.6m,总宽度约180m,同时左右两侧从陆路同步抛石防护岸坡。中间段22.4m长位置填至-4.0m。

图3 截流坝施工流程图

(2)第二阶段。需用块石约12900m3,其中陆上约7000m3,水上约5900m3。块石由水上、左岸、右岸三个方向同时抛填。由陆路运输的块石,部分从左右两岸进行立堵,至顶高程2.5m;在高潮位时,部分块石由水上船抛填龙口两侧的中间段,至顶高程2.5m(龙口位置除外)。抛填至龙口段时,全部抛填大块石护面,左右两侧第二阶段的石坝填筑长度均约为53m。

(3)第三阶段(即合龙阶段)。需用块石4300m3。块石由陆路从左岸、右岸两个方向同时进行,龙口位置尽量布置在河道中间。

各阶段需用块石量见表3。

因中泓为潮汐河道,为防止涨、落潮水流对抛填堤头的冲刷,非合龙阶段在填筑时大块石填于坝上、下游迎水侧形成防冲矶头,中小块石与石渣料填于坝心位置。坝头抛填视稳定情况,采用汽车直接抛填,或采用坝头集料,用山推赶料抛填。中间段由平仓船抛填。非合龙段块石约72700m3,因受道路及场地的限制,可运输时间按80%计,则非合龙阶段的块石日均填筑(运输)量约为1560m3。用30t和50t汽车运输(车辆数约为1∶1),需约60车次,每车运3趟所配车辆满足要求。

通过计算,龙口宽度在40~30m阶段是最危险的阶段,最大流速都在4.15m/s左右。根据实测资料,涨潮速度快落潮慢,计划高潮位时开始龙口封堵,一个涨落潮周期即约13小时内完成龙口封堵。左右两岸同时进占,龙口封堵总量约4300m3,每侧抛填总量约2150m3,每侧的抛填强度约为165m3/h,每侧安排7辆(2辆备用)30t卡车,每小时每车抛填31m3,即抛填强度约为1车/30min。能够满足要求。龙口封堵前在堰顶、备料场储备约3000m3大块石,另准备5m3的块石铁丝笼400个。

土质后戗台布置于石坝的下游侧,后戗台土方填筑紧随土石坝合龙后进行。填土采用进占法,从左右两侧积土区取土,向河道中间推进。土堰顶宽14m,填土坡比约1∶10,

表3 各阶段块石用量表(单位:m3)

为防止龙口一次合龙不成功,龙口段两侧及上下游护底在龙口施工前先采用大块石护面,以防冲失。

根据工程水文资料,春季施工可能遭遇上游洪水。为此采取以下措施以应对可能的洪水:

(1)块石坝填筑时,尽量将大块石抛填至边坡侧,并且上游侧的块石粒径相对更大些,粒径相对较小的抛填于中间。

(2)挡潮闸上下游导流宽度尽量挖宽,以尽量增加通过挡潮闸的流量,减少通过中泓的流量,降低流速。

(3)左岸坡顶和坡底打设8~10m长木桩,防止抛石时滑坡而对排水闸带来安全隐患。抛石前在河底铺一层强度为120×120kN的土工格栅,以提高块石坝的稳定,降低下沉量,减少抛石量,尽可能地加快施工进度。

5.5 施工导流

三洋港枢纽主体工程在非汛期施工,中泓截流安排在汛后实施,避免影响汛期行洪。由于种种原因,截流在4~6月份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度汛风险,中泓截流只能一次成功。一旦发生反复,不仅会造成严重冲刷现象,更会影响到汛期的行洪安全。

根据进度计划安排,4月底前截流坝填至 -4.0m,5月10日完成2.0m以下块石填筑。水力数学模型计算,在现有状况下挡潮闸闸门一直打开对截流坝施工有利。填筑4.0m以下块石时的最大流速均小于2.3m/s,填筑4.0~-2.0m时的可能最大流速均达4.02m/s以上,因此填筑-4.0m以上块石时挡潮闸侧应开始导流,以尽量降低流速,减少块石冲失。

5.6 截流时机的选择

根据观测,每个月的农历初三~初五、十五~十八为高潮位,因此龙口的突击封堵时间需避开此时间段,需合理选择龙口封堵时间。

6 结语

中泓封堵时因上下游引河施工进度慢,新建挡潮闸未能开启分流,只能在老泓道强行封堵。配备块石运输船只3艘,龙口两侧各配备挖掘机1台、推土机1台、30t运输汽车20辆4.0~-2.0m之间填筑时时值高潮位,龙口宽度在80~90m,龙口水流流速最大约为4~5m/s,石坝内外侧最大水头差约2~3m。最后合龙时龙口宽度约40m,时值低潮位,龙口的内外水头差约2m,龙口最大流速约为2~3m/s,龙口位置每天的抛填量约3000t,2天时间合龙,块石的实际用量约为理论值的1.2~1.3倍。整个填筑工期约40天。

在该工程实践中,把握住了充分利用潮位、土石方填筑速度迅捷、填料级配合理三个关键因素,确保了在沿海潮汐涨落条件下一次性截流合龙,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成功的借鉴案例

猜你喜欢

龙口块石石坝
“龙口”治水
不同粒径组合块石群水下漂移数值模拟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水利土石坝工程筑坝的施工技术要点
2013年龙口归城遗址调查、勘探简报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地基土中基床块石沉降变形研究
基于蒙特卡洛随机采样的土石混合体数值模型构建方法
干砌石护面结构破坏机理分析及其优化措施
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