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绩溪蚕桑文化内涵

2018-03-20胡在进张媛

蚕桑茶叶通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绩溪徽商蚕桑

胡在进 张媛

(绩溪县农业委员会 245300)

1 蚕桑与徽州文化

“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也是徽文化所倡导的精神。这里的“天”是人文的,更是自然的。人不仅从自然界得到物质供养,要顺应自然规律,道德精神与其他一切活动都要同自然达到最高的统一。古徽州的村落聚族而居,翠竹绿树掩映,白璧青瓦马头墙、水口园林都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在古老蚕乡,除了徽派建筑直观透发出浓厚的徽文化气息,蚕桑产业同样诠释着“和谐”的文化精神。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蚕乡人民没有屈服于自然,并且找寻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绩溪适宜栽桑养蚕的区域广,桑树种植能挖掘利用多种土地资源,不与粮油争地,茧丝生产出的各种产品绿色、纯天然、无污染。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桑农并没有以破坏自然为代价一味地索取,而是在发展中一直寻求与自然的对话。桑农们懂得绿色循环保护生态,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擅用蚕的排泄物做绿色肥料重沃土地,蚕桑生产纯自然的良性循环成为了徽文化的特色。

2 蚕桑与徽商进取精神

作为十大商帮之一的徽商,十二三岁即出门做学徒学习经商,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典当行,颇具垄断之势,丝绸业就是徽商主要经营范畴之一。徽商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清初期,棉织业十分发达,徽州籍商人最为活跃,康熙三十二年《苏州府永禁踹匠齐行增价碑》记载,苏州城有81家布号其中徽商30家。在无锡徽商还设以棉花换取棉布的牙行,徽商称无锡为布码头。“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作为徽商中的重要一支绩商,在地少人多的地理环境下因地制宜,以经营特产为主,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当时更是操纵着江浙的商业,专营丝、茶出口,并在光绪八年(1882)在上海开办蚕丝厂;湖畔诗人汪静之的祖父也是靠丝茶生意起家的。桑蚕通过一代代坚忍不拔的徽商沟通着徽州和外面的世界,丝绸沟通了中外的文化。桑蚕产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产业形式,它更是精神、文化交流与传承的桥梁。绩溪著名的徽杭古道坐落在皖浙两省的交界处,是我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徽州商人就是从这里把盐、茶、蚕和山货交流到外地,徒步走出了一条饱经风霜的经商之路。这条全长17公里的蜿蜒山路见证了古时候徽商不畏艰险外出经商的历程,它连接着杭州、湖州等地,被誉为徽商和浙商之间的“丝绸之路”,是地处内地的古徽州联络沿海商埠的重要途径。

3 蚕桑与勤劳忍耐的徽州女人

提到徽商不得不提到徽州女人,徽商曾称雄数百年,支撑徽商发展史的徽州女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不能忘记的。千百年来,徽商的儒雅与诚信,徽州女人的坚韧与贤德为世人称道。因为地理条件恶劣,人多地少、经济落后,徽州男人只有成批地少小离家,出外做生意,女人们除了要照顾家庭之外,还要担负起家中必须的劳动作业。采桑养蚕是徽州人特别是绩溪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男人们出外经商,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经营出最大的成果就成为了徽州女人赋予自己的责任。徽州女人多擅植桑养蚕,从栽桑养蚕到缫丝剥茧,从丝到绸,是农妇们不断劳动的过程,也是文化不断提升的过程。绩溪的丝绸织物图案生活气息浓,孩童的衣物上多绣有动物图样,寄予了徽州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母亲希望孩子活泼成长的美好愿望。“春蚕到死丝方尽”,蚕把吐丝的职责留到生命的尽头,徽州女人如同她们自己精心培育的蚕一样,默默无闻、呕心沥血,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家庭。她们用自己的勤劳将丝绸与绩溪的山水相通,恬淡、朴实的田野、村庄和传统的贤德也赋予丝绸更多意义。

4 蚕桑与崇文重教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相当重视教育。“重教崇文”理念使徽州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绩溪私塾遍设,社学林立,县学充分发展,书院众多,所谓“十户之家,不废诵读”。徽州最早的书院——桂枝书院由绩溪人胡忠在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创办于“邑小士多”的绩溪。徽州村落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享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人尽其才。除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外,极具实用价值和职业教育价值的教育内容是徽州教育的另一特色。清乾隆知县王锡番就将嵋公书院改建为敬业书院,引种桑树,讲授蚕桑技术,推动了绩溪蚕桑业的持续发展。之后建立起的多所职业学校中,蚕桑班都是其重点特色专业,为蚕乡培养了专业的蚕桑技术员。经济的发展让徽州人重视教育、重视文化建设,教育发挥出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徽商驰骋商界多年不败的重要原因。1970年县“五·七”大学设立蚕桑班,培养了大批蚕桑专业技术人员。

《蚕桑茶叶通讯》来稿要求

1、来稿要求主题突出,论点明确,文句精炼通畅,分段明晰,通过E-mail以附件形式、word文件格式发送电子文稿至编辑部邮箱csct@chinajournal.net.cn。

2、来稿篇幅一般3000字左右,综述性文章、研究简报、技术论文,须撰写中文摘要(100~200字)、关键词(3~5个), 并附参考文献。

3、章节及层次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多层次编号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无小圆点,如“1”“1.2”“1.2.3”等,并靠左顶格书写。文中列项说明的编号前留二字空,编号依次采用“1)”“2)”“3)”、“①”“②”“③”、“a.”“b.”“c.”序号,必要时可用汉字次序语。

4、来稿中的图、表要简明清晰,具有自明性。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表示,排在正文首次提及之后,文字部分避免罗列与表重复的数字。表格编排采用三线表,不带竖线,可加必要的辅助横线,Word制表功能绘制。

5、参考文献应按照GB/T7714-2005标准著录,请以公开发表的图书报刊为限,采用“顺序编码制”,于篇末方括号标引编排。摘引他人论著,正文引用处的段末或句末须将参考文献序号以“上标”格式标出。联机文献须后缀引用日期和访问路径。

6、用国家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如面积用hm2、m2等;质量用t、kg、mg等;表示浓度的ppm一律用mg/kg或mg/L;能量用kJ或J。本刊将对录用的稿件作必要的修改,如不同意,请投稿时予以说明。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7、本刊稿件编审周期为2周~4个月,如4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的修改意见或录用通知,作者可另行处理。刊物出版后,本刊将付一次性稿酬(含其他出版物),并赠样刊。本刊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稿底,为了作者信誉,请勿一稿多投。

8、来稿请附注第一作者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科技项目论文须注明课题来源、名称和编号,可优先发表。

猜你喜欢

绩溪徽商蚕桑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论“新徽商”的定义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