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丰《时病论》外感伏气病和新感病治法

2018-03-20李董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邪气病证风邪

李董男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医史文献教研室,合肥 230038)

雷丰(1833-1888)字松存,号少逸,浙江三衢(今浙江省衢州市)人,其代表作为《时病论》,临证中注重时令节气,区分伏气新感,提出依时分病、知时论证、辨体论治、以法统方,治温重视宣达透邪、顾护津液[1]。雷丰认为:“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之证也。”[2](《时病论·凡例》)他将时病分为新感、伏气两大类,对伏气病的治疗强调辨明伏气性质,给邪出路,注重里证,攻邪的同时兼顾扶正。对新感病的治疗注意区分轻重浅深、兼夹邪气,针对时令、因机、症状、体质等拟定治法。现就《时病论》对外感伏气病和新感病的治法特点试述如下。

1 伏气病治法

雷丰认为,伏气病为虚处伏邪,内因体虚,外因感邪,其发病有3种形式:新感外邪引动伏邪;邪气潜伏后性质转变、重阴必阳,得时而发;伏邪得虚而发[1]。考虑到伏气病临床证候病性复杂、多见里证、传变迅速、趁虚而发等特点,指出:“凡治时病者,新邪伏气,切要分明,庶不至千里毫厘之失。”(《时病论·卷之八·冬温》)雷丰强调从“标本”二字论治,首先针对病因辨明伏气性质[3],针对病机特点以里证为本、表证为标,基本治疗原则是给邪出路,同时兼顾扶正。

1.1 辨明性质 雷丰指出,伏气病常由新感外邪引发,容易出现多种邪气夹杂、表里病性不符等特点[4]。因而,临床对于伏气病的辨治颇为复杂,若伏气性质辨别不清,治法选用不当,容易延误病情[5]。

例如论及春季温病时,雷丰指出:“是病表无寒风,所以忌乎辛散,若误散之,则变证蜂起矣。”(《时病论·卷之一·温病》)卷之一“春温过汗变症”案中,章某患春温之病,前医未辨清患者体内有伏热,但见外寒表证,便用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等辛温解表药,虽然服药1剂得汗之后热退,但再服2剂又助长内热,导致过汗化燥,苦寒遏其邪热,于是病情加重,出现身热如火、大渴饮冷、其势如狂的临床表现。雷丰尝试从邪入心包、肝风内动治之,急以祛热宣窍法,加羚羊、钩藤。服1剂,瘛疭稍定,神识亦清,守旧法,除去至宝丹、石菖蒲,加入沙参、鲜生地黄,补津液,3剂而安。

1.2 注重里证 雷丰认为,伏气病病机特点是里证为本、表证为标,所以治疗重点在里证[6]。例如春季温毒,初期治疗便要用清热解毒之法方能奏效。又如秋季的各种疟疾,治疗时应当依据辨证结果,采用清暑、化湿、理气、化痰、消食等法,铲除伏邪盘踞之根,利于伏邪外达和正气恢复。再如冬季痰嗽,虽由新感微寒引发,治疗之时仍以燥湿化痰治疗里证为主[7]。

雷丰还指出,如果伏气病表现出的里证性质相同,即使新感外邪不同,也可采用相同的治法。他举春温、风温为例,两种病证“新感之邪虽殊,伏藏之气则一。是故种种变证,可同一治”(《时病论·卷之一·风温》)。

1.3 给邪出路 伏气发病之时,无论是被新感外邪引动,还是伏邪自发于内,皆是自内向外发作。治疗时当因势利导,给伏气以出路。若误用收敛、补固之法,则会闭门留寇;若祛邪药力不足,则伏邪之根难尽。例如卷之五“截疟太早变成肿胀”案,原是暑疟挟湿之证,伏邪本有外达的趋势,因误用截法,阻伏邪出路,结果体内伏藏之暑邪不得表散,湿邪不能下行,湿热交阻于中,气机郁滞而成肿胀[8]。

