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2018-03-19江西省兴国县第五中学汪勤燕

数学大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式创设情境

江西省兴国县第五中学 汪勤燕

所谓教学模式其实就是用来对课程规划、教材取舍、教师行动的一种指南,它的存在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当然,在真正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模式是有指导意义的,应当因学生、课堂环境而变化,需要创新发展,绝不是一种作茧自缚。怎样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发展呢?

一、创设发展学生思维的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所授课的内容特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创设质疑的情境,这种质疑情境是由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演绎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是由已学过的知识拓展出来的问题;可以是对新的知识通过交流思考而化解的问题;可以是对一类概念在归纳总结中提出的质疑方案;可以是对做过的习题出现错误的探究……所有创设的教学情境都是以辅助学生的思维为目的。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内容时,创设这样一个引入情境:师:某课桌断掉一条腿(可以提前搬进教室一张课桌),约6cm,能否用一张大纸折叠数次后将它垫起来?

学生质疑:“可能吗?可能教师在开玩笑吧!”

师: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mm,也就是0.01cm,计算一下,折叠多少次就可以达到6cm呢?

学生好奇,有兴趣,思考“需要600张纸叠加起来”,因此愿意尝试、交流、探究规律:

折叠1次:1×2,

折叠2次:1×2×2,

折叠3次:1×2×2×2,

……

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无疑可以让学生为了需求而带着浓浓的兴趣去探究新的知识,经过质疑、解疑,达到了创新思维的目的,就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引导启迪学生心智的实践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进程中,总在不断地涌现规律、定理、公式。如果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何让学生能够揭示出现的数学规律、定理、公式的本质呢?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究、观察、分析,然后将知识进一步归纳、拓展、迁移,循序渐进地解决相关疑问。在课堂上,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和学生一起互动、探究;在与对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地促进和提升知识内涵,使质疑层面不断深入。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让学生记住“三角形的面积为底边与其高的积的一半”不是很容易,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于是,可以让学生用剪刀、纸片剪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剪裁和拼接,得出相应的公式。学生思考的方法是: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如图1)沿底边上的高剪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再按照图2的形式拼接在一起构成一个长方形,这样,三角形面积的公式通过自己亲力亲为做出来,今后的日子里自然是记忆犹新。

图1

图2

经过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实践过程,有了尝试,有了成功的体验,数学的思维就会潜移默化,数学素养也会水到渠成。

三、搭建互动团队的整合平台

数学知识宽泛而深奥,学生对新知的吸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尝试中获得知识,在归纳、总结中提炼知识。但现代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的传统思维大相径庭,对理论化的数学规律、定理、公式的把握层面是很肤浅的,形象思维发展较快,逻辑思维相对滞后。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进行了大量的讲解,但要求学生去明确这些结论,知晓这些结论在数学结构中发挥的效能,恐怕有点“天方夜谭”。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相近的,但不同的学生的思考角度是不同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彼此可以融合的,因此,在课堂上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一定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教学模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初中教学中绝不能因循守旧。唯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发展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启迪学生心智的实践,搭建互动团队的整合平台,才能让初中数学展现出一个创新的教学模式。

[1]曹树坤.“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6 (35) :14-14.

[2]李存虎.初中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

[3]苏希华.“4+1”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6(6).

猜你喜欢

公式创设情境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