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临床观察

2018-03-18杜学俊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中医

杜学俊

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等减轻疼痛,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审因论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治疗可短暂缓解疼痛,但不能根治,且副作用较大,中医治疗标本兼治,不容易复发,有独到优势。

关键词:中医;辨证分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5-0050-02

凡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痛经是妇科中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是指因盆腔器质性病变而致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盆腔炎等,多见于中年女性。原发性痛经(以下简称痛经)是功能性的,部分患者可伴随头痛、乏力、恶心、腹泻等但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占痛经的90%以上,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本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受到临床及学者的关注。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取得一定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门诊妇科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痛经患者120例,其中已婚40例,未婚80例,年龄在14~30岁之间,平均年龄(231±273)岁,病程1~10 a,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年龄14~29岁(平均227±293)岁;观察组60例,年龄15~30岁,(平均245±263)岁,2组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与纳入标准诊断标准依据《妇科疾病诊断标准》[1],①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影响工作及生活;②妇科及B超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症候分型参照《中医妇科学》[2],将符合诊断标准,自愿参加实验者进行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3 .排除标准1)月经周期、经期不规律者;2)经检查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发育不良、子宫极度扭曲等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者;3)合并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者;4)患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依从性较差者。

1. 4 .治疗方法

1 .4. 1. 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或前列腺素拮抗剂,痛经发作时用消炎痛25mg,每日3次或布洛芬,严重者给予镇静剂或镇痛剂。

1. 4 .2. 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在治疗时,以隔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为主进行加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皮、香附、各10 g,元胡15 g,五灵脂6 g,甘草6 g组成,同时还要辨清气滞、血瘀轻重的不同,气滞甚于血瘀者,腹胀甚于腹痛,常有两胁痛或经前乳房胀痛,可酌加香附、枳壳的用量,血瘀甚于气滞者,痛甚于胀,疼痛明显,着加三七、益母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以二者常常并见。此类患者临床最为多见,可以嘱其用月季花、玫瑰花适量代茶饮以配合药物的治疗。小腹伴前后阴坠胀不适者加升麻3 g,柴胡10 g升阳行气;肝气犯胃伴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6 g,陈皮15 g和胃降逆;肝郁化热,心烦口苦,可加栀子6 g,郁金10 g;寒湿凝滞型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黯有块,或伴畏寒身痛,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沉紧。治疗以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由当归、川芎、赤芍、没药、蒲黄、肉桂、五灵脂各10 g,艾叶、小茴香各3 g,干姜6 g,元胡15 g组成,若伴四肢冰冷、冷汗痛甚,加巴戟15 g,细辛3 g,附子5 g,回阳散寒止痛,若因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引起者可加苍术10 g,薏米20 g,茯苓15 g散寒除湿止痛;对于虚寒性痛经可用《金匮》温经汤养血温通,暖宫祛瘀。由人参、当归、川芎、半夏、麦冬各10 g,白芍各15 g,肉桂、甘草、生姜、阿胶、吴萸各6 g组成,人参单煎,阿胶烊化,其余药物一起水煎,在我国北方或寒冷的季节这型患者多见,这些患者在用药治疗的同时还应增强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适量运动以调畅气血,即所谓“动则生阳”,饮食上少食寒性食物,适当多食一些温热食物如牛肉、羊肉等已使全身温暖,还可用适当的中药浴足,防止寒从脚起;湿热瘀阻型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或伴见带下黄稠,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由丹皮、香附,元胡、车前子各15 g,生地、薏米、白芍各20 g,黄芩、当归、红花、川芎、桃仁、莪术各10 g,黄连6 g组成,车前子单包与其他药物共煎,湿性黏腻,不易速效,这类患者平时可用薏米、木耳煮粥除湿配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主要表現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可伴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治以八珍汤化裁,由当归、川芎、各10 g,熟地、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各15 g,白芍20 g,鸡血藤30 g,甘草6 g组成,益气补血止痛;肝肾虚损型主要表现为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部痠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脉弱。治以调肝汤(《傅青主女科》),由当归、杜仲、乌药、巴戟各15 g,白芍、山萸各20 g,山药30 g,阿胶6 g,甘草10 g组成,阿胶烊化,其余药物共煎,益肾养肝止痛。

以上各型经前7 d开始服用,连服10 d,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

1. 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5 .疗效标准[3]显效:治疗后腹痛等不适症状全部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均未复发;有效:治疗后腹痛程度及全身症状都有所减轻,停药后出现复发情况;无效:治疗后病情没有改善。

2 结果

2 .1. 2组症状缓解时间、前列腺素F2α、β-内啡肽比较见表1。

2 .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3 讨论

痛经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妇女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变化急骤,这时致病因素可乘機侵入,导致痛经的发生。“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本病的根本,痛经的发生与前列腺素F2α受体有关,在子宫肌细胞收缩及舒张方面F2α起着重要作用[4-5]。我国的许多学者还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顾玉凤[6]遵循“通则不痛”的原则,主要以通调气血为主以温经散寒,养血祛瘀,通经止痛为原则,采用温经汤加减治疗65例,取得一定效果。徐丁杰等[7]观察到金匮温经汤可改善盆腔血液微循环,纠正子宫血液灌注情况,减轻机体的微炎症反应程度,激活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有效治疗虚寒性原发性痛经。王昕[8]教授以“右归丸”“少腹逐瘀汤”“温经汤”三方为基础,自拟经痛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国刚[9]通过改善子宫壁对疼痛递质的分泌水平自拟调经汤配合TDP对痛经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在治疗该病上,西医多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等以减低子宫平滑肌张力、松弛肌肉,可暂时取效,但容易复发,且副作用明显[10],尤其是素有胃部疾患的患者服用,可导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胃出血、胃溃疡等,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性。而祖国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有着长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腹痛时间、腹痛程度及相关症状上与单纯西医镇痛镇静治疗进行比较,优势明显,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来佩琍妇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27

[2]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3

[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61-62

[4]张慧珍,山书玲,吴仲鑫电针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血清中SP及PGF2α 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389-392

[5]寇小平,邵莹,卢占斌前列腺素F2α受体与原发性痛经关系[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2):110-112

[6]顾玉凤温经汤加减治疗痛经65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5):16

[7]徐丁洁,张碧溦,杜晨光,等金匮温经汤对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3):64-67

[8]王潇,王昕王昕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启迪[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

[9]于国刚,周瑞江调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212):118-120

[10]朱晓红中药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42例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2016,36:129-130

猜你喜欢

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中医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舒尔经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评价
浅谈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