不同时令的不同疾病,其邪伏部位也不同,雷丰亦有针对性地选用方药,总的治疗原则是因势利导,就近驱邪,给邪以出路,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时令气候、患者体质、兼夹证候、轻重表里等[9]。1)考虑时令气候:立秋以后、秋分以前,先伤于湿,湿气内踞于脾,酿久成痰,痰袭于肺,气分壅塞,治节无权,若患者冬天稍感寒气,初客皮毛,渐入于肺,肺气上逆,则潜伏之湿痰,随气而逆,遂成痰嗽之病,理当治脾为主,渗湿化痰为佐,宜以加味二陈法治之。秋分之后,先伤于燥,燥气内侵于肺,当时未发,交闭藏之令发为干咳,当用温润辛金法治之,如胸胁痛加旋覆花、橘络,咳逆艰难再加松子、款冬花,咳剧吐红为燥气化火用清金宁络法,咳逆气短、甚则有汗、咽喉干燥用金水相生法。2)细查患者体质:如风温发于春季厥阴风木行令之时、少阴君火初交之际,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肾虚之体其气伏藏于少阴,劳苦之人伏藏于肌腠,至春时感受风邪,触动伏气而发,用辛凉解表法,诸变证如舌绛苔黄、神昏谵语、手足瘛疭等,仿春温变证之法治之。再如洞泄若因春伤于风,风邪留连肝木,郁而克土,仓廪不藏而成,用培中泻木法加苍术、泽泻治之。若因肾虚失闭藏之职,伏邪乘虚而深陷此处者,宜补火生土法加煨葛根、荷叶治之。属脾虚者,不宜偏利。属湿胜者,不宜偏补,当审其虚实而分治之。3)注意兼夹证候:夏令伤于暑邪,微者舍于营,复感秋气凉风,与卫并居,则暑与风凉合邪,遂成痎疟,治宜清营捍疟法治之,如渴甚者,麦冬、花粉佐之。4)辨其轻重表里:如瘴疟初起邪郁于气分,甚则血瘀于心,涎聚于脾,先宜宣窍导痰法,探吐其痰,然后辨其轻重表里,轻者在表,用芳香化浊法加草果、槟榔,重者在里,用和解兼攻法。

1.4 兼顾扶正 许多伏气病由于邪气内伏日久,起病就有正气亏耗的临床表现,因此在祛邪外出的同时,还必须固护正气;还有的伏气病,因病程日久转为虚证,更应该用扶正祛邪之法[10]。例如,伏气温病未发病时,已因为内热而耗损津液,所以雷丰指出:“凡有一切温热,总宜刻刻顾其津液,在阴虚者,更兼滋补为要耳”。(《时病论·卷之一·风温》)

从邪正关系来看,雷丰指出:“初起多实,宜以祛邪为先;患久多虚,宜以养正为主。”(《时病论·卷之五·暑疟》)如对伏气温病,初起无汗者,雷丰立清凉透邪法;有汗者,用清热保津法;热在三焦者,用清凉荡热法;热在胃腑,用润下救津法;温热不解,劫液动风者,用却热息风法等,总不离乎清热、养阴二法,当清则清,当补则补。

同时,雷丰指出祛邪莫伤正,补正莫留邪。如老年虚损病证为风邪所客者,“散风益虚其正,补正必关其邪;”“思散邪而不损正者,如参苏饮、补中益气之类”;(《时病论·附论·夹证兼证论》)“风邪甚者,又当先散其风,风邪一解,再补其损可也”,祛邪之后再行补益之法。又如,卷之五“产后三疟久缠”案,雷丰的治法是选疟疾未发之日,邪气较弱,用阴阳双补之法,大补奇经八脉,使正气充足复故,正胜而邪气自退。

总之,雷丰重视伏气病,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伏气理论又有新的认识,系统阐述了伏气发病规律和治则治法,留下了较多的临床医案供后人借鉴。

2 新感病治法

雷丰在《时病论·卷之二·春伤于风大意》中指出:“所伤之新邪,感之即病,与不即病之伏气,相去天渊,当细辨之”。

对于各季新感之邪,雷丰主要是区分轻重浅深和辨别兼夹邪气,采用针对时令、因机、症状、体质的治法[11]。如雷丰对寒湿和湿热的治疗,考虑到疾病性质和患者体质,指出:“须知寒湿之病,患于阳虚寒体者为多,辛热燥湿之法,未尝不为吻合。湿热之证,患于阴虚火体者为多,此法又宜酌用耳。贸贸者,不别病之寒湿、热湿,体之阴虚、阳虚,一遇湿病概投通利之方,若此卤莽,未有不误人者也”。(《时病论·卷之六·寒湿》)

