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用户思维”锻造城市发展中的媒体力量
——对《长江日报》媒体融合实践的思考

2018-03-19文/张

传媒 2018年4期
关键词:观察团长江日报市民

文/张 梦

媒体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信息传播不可或缺的主要载体和展示平台。市民是城市的居住者、缔造者和见证者,也是媒体最直接、最广泛、最忠实的“用户”。媒体不仅为市民呈现日常生活的场景,还记录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构建了市民之于城市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媒体与城市共生共荣:城市,因传播而有意义;媒体,让城市更加美好。在转型与融合的道路上,如何树立形象、做好宣传,构建城市文化内涵?如何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打造新型融合产品?如何利用资源、做好服务,获得更多话语权?如何抓住契机、扩大影响,提高舆论影响力?《长江日报》作为武汉市委机关报,近年来,以“用户思维”积极探索媒体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权威报道,用活动搭建融合平台,参与城市发展和治理等多元化途径,在满足用户需求、凸显媒体责任、构筑文化内涵、调动战线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锻造城市发展中的媒体力量。

赢得“民心”,凸显城市传播中的媒体责任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有话说却无人听”的尴尬局面;而读者则从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成长为主动消费信息的“用户”,掌握着“想看就看、想看才看”的主动权。传统媒体和受众的关系在“用户思维”的主导下,从“我发什么,你看什么”变成“你想看什么,我就发什么”的状态。用户对于媒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用户的核心在于“用”,用户思维的核心在于媒体要能够吸引、聚集、服务、留住并影响用户,即所谓的赢得民“心”。做好城市形象宣传,增强城市文化内涵,见证城市建设发展,是媒体的责任和价值所在,这离不开“用户”的沉淀,也离不开传播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传播方式上,传统媒体要对用户有用,能洞悉用户所想,可满足用户所求,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在城市传播中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进而凸显媒体责任。

传统媒体凭借优秀的采编团队、雄厚的媒介资源和权威的新闻报道所铸造起的媒介公信力和影响力,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媒介竞争中的资本和保障。2017年,武汉发生了长江新城公布选址、世界军人运动会誓师大会、“九桥一隧一路”取消E T C收费、留汉大学毕业生三大新政等关乎市民生活、城市发展的重大事件,《长江日报》以迅速、全面、权威的报道满足了用户关切,凸显了媒体责任,提升了武汉的城市形象。以“留汉大学毕业生三大新政”为例,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于2017年10月11日率先推送有关落户、住房、收入三大新政的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以上;10月12日,《长江日报》前三版对新政进行权威解读;微信公众号连续四天推送6篇文章,分别从大学生的疑问、企业的建议、媒体的关注、专家的解读等角度全方位呈现。10月13日,武汉市招才局、市公安局、市房管局、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来到长江网,在线解答网民有关提问,2个多小时的时间,近3000名网友关注,在线提问200余条。

《长江日报》在不断用权威报道铸造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注重创新传播方式,利用移动直播最大限度吸引、满足用户,在城市宣传中做出特色和高度。2017年11月8日是中国第18个记者节,为展现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武汉各行各业的新气象、新作为,《长江日报》派出10路记者,奔赴武汉市各行业的最基层、最前线,打造了“记者节他们10小时不间断直播 带你看最新最i n的武汉”的特色直播。直播中,记者带着市民走进高校,漫步东湖绿道,登上武汉最高楼绿地606,参观“红色物业”社区,见证精准扶贫、能人回乡,直击“万民警察进社区”,探访杨泗港大桥工地,目睹神龙三厂的生产线,感受全国最大的网络安全基地打造进程,去斗鱼T V直击直播领域“独角兽企业”风采,生动展现武汉人为新时代新目标砥砺前行、共同奋斗的场景。截至当日21:30,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直播“神秘的武汉八秀村发生了什么大事?”,点击量突破13万,点赞近两万,位居当日10路直播中的第一位。

分享“民生”,构筑城市发展中的文化内涵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指导思想,《长江日报》“市民大讲堂”活动和专栏应运而生。《长江日报》联合武汉市民之家,于每周六举办一期“市民大讲堂”活动,邀请城市中有梦想、有奋斗的普通市民分享精彩人生,将每一位市民独有的“小故事”凝练成城市特有的“大文化”。

活动自2013年11月2日首次开讲以来,至今已开展180余期。与之联动的《市民大讲堂》专栏,在《长江日报》持续刊发,荣膺第26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类一等奖。“市民大讲堂”除定期举办活动、发布专栏外,还格外重视新媒体传播,每期活动录制视频,在长江网上播出。2017年7月起,“市民大讲堂”整合一报一网的各类资源,扩大新媒体宣传平台,开设多种征集主讲市民和听众的网络渠道,利用P C端、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开展与活动相关的信息发布和宣传工作,构建了由活动向平台延伸的媒体融合生态圈。11月4日,市民大讲堂第185期推出“党的十九大特别分享系列”,党的十九大代表蒋扣分登台,与蔡甸区十几个街道社区的200多名居民面对面讲述她从一位“80后”环卫工人成长为蔡甸区城管委环卫中心保洁一公司副经理的历程,并结合自己参加十九大的感受,与居民共话新时代基层工作的所作所为。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响起近30次掌声和喝彩,场面十分感人热烈。

