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涪城区创新技术推广机制 促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2018-03-18汪勇杨远萍蒋佳

四川蚕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蚕业蚕桑龙头企业

汪勇 杨远萍 蒋佳

(1.绵阳天虹茧丝绸有限公司,四川 涪城 621000;2.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涪城区位于绵阳城市近郊,近年来,涪城区着力创新蚕桑产业技术推广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依托,构建了以蚕桑特色产业引领的龙头企业——天虹丝绸为主体、共育户为纽带、农技推广部门为指导的现代蚕业技术推广体系,让全区蚕桑业主大户充分参与和受益,形成了紧密型的技术推广命运共同体和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不断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截至2017年底,涪城区建成标准化蚕业基地2066.67余hm2(31000余亩),其中集中规模化流转田地建设高标准桑园533.33余hm2(8000余亩),培育0.33 hm2(5亩)以上业主大户500余户,返包1.33 hm2(20亩)以上大户270户,带动农户养蚕近万户,覆盖全区8个乡镇、41个村。全区建有7个标准化蚕茧收购站,有250余名技术人员服务于蚕桑主产村社及农户,蚕桑技术推广体系十分健全。2017年全年发种7万张,产茧3000余t,创造了蚕丝年均总产值达3.5亿元、农民年均蚕桑收入达2.2亿元的骄人成绩,亩桑收入比同业高出3000元以上,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涪城蚕茧”被称为精品蚕茧,茧丝长1200m以上,干茧直接上车率96.5%以上,上茧率93.9%以上,解舒率平均78%,毛折252kg以内,洁净96.5分。近四年来,“涪城蚕茧”和“七彩之虹”精品生丝在中国纤检局公布的抽样检验中各单项及综合指标排名全国第一,公司年产6A级高品位生丝200余t全部出口欧洲,为顶级奢侈品供应原料。涪城区现代蚕桑产业园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园”“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1 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确保新技术推广高效

涪城区坚持产业发展政府引导、经营管理市场化运作,政府将蚕桑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列入“十三五”规划,重点在布局规划、服务产业和支持企业方面下功夫,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引领蚕桑产业百分百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为主体,创新突破,实践农技推广机制探索,建立了“公司+共育户+农户”或“龙头企业+服务主体+生产主体”的农技推广新机制,由龙头企业统筹施策引领产业、共育户(服务主体)对应联结搞好服务作纽带桥梁、农户(生产主体)全力参与作主体者和受益者,形成了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1.1 建立组织严密、运行高效、管理严格的技术服务体系

涪城区整合基层250余名技术员,由龙头企业统管统用,编织了一张覆盖镇、村社的蚕业技术服务网,建立产业全方位“链条式”服务保障机制;在技术服务管理中,坚持指导服务“全覆盖无盲区”和全产业“保姆式”服务,推进生产标准化管理,为农户提供24小时快捷服务;在管理中,实行将农户收入与技术人员收入挂钩,将蚕农蚕茧产量、质量、蚕茧统收率与服务主体考核挂钩,结成利益共同体。

1.2 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实行精准扶持、指导服务

涪城区坚持蚕桑特色产业发展中,按养蚕单产、质量、收入等关键指标,季季排位,逗硬考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精准帮扶技术服务机制;在管理上推行龙头企业技术人员“一对一”帮扶每季排位靠后、指标差的“三低户”(低产、低质、低效),对应联结,精准帮扶;在考核上根据当季“三低户”的工作指标,逗硬考核联结技术员,奖赔对等。

1.3 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蚕桑特色产业顺畅发展

涪城区蚕桑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作为主体,政府整合项目资金作补充,由龙头企业为农户建高标准桑园、蚕棚和蚕台,统一配置省力化机具,实现业主大户“拎包入住”;在技物扶持上采取前期生产现金奖补、中期物化补贴服务、后期“二次返利”和诚信合作“积分制”奖励等激励业主大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在市场保障上,龙头企业对鲜正茧实行保护价全额现金收购,对服务主体、生产主体生产产品给予市场保障,实现了产业互利共赢、良性发展。

2 创新新品种和新装备开发,提升新技术推广水平

涪城区坚持现代蚕业发展新品种引路、新装备保障,拓宽了蚕业生产经营管理新思路,打破了传统固有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推动了系列技术革新,在现代蚕业生产上广泛推广,产生了较大经济社会效益,提升了现代蚕业技术推广水平。

2.1 优良桑品种引进

成功引进推广“强桑系列”“川桑系列”优质丰产高抗性桑品种,通过创新探索实践,形成了优质高产标准化管理集成技术。

2.2 特色优质蚕品种引进

创新引进“秋华×平30”雄蚕品种、“川山×蜀水”四季皆宜的新蚕品种成功实践,总结系列配套标准化饲养管理集成技术,形成了近年来涪城春季推广应用“秋华×平30”为最佳主推蚕品种,其它蚕季主推“川山×蜀水”新蚕品种,并且业主大户生产业绩好、收入高,龙头企业加工茧丝成绩优异,“涪城蚕茧”均缫制6A级高品位生丝。

2.3 省力化蚕业机具应用

自主研发标准共育盒+移动式蚕盒车组合式应用,实现了省力化、规模化共育;开发了组合式蚕棚配套+空中滑轨式多层可变蚕台组合式应用,实现了农场化、标准化经营,达到省力、省工、节地目标等;通过自主研发、引用联合开发等方式研发推广智能补湿器、中大蚕切桑机、蚕体消毒喷粉机、水帘空调等多项专利产品,推广应用蚕业科技成果20余项,研发新型实用技术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

3 创新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法,丰富新技术推广内容

围绕产业提质增效,涪城区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不断研发推广新技术、新方法,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化发展的新路径。

3.1 夯实科技支撑

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成立涪城现代蚕业院士工作站,加大与浙江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现代蚕业科技开发中心、蚕种孵化中心等,积极开发引用实用新技术、新产品,促进科研院所研发成果尽快转化应用涪城现代蚕业生产。

3.2 开发新技术、新方法

由龙头企业组建研发团队,集成推广了收蚁袋定量收蚁、标准化小区共育、自动化上蔟等新技术,总结提炼完整的标准化管理新方法,广泛应用于标准化生产管理。

3.3 配套良机良法

全面推行多批次养蚕,变一年四季蚕为六批次养蚕,每年10月中旬结束全年养蚕。引导桑园栽植规格由过去的“415”“421”变为“6215”高效生产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预约售茧”“仪评收茧”,实现全额收购、优质优价,促进蚕茧质量提升;从标准化生产技术、现代化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全控制等环节精心打造质量一流的“涪城蚕茧”品牌。

4 创新发展模式,搭建新技术推广平台

近年来,天虹公司积极主动融入涪城农业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在全省率先开启了现代蚕业规模化生产——返租倒包的新型经营方式,即由天虹公司集中成片流转田地建设高标准专业化桑园,配套建设蚕棚、生产投入品等物资,然后再返租给大户经营的方式,培育新型蚕业经营主体,激发了现代蚕业生产经营活力。在适度规模经营方面因地制宜,以2.67 hm2(40亩)为单元配置1处标准化养蚕大棚、贮桑室及所需的蚕台等设施,以 5.33 hm2(80亩)为单元配置1处标准化共育室及所需蚕盒、机具等设备。这种方式让业主大户放心“拎包入住”,既不需要大的投入,又免除了技术风险,因此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年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成为了生产主力军。同时,保护了蚕农生产积极性,最终实现了企业蚕茧收购数量和质量有保障,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证,各方共赢,产业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蚕业蚕桑龙头企业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