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思想:实施“深度课改”的灵魂

2018-03-19袁志明

甘肃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思想新课程改革灵魂

袁志明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教学思想;灵魂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3—0078—01

对一线教师而言,“课改”的实质就是“改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的改革。这个改革,我认为首先必须是教师教学思想的改变、教学观念的转变,即要在认识层面发生改变,其次才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本文就许多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出现茫然、出现困惑的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课改中出现困惑的原因

近几年,各地、各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大都致力于“课改”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全国涌现出了名目繁多、眼花缭乱的“课改”模式。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发现好多教师感到无所适从:“不改”,担心自己落伍,招致批评;“改”,又觉得自己心里没底,不会改。死套别人模式又害怕自己“过线”,引来非议。因此,有的老师“教学思维乱了”、“教学越来越没有章法了”、“不知道课该怎样上了”……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是这些老师没有理解“课改”的思想和实质,缺乏对“课改”的理性认识。他们头脑中的课改,更多只是关注形式层面的东西,而没有真正去领悟先进经验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再研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创新和升华。

二、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深度课改

有人曾说,有的教师用昨天的观念和方法来教育今天的儿童,让他们去适应明天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因此,要进行深度课改,笔者认为必须要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课改。比如,我们来梳理一下“课改”在全国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模式,他们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一个指导思想是相同的。成功的模式有: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蔡林森校長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等等。所有这些地域各异、名称不同的模式,都含有共同的教学思想,那就是课堂上都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都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都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围绕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学环节;都突出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和学生问题的解决;都强调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主动性的发挥、潜能的挖掘,这些共同点恰好说明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教育思想对于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拥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更好地实施深度课改。

三、怎样才能拥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1.课改过程中学习先进教学思想和经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学习借鉴,研究适合于自身和自己的学校与学生实际的更好的方法,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当然,这里的“学”是带着问题“学”、是有思考的“学”,而不是看到别人和我们有不同的地方自己心里先没了主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特长吸收自己最需要的“那一瓢”,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课改最本质的思想、理念,回到原点,认清课改实质。

2.要结合自己实际,理解课改中教学过程设计的思想内涵。通过上面归纳分析的名称各异的教改模式,我们会发现除了包含“以学生为主体”的共性外,还包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精讲多练,当堂达标”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思为主攻”的教学思想。之所以将“学”放在“教”之前,是因为:一是有课本或学案这一学习载体,一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通过自学掌握,教师没必要再讲,而且教师此处的 “讲”只能起挤占学生学习时间的消极作用;二是“学然后知困”,学生学了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产生困惑,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困惑的释疑恰恰就是能力的提高;三是学后再教,使教师的“教”有了更为明确的针对性,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而教,而且是针对学生自己经过思考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教,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四是“教”为主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组织、设计、引导、启发、指导的作用,当堂训练或当堂检测,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能力,也是为了学习目标的当堂落实。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课改实践中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教学目标设计和达成的思想内涵。课改要求的课堂不是老师“不讲”,也不是说单纯的“少讲”,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高效”。而“高效”主要体现在“学习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是否有效达成上,这也就要求课堂教学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才是课堂教学高效的体现。所以,该学生自己做时要给足时间,该教师指导时教师的讲解要清晰透彻,点拨既要切准要害又要恰到好处。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建设创新型学校实践研究——以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为例》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 GS[2016]GHBZ005)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教学思想新课程改革灵魂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革新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灵魂树 等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