《长江日报》将参与“市民大讲堂”的普通市民看作渴望分享的“用户”,以构筑城市文化内涵为目标,以“市民讲、市民听、分享精彩人生”为定位,将“朝着市民讲、灌给市民听”的传统风格变为“鼓励市民讲、邀请市民听”,成功打造了以市民为参与主体,旨在传递正能量、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全媒体平台。《长江日报》以自身影响力、公信力以及雄厚的媒体资源为基础,通过活动、报纸专栏以及新媒体的线上线下联动,给市民搭建了分享精彩人生的舞台,为城市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力量。“市民大讲堂”从“定位—目标—开展—传播”的立体推进过程,也是逐步聚集用户、构筑文化的过程。《长江日报》利用自身传播优势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彰显了《长江日报》始终以“用户思维”推进媒体融合,发挥媒体力量构建城市文化内涵的决心。

激活“民情”,焕发城市建设中的资源活力

“市民观察团”是《长江日报》推出的一个以市民参与为主导,旨在激活市民对城市的感情,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城市与市民积极互动的全媒体平台。为响应武汉市委市政府“复兴大武汉”的号召,贯彻“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城市精神,《长江日报》积极调动各路记者的战线资源,为“市民观察团”活动精心挑选、安排场地,通过带领市民进入城市发展的第一现场,来激活广大市民“城市主人”的热忱及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感情。市民观察团每期活动面向在武汉生活的市民征集“团员”,团员将获得三重机会:率先体验城市新近完成的重大设施,探秘城市复兴中不为人知的火热现场,监督建言城市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长江日报》市民观察团走进军运会场馆“东西湖体育中心”

2016年3月27日,黄陂区盘龙城遗址公园成为“市民观察团”首发站,29名团员提前探访武汉“城市之根”。截至2017年9月30日,“市民观察团”活动已开展35期,发展团员近千名,足迹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圣火将于2019年10月在武汉点燃,武汉将新建、改造共31个场馆(场地),计划在2018年12月底基本建成。从2017年8月30日起,“市民观察团”围绕军运会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探访活动,邀请市民先后参观了东西湖体育中心、运动员村、帆船公园、网球中心,以及承办射击、跳伞、柔道、跆拳道、足球比赛等在内的10个在建场馆的施工进度,率先为军运会揭开神秘面纱。为落实“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助推城市创新驱动发展,“市民观察团”倾力打造“百万大学生看武汉”系列活动。11月4日,来自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30名同学首次走进特警基地,参观训练营,登战车、摸真枪,体验特警的日常工作。

“市民观察团”每期活动通过长江论坛发布预告,提前征集团员,活动当天派出由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直播记者组成的“三人报道团”及其他工作人员,带领20多名团员深入现场。活动过程在今日头条号上全程直播,次日在《长江日报》“市民观察团”专栏刊载图文报道和团员感言,并由长江网开展网络宣传与推广,形成文字、图片、直播三位一体的全媒体报道。《长江日报》发挥自身优势,盘点城市资源和媒体资源,不断吸收城市中的新鲜“用户”,将“市民观察团”打造成有速度、有热度、有态度、有温度的全媒体平台,让市民了解城市变化、供媒体谱写城市发展。

倾听“民意”,提高城市监督中的服务质量

如何让市民和政府之间建立起更加积极、健康、稳定的关系,始终是媒体在城市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命题。媒体要参与城市治理,搭建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倾听、收集群众的声音和意见;要成为公共利益博弈平台,让各方利益主体通过博弈达到平衡;要善于运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提高城市监督的效率和质量。网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武汉城市留言板”就是《长江日报》“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而打造的“智慧型”媒体融合互动平台。

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城市留言板”于2017年4月28日在长江网正式上线,武汉市117个办理单位在线驻守,对网民留言进行及时接收、限时办理并公开回复。5月11日,武汉市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对“1234 5”市长热线、阳光信访平台、长江网“城市留言板”、110联动服务等网上服务职能进行整合,采取“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T2O集中受理群众诉求,避免部门“踢皮球”。9月7日起,网上群众工作部在武汉城市留言板启动“在线轮值”工作机制——117个入驻单位轮流通过长江网在线值班,随时回答网民提问。网上群众工作部自成立以来,共受理群众投诉、建议、咨询等29万余件,按期结办率达99.41%,群众满意率83.06%。

“武汉城市留言板”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宗旨,用“网上办”“马上办”提升群众获得感。网民可留言反映问题、查询办理进度、评价回复满意度;政府可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动态、与群众实时互动,力争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城市留言板覆盖微信、手机APP、电话、短信等多种平台,构建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网上群众工作体系,成为兼具办事、互动、媒体功能的高效率、高质量服务平台。2017年10月,一位来武汉读研的学生在城市留言板讲述了其租房遇到问题中介,损失2000多元的遭遇后,凌晨2时8分收到武昌区的回复,让当事人倍感安慰;国庆长假前3天,共计170余条网民留言收到办理回复,不少留言是1天内就及时处理。此外,《长江日报》开设了《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专栏,每日报道已成功受理的典型案例,每周推出“民情数据排名周报”专版,进行舆论引导。11月,新华社《半月谈》点赞武汉城市留言板,通过集中受理群众各类诉求,全程督办推动“马上办”,分析数据破解共性难题,形成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系统机制。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指导意见。从传统形态下的报纸到融合形态下的产品,传统媒体正围绕“用户思维”,通过既生产优质内容、又打造创新平台、同时提供特色服务来凝聚和发展用户,构建城市发展、媒体责任及用户需求三者的积极互动关系。坚守社会责任、服务公共利益、延伸媒体价值、打造城市品牌、构建主流文化、以“用户思维”锻造城市发展中的媒体力量,应是媒体让城市更加美好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办法。

猜你喜欢

观察团长江日报市民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独特视角诠释改革开放40年变化——以《长江日报》“回望为了奋进”报道为例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地方媒体参与国家叙事大有可为——长江日报讲中国故事力作频出
“意义”的问题所在
阿盟观察团继续留在叙利亚
本期导读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