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通天宇
——物理大师的艺术情怀

2018-03-21陈进ChenJin

当代美术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李政道李先生论文

陈进 Chen Jin

1“马赛尔·布达埃尔回顾展”展览现场图片摄影:马丁·塞克(Martin Seck)©2016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2希拉·高达(Sheela Gowda)Kagebangara(卡纳拉语电影名,为印度西南部卡纳塔克邦语言)2008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李政道不仅仅是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而且还为十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奠定了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他倡导科学与艺术结合,而且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上亲力亲为。

格物致理——物理学众多方面的科学成就

我们建了李政道图书馆,这是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批的,而且批复很快,可见李政道先生有多么的伟大。天是我们心中最高大的地方,是孕育智慧的最终本源。有很多的哲学家有专门的论述。心通天宇,最终其实就是追求真善美,就是在科学、艺术、自然、哲学等范畴里面,都可以自由驰骋,驾驭自如。所以这就是这个题目的来源。

李政道先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从1949年到2011年,也就是从23岁到86岁,他发表了321篇论文。李先生的论文都是他亲自执笔。这些论文有两千多页纸,每个字都是有价值的,涉及八大领域,直到86岁他还亲自写论文发表。而且,他的这些论文都有非常卓越的贡献。10的负17次方米到10的负25次方米,是人类目前所观察到过的空间范围,包含粒子、银河系直至河外星系。李先生的研究范围从粒子到物质、到流体、到太阳、到孤立子星、到黑洞、到真空,涵盖了人类所能探触到的所有物质空间,以及比这更深远的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我们按照发表的时间顺序,对李先生的这321篇论文做了排序编号。他的第一篇论文使他在粒子物理领域崭露头角。在人类社会当中,触觉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弱相互作用是我们感受不到的,李政道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建立。

3克里莎(Chryssa)芝加哥唐人街金属、霓虹灯1990雅典国家当代美术馆

1950年,他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这也是他的博士论文。李政道很神奇,小学、高中、大学都没有毕业。1945年,美国投放了原子弹,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派人去学习原子弹技术,此为契机,李政道得到了去美国学习的机会。此后,24岁的李政道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名列第一,获得1000美元奖金,也获得了唯一一张毕业证书。

李政道在流体力学领域也有建树。20世纪50年代初,计算机刚刚出现,用于天气预报计算,但结果总不准确。李政道将流体力学的理论计算从二维空间扩展到三维空间,提高了气体湍流计算的准确率,奠定了现代天气预报的基础。

第7、8篇论文是和杨振宁合作写的,属于统计力学领域。

第9、10、11篇论文,他将场论引入凝聚态物理,直接冲击超导研究。

第13篇论文建立了李模型,给量子场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第16篇论文,从发表论文的角度来看,李政道先生已经走在了获得诺奖的研究旅程中。

第21篇论文,是使得他和杨振宁先生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提出,打开了微观物理领域的另外一扇大门。吴健雄他们次年就做出了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理论,也因此促成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

李政道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后续很多个诺贝尔奖的产生都有着影响。

李政道先生的一张研究草稿,上面的物理符号显示,他在研究统计力学的同时,也在研究P、C问题。在这张稿纸上,展现了时间、空间、电荷和物质结构在李政道先生脑中交叉闪现和缠斗的景象。李先生对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我们建造李政道图书馆,走访了很多地方。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我们看到了粒子碰撞后的真实的图像。科学,在其产生的过程当中,本身就会有艺术。以粒子碰撞后的图像为原型,布鲁克海文实验室设计了海报;后来,由李政道先生创意,与苏州刺绣研究所合作,创作了刺绣“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

2016年,李政道研究所成立。

厚泽润物——对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贡献

我们归纳了李政道对中国科教事业的八大贡献,涉及中美高能和粒子物理合作计划、CUSPEA中美联合招收物理研究生项目、中国博士后制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

1974年回国的时候,李政道发现除了芭蕾舞和乒乓球之外,国内的人才培养几乎中断。他建议基础科学人员的训练应该在更年轻的时候开始,1978年中科大少年班由此成立。

1979年,邓小平访美,李政道促成了中美在高能领域的合作,这一合作在短期内为中国培养了50多位科研骨干,后来大都成了科学院或工程院的院士,有的后来还成为科学院的院长。同年,他应中科院邀请在北京讲课,从春到夏,每天授课四小时,其余时间就用来备课,非常认真。给中国物理学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巨大的贡献。CUSPEA项目培养了非常多的博士,这些人有太多的成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建立也是李先生倡导的。邓小平同志一共接见了李先生14次。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并对撞成功。政基金打开了国内高校本科生直接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先河。

科艺相通——充满艺术情怀并亲历的大师

李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物理巨擘,而在艺术与科学交融方面,可以说,在中国没有第二个人如此身体力行,做出这么大的贡献。李先生倡导艺术与科学相通,他有一句名言:“艺术和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他和艺术家的合作从1987年开始,他们的交往实际上可以追溯到1972年,而他们的合作一直到今天仍在延续。他们合作创作了一批科艺精品,其中有一些作品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价值连城的。

意大利的意大利国立圣玛利亚天使与殉道者大教堂,在建成后450年中没有增加过新的雕塑,世界科学家联合会主席安东尼诺·齐基基先生邀请李政道先生设计伽利略铜像,这个铜像成为教堂增加的唯一一个雕塑。李政道先生说:“我设计的这个伽利略雕塑像不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他发明的望远镜,他看到了木星和卫星。”伽利略铜像衣服上的纽扣代表他发现的四颗木卫星,每一排的四个纽扣互相位置都是不同的,代表在不同的时间观测到的不同星象。现在这座雕塑位于罗马。

李政道先生也画速写,他的布局非常有创意。他回国以后和很多艺术家成为了朋友。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在日内瓦看到了吴作人等艺术家的画,对这些艺术家就有了了解。

李政道与吴作人共同创作了《无尽无极》,它后来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标识。

李政道和李可染先生合作了三幅画,更重要的是他们成为了朋友。李政道先生向李可染先生解释同步辐射,讲述了中国古代超新星爆发的故事,并作了一个草稿描述这个故事,李可染先生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晓阳辐射新学光》。

李政道与黄冑、华君武、常沙娜都有合作与交流,相关的作品都保存、收藏在李政道图书馆。

《创天》这幅画是李先生与常沙娜教授合作的。李先生认为,“手”是推的动力象征,妙手能推出星云展,创天万物生。为了作这幅画,李先生还引用了西方的《创世纪》壁画。常沙娜教授受到李先生启发,运用敦煌壁画中独特的优美手势,以双手托出宇宙,表现人的智慧创造世界。

李先生与艺术家合作的这些画,每一幅画里面都有艺术与科学的融合。科学与艺术真的结合,不只是简单的科学与技术的应用,艺术家与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也是必要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应当有着真正的关联,并通过交流合作维系。

科艺交融,美是科艺相通的聚焦点,美通于真,善达于美。艺术与科学有着共同起源。引用吴冠中的一句话作为结语:“科学探索宇宙之奥秘,艺术探索感情之奥秘,奥秘和奥秘间隐有通途。”

猜你喜欢

李政道李先生论文
李政道先生画中的科学元素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李政道和秦惠箬的芝城之恋
已无头发可寄
她从来只等人追
注定错过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