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进展

2018-03-20雷凯悦杨东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梅花针面肌电针

雷凯悦,杨东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面肌痉挛又称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1],属周围神经类疾病,是面神经支配的一侧面部肌肉反复发作性不随意收缩,症状由轻度眼睑周围的痉挛再到中度抽搐,最后可能引起Meige综合征。HFS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心情紧张、情绪激动、精神疲劳等因素可诱发本病或加重[2]。在美国和挪威平均患病率约达1/10 000[3]。 目前西医认为HFS的发病机制存在两种假说:“短路”和“点燃”[4]。但仍然不可明确具体的致病机制。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MVD治疗、手术治疗、药物(如A型肉毒毒素)注射、药物(如镇静类、抗癫痫类)治疗[5]、采用脉冲电流刺激[6]等,但治疗效果不佳,仅对部分病例有效,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易反复发作。现就近十年来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普通针刺手法

传统针刺手法一般采用缪刺、巨刺、透刺、齐刺、扬刺法等,如王洪国等[7]采用巨刺地仓、颧髎、下关、太冲、合谷;配穴取风池、百会、气海、肾俞穴,在穴位的基础上进行捻转提插,加强得气,提高治疗效果,对比普通针刺,有效率分别是97.9%,83%。贾翠霞等[8]采用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8例,对照组有效率84.2%,治疗组总有效率94.7%。现代针法多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减轻症状,减少痉挛次数,成为一种临床提供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如金英丽等[9]将本神、神庭作为针刺主穴,可以安神定志治疗本病,明确了此针法的安全性,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50.0%。杨俊生等[10]采用平衡针法,以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为理论,在临床治疗39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5.37%。袁涛等[11]采用矩阵针灸(将四神聪穴各旁开2寸和太阳穴后1寸与耳尖平行处的头颞穴、风池穴共8穴组成矩阵穴方)治疗46例面肌痉挛,配患侧颊车、地仓、攒竹,以对称平行针刺法,进针后得气,留针30 min,对照组为普通针刺,总有效率治疗组92.00%,对照组71.43%。孙彦奇等[12]单独选取督脉穴治疗本病50例,总有效率94%。根据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督脉为一身之总脉,可调畅气机,调整阴阳,养血祛风从而达到治病目的;闫支花等[13]首次应用撮刺法治疗 37 例面肌痉挛,总有效率 100%。

2 特色针刺手法

2.1 电针疗法 曹莲英等[14]采用电针疗法,电流强度慢慢加至患者最大可承受程度后,再将频率调至20 Hz,面部肌肉呈持续痉挛状态,这样对面部肌肉可以连续均匀的刺激,治疗组有效率95.6%,优于对照组的75.6%。张慧等[15]采用透穴手法再加以电针,通过1针透2穴,加强刺激程度,如百会透曲鬓,临床中有效率为85%。夏粉仙等[16]采用高频电针方法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病效果。普通针刺加上电针,既抑制了面神经的异常兴奋,也可以抑制抽搐的发生频率次数,更好地发挥了腧穴的良性调整作用,提高了治愈率。

2.2 头针 徐利飞等[17]根据头部反应区采用微针治疗本病50例,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72%,根据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指标变化,得出治疗面肌痉挛采用头针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状态而得以治疗疾病。方向东等[18]通过头针治疗本病33例,总有效率为93%,同时证明了通过使用头皮针的治疗可以刺激大脑皮层,可促进周围神经的修复、再生和激活。桑鹏等[19]同样采用头针治疗,与电针结合使痉挛部位肌肉得以快速松弛,提高疗效。

2.3 火针 钱洁等[20]采用火针温通法治疗本病60例,将火针和普通针刺作对比,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0.0%,针刺组为63.3%。

2.4 腕踝针 张新成等[21]根据经络的“根本标结”与腕踝反应区分布,采取腕踝针治疗24例总有效率67%。

2.5 耳针 马小平等[22]采用耳穴揿针埋压治疗74例本病患者,与口服西药组对比,埋针组有效率为85.7 %,西药组为50.0 %。王民集等[23]采用耳穴贴压配合留针法治疗80例面肌痉挛患者,与普通针刺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0%。由此看出,耳针疗法是通过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在其耳廓对应的信息反应区域,刺激这些区域(穴位)来调整五脏六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可以改善面部血管痉挛,促进周围神经的修复、再生和激活[24]。张丽丽等[25]通过将普通针刺、西药口服卡马地平、耳针疗法得出结论,耳针治疗从病程,疗效方面相比较优于前两者。