2.1 辨明病证立法 需区分同一季节多种不同病证,针对不同病证拟定治疗常法[12]。如卷之二“春伤于风大意”中,春季“厥阴行令,风木司权之候”,风邪之为病,有轻重之分,轻则曰冒,重则曰伤,又重则曰中,“当分轻重浅深而治之”,冒风和伤风分别采用微辛轻解法、解肌散表法,中风依《金匮要略》分为4种,分别采用顺气搜风法、活血祛风法、宣窍导痰法等治疗[13]。“风为六气之领袖,能统诸气”,治风之外当区分其兼夹邪气,“如当春尚有余寒,则风中遂夹寒气,有感之者是为风寒;其或天气暴热,则风中遂夹热气,有感之者是为风热;其或春雨连绵,地中潮湿上泛,则风中遂夹湿气,有感之者是为风湿”,分别采用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清热保津法、两解太阳法等治疗。此外还有一类“春应温而反寒,非其时而有其气,有患寒热如伤寒者,是为寒疫”,治法“与伤寒相去不远”。

2.2 针对因机治疗 同一病证可能有多种病因病机,需针对因机治疗[14]。如卷之四霍乱之证,在夏秋为多,得之于风、寒、暑、热,饮食生冷之邪,正不能堪,一任邪之挥霍扰乱;“其风甚者,则头痛寒热。寒甚者,则转筋厥冷。暑甚者,则大渴引饮。邪在上焦则吐多,下焦则泻多,中焦则吐泻俱甚”,总宜治乱保安法加减主之;“风甚加苏叶、橘红,寒甚加草蔻、木瓜,暑甚加芦根、竹茹,吐多加黄连、干姜,泻多加葛根、荷叶”;如果出现危证,“吐泻不已,损伤中焦之气,以致阴阳间隔,手足厥冷,脉微欲绝,不多饮水者,无分风、寒、暑、热,急以挽正回阳法救之”,各随其证加减治之。再如,卷之六秋季伤湿一病,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表里2种:伤于表者,“因于居湿涉水,雨露沾衣,其湿从外而受,束于躯壳”;伤于里者,“因于喜饮茶酒,多食瓜果,其湿从内而生,踞于脾脏”。李时珍指出“凡风药可以胜湿,利小便可以引湿,为治表里湿邪之则也”,雷丰依此思路,认为“治表湿宜辛散太阳法减去桂、豉,加之苍、朴,俾其在表之湿,从微汗而解也。治里湿宜通利州都法,俾其在里之湿,从小便而去也”,伤湿之证,务宜分表里而治之。

2.3 细分兼夹之证 一病一证之中,也需细致区分其兼夹变化之证[15]。如卷之四夏季暑温一证,其初病邪在上焦气分,身热有汗,或口渴,或咳嗽,当用清凉涤暑法加杏仁、栝蒌壳治之。此证又可根据兼夹情况和病机变化,区别为夹冒寒邪、兼有湿邪、胃中有热和伤于阴者4类:汗少而有微寒,或有头痛者,宜透肌肤之冒,于清凉涤暑法内去扁豆、西瓜翠衣,加藿香、香薷,其加减法与阴暑相似;口不渴乃兼湿,仍用此法,加薏苡仁、半夏治之;如舌苔黄燥,渴欲喜饮,宜清胃家之热,用凉解里热法治之;舌苔光绛者伤于阴也,宜用清热保津法加西洋参、北沙参、元参治之。雷丰指出:“总当细究其因,或夹冒,或夹湿,或胃热,或阴伤,按证而分治之,未有不向愈者”。

2.4 考虑体质因素 治疗新感疾病,还需考虑患者的体质因素。如卷之四暑瘵一病,当清暑热以保肺,清络热以止血,但针对体质不同的患者,治法也需相应改变。“如初起体实者,宜以清宣金脏法加枯芩、黑栀治之。体弱者,宜以却暑调元法去石膏、半夏、粳米,加鲜地、鲜斛、鲜藕节治之”“倘蹉跎失治,伤及真阴,遂难疗矣”。

