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蚕“蜀芳×川白”品种特性及饲育技术要点

2018-03-18陈敏熊国林陈谷苏茂科李建君

四川蚕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茧层原种粒数

陈敏 熊国林 陈谷 苏茂科 李建君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 四川 三台 621100)

“蜀芳×川白”是四川省三台蚕种场选育的二化性四眠双限性家蚕品种,具有健康性好、抗逆性强、易饲养、单产高、茧丝质优等特点,适合四川省各蚕区夏、秋季饲养。该品种于2018年3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号:川蚕品种〔2018〕8号。

1 原种性状

1.1 蜀芳

中国系统含多化性血缘二化性四眠品种。越年种卵色灰绿色,卵壳淡黄色,产附平整,单蛾产卵粒数450粒左右。孵化齐一,蚁体黑褐色,稚蚕趋密性强。壮蚕体色青白,体型中粗,斑纹限性,雌蚕为普斑,雄蚕为素斑。各龄发育整齐,眠性较快,食桑旺盛,体质强健,易饲养。老熟齐,熟蚕尿多,上蔟营茧略慢,结中上层茧。茧色白,茧形短椭圆,缩皱中等。发蛾齐涌,交配性能好,蛾尿多,雄蛾不耐冷藏。催青经过10d,5龄经过6~7d,全龄经过22~23d,蛹期经过14~15d,全茧量1.7g,茧层量0.39g,茧层率23%左右。

1.2 川白

日本系统含多化性血缘二化性四眠品种。越年种卵色灰紫色,卵壳白色,产附较好,单蛾产卵粒数400粒左右。孵化齐。蚁体褐黑色,稚蚕逸散性强。壮蚕体色青白,体型中等,斑纹限性,雌蚕为普斑,雄蚕为素斑,雌雄蚕体型有大小开差。各龄发育较齐,对叶质要求适熟,稚蚕遇不良叶和低温发育欠齐,易发生钻沙蚕,眠起较齐,食桑缓慢,体质强健,易饲养。老熟较齐,上蔟营茧快,浮丝略多,结中上层茧,遇低温或过密不结茧蚕增多。茧色白,茧形浅束腰,茧形匀整,缩皱中等。发蛾齐涌,交配性能好,蛾翅有环状花纹,雄蛾耐冷藏,成熟蛾交配,交配时间宜稍长,蛾体大,产卵迟缓。催青经过10d,5龄经过7d,全龄经过24d,蛹期经过15d,全茧量1.6g,茧层量0.39g,茧层率23%。

2 杂交种性状

“蜀芳×川白”越年种卵色灰绿色,卵壳淡黄色,克卵粒数1800粒左右,克蚁头数2250粒左右;“川白×蜀芳”越年种卵色灰紫色,卵壳白色,克卵粒数1700粒左右,克蚁头数2150粒左右。正反交孵化齐一,实用孵化率98%以上,稚蚕趋光趋密性强,各龄发育齐,眠性快眠起齐,壮蚕食桑旺盛,生长发育快,体型中等,体色青白。老熟齐一,熟蚕尿多,结中上层茧。茧色白,茧形椭圆匀整,缩皱中等。茧层率23%,茧丝长1250m左右,纤度2.5左右,鲜茧出丝率17%以上。

3 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3.1 常规技术催青,催青后期转青(己4)时注意高温保护和黑暗处理,防止生种和再出卵发生。收蚁时间不宜过迟,防止蚁蚕过度饥饿虚弱。

3.2 稚蚕期注意温湿度调节,1~2龄27~28℃,3龄26~27℃,4~5龄25~26℃,用桑适龄适熟,减少小蚕和钻沙蚕发生,并做好严格消毒防病和各龄眠起处理工作。

3.3 壮蚕食桑旺盛生长发育快,注意饱食与蚕头稀密,加强通风排湿,保持蚕座干燥。

3.4 老熟齐涌,防止上蔟过密,熟蚕尿多,注意蔟中通风排湿,蔟中温度25~25.5℃,待茧形成用24℃保护。

3.5 蛹期保护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蛾体成熟交配,川白交配时间宜稍长。

3.6 根据斑纹限性,可在幼虫期进行雌雄蚕分开饲养和上蔟,种场可调节雌雄蚕饲养比例和减少制种鉴蛹用工,农村专养雄蚕,提高蚕茧品质,增加收益。

4 出库开差与饲养比例

繁育该品种时,川白的原种早出库、蜀芳的原种迟出库,出库开差2d。原种出库、饲养比例蜀芳:川白为1:1.1。

5 浸酸标准

中系即时浸酸液温46℃(115℉), 盐酸比重1.075,时间5min;冷藏浸酸液温47.8℃(118℉), 盐酸比重1.092,时间6min。日系即时浸酸液温46℃(115℉), 盐酸比重1.075,时间5min30s;冷藏浸酸盐酸浓度47.8℃(118℉),比重1.092,时间6min30s。

猜你喜欢

茧层原种粒数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柞蚕生丝生产中原料茧处理技术
重庆市纤检局开展2016年春茧收购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