2.6 灸法 张瑜等[26]用雷火灸配合普通针刺与西药作对比治疗60例本病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0.00%、66.67%,由此得出结论: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将雷火灸的火力作用下直达病所,渗透力强。邵欣等[27]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本病68例患者,将热敏灸与普通针刺对比,治疗4个疗程之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82.4%。热敏灸能够提高下关、翳风等穴位特异性反应,达到镇静解痉、疏风理血的作用。徐拥建等[28]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32例面肌痉挛患者,总有效率97.3%,高于浮针与电针疗法的总有效率。

2.7 穴位埋线 叶立汉等[29]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本病患者25例,选取患侧迎香,健侧合谷,双足三里等与电针组、西药组对比,比较治疗前后的痉挛强度与频度可知,穴位埋线组明显优于另外2组。

2.8 放血疗法 吴国良等[30]根据辨证分型,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本病60例,总有效率为 95.0%。何乐中等[31]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配合耳尖放血与口服西药作对比,总有效率分别为94.3%,65.7%。放血疗法可以清热泻火、平肝潜阳、解痉缓急,有效的减轻痉挛导致肌肉产生的拘紧感。

2.9 梅花针 梅花针叩刺简易且收效良好。程燕等[32]梅花针叩刺面肌痉挛患者30例,显效率为60%,有效率为40%。梅花针扣刺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面肌痉挛的患者局部气血瘀滞,配合毫针效果明显,续百红等[33]认为面肌痉挛多因风寒客表,或风阳上扰。局部穴位梅花针叩刺,直接作用于皮部,改善了局部微循环,面神经得以滋养,有“血行风自灭”之意。

3 综合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为了更加有效快速治疗,而选用2种或者2种以上的方法共同治疗。夏玮等[34]采用新方法治疗本病40例,将腹针与热敏灸相结合,并且针刺风池穴,腹针“引气归元”法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而热敏灸将对穴位敏感点进行经气传导,有效率95%。陈春梅[35]同样使用热敏灸,同时配合太极刺的环形点刺和头颈部的推拿进行治疗,与普通针刺配合悬条灸对比,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66.7%,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心理压力。杨军雄等[36]采用三焦针法并配合拔罐疗法治疗80例本病患者,治疗组有效37例,对照组有效30例。郭伟[37]将穴位贴敷与普通针刺相结合与口服西药作对比治疗72例本病患者,结果针刺与穴位贴敷复发率低,明显优于西药。徐国栋等[38]将穴位注射配合电针与普通电针对比,有效率分别为97.78%、72.09%。李文坚等[39]将针药结合,采用坠刺法与镇肝熄风汤合用与口服西药对比,临床有效率分别是84.8%和62.5%。陈恒娟[40]将排刺与按摩相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2.3%。罗会等[41]采取缪刺法加艾灸合并西医治疗126例面肌痉挛,与单纯口服西药作对比,有效率分别是87.5%,81%。

中医学中,面肌痉挛属于“筋惕肉哨”“筋急”“痉症”等范畴,其病因气血虚弱为本,风痰瘀为标。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或经脉空虚,风邪内侵;或肝阳化火生风,循行上扰;或肝肾阴虚,阳亢风动;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等。治疗面肌痉挛所用到的腧穴,一般会起到镇肝息风,养气补血的作用,阳明经和厥阴经经脉应用较广泛。

综上所述,为了寻找到一种治疗面肌痉挛更为有效的方法,各位医家从针灸手法、针具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研究,且各项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面肌痉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从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观察,针刺治疗被大家广泛接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研究更加严格化,今后应当统一疗效标准、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设计方案当需更加严谨,严格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行有效地研究。本病易复发,故更应加强随访管理,以明确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梅花针面肌电针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梅花针叩刺增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