2.5 注意病势发展 雷丰指出,在治疗新感病时,需时刻观察疾病病势的变化,防其加重。如卷之二冒风证,乃“风邪冒于皮毛,而未传经入里也”,宜微辛轻解法,此时“风邪初冒皮毛,其证轻而且浅,不难数服而瘥”,病证较轻,但如果不能及时治疗,“邪由皮毛而入于肺,经年累月,病机日深,变成痨怯”,则为“难治之疾”。再如,卷之四冒暑一证,“暑热之邪,初冒于肌表者,即有头晕、寒热、汗出、咳嗽等证,宜以清凉涤暑法加杏仁、蒌壳治之”“其证虽较伤暑为轻,然失治入里,此又不可以不知也”“冒暑之证,虽谓为轻,亦必须防微杜渐耳”。雷丰特别强调了治疗新感疾病“防微杜渐”的重要性。而一旦病邪入里变重,当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冒湿之病,宜用宣疏表湿法取其微汗,使其湿邪还表而解,毋使其由表而入于里,但如果出现了脘中痞闷、微热汗少、小便短赤等症状,表明湿邪已入于里,则需改用通利州都法。

3 结语

雷丰所论以时病为主,多为季节性常见、多发病,或为瘟疫的小规模流行[16]。雷丰强调祛邪外出、保护正气,多用清热解毒、养阴保津及健脾化湿、清解少阳等法,注重调畅气机,因时因人辨证用药[17]。

对于新感病证,雷丰指出:“所伤之新邪,感之即病,与不即病之伏气,相去天渊,当细辨之。”(《时病论·卷之二·春伤于风大意》)雷丰主要是区分轻重浅深和辨别兼夹邪气,分辨不同病证,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拟方用药时需考虑到患者的体质状况、兼夹证候等,需时时关注病势发展,否则容易失治入里。

雷丰论述的伏邪发病与前代医家相比,并不局限于伏寒之温病,而是全面涉及了伏风、伏暑、伏湿、伏燥、伏热等诸种邪气,对六淫伏气致病规律探讨较为深入,对临床同病异治的鉴别诊断也具有一定价值[1]。对新感病证的治疗,则充分考虑了时令气候、病因病机、病证兼夹、患者体质、病程病势等因素。雷丰对伏气病和新感病治法的研究,对今天临床治疗外感热病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1]李董男.《时病论》外感时病病因发病认识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40(2):119-121.

[2]雷丰.时病论[M].北京:中国书店, 1986.

[3]柳亚平.《时病论》对《内经》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扬[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都: 2012.

[4]柳亚平.浅谈雷丰《时病论》中的伏气学说[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5(6):51-52, 59.

[5]柳亚平.《时病论》对运气学说的发挥及其运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7(1):21-23.

[6]吴振.试论《内经》“秋伤于湿”[J].山东中医杂志, 2015,34(7):491-492.

[7]张弛,宋乃光.《时病论》治咳法的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7(9):589-591.

[8]王亚晗,王兴臣.论雷氏透达膜原法治疗湿疟[J].中医药通报, 2014, 13(1):19-20.

[9]余达,杨坤.雷少逸《时病论》透邪思想浅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 21(2):6-7.

[10]盛海忠.《时病论》表证解表法探析[J].陕西中医, 2014,35(4):497-498.

[11]鞠煜洁,苏颖.论雷少逸时病辨治特色[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3(5):1-2.

[12]李董男.《时病论》伤寒温病瘟疫辨治思路探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19(4):45-49.

[13]郑秋霞.关于《时病论》的文献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4(5):644-645.

[14]李燕村,张伟.《时病论》对《黄帝内经》“三因制宜”思想的继承与发挥[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23(1):31-32.

[15]何汝强,李廷保.清代名医雷丰治疗时令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研究[J].中医研究, 2014, 27(7):61-63.

[16]黄玉燕.中医疫病传变规律探讨[J].中医杂志, 2014,55(2):157-160.

[17]李董男.《时病论》知时论证辨证思路[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2(2):221-224.

猜你喜欢

邪气病证风邪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幸福来自感动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别轻易拔罐刮痧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