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医药行业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3-18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中医药

何 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财务处 北京 10005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1]近年来,国家对包括中医药行业在内的卫生健康领域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增大[2-3],中医药科研经费管理也越来越引起学界重视[4-5]。中医药科研经费管理除了财务科研经费管理出现的一般“共性”问题外,也面临着中医药行业的特殊问题。笔者接触中医药行业科研经费管理十余年,兹谈谈自己对中医药行业科研经费管理“个性”问题的些许心得和思考,以就正于同道。

1 当前中医药行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作为卫生服务行业,其科研、临床、教学工作始终围绕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而展开。中医药科技项目具有“注重继承与创新”、“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中药研究与中医研究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等特点[4]。笔者认为,当前中医药行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1.1 忽视了中医药行业重视理论传承研究和常以“人”为受试对象研究的特点

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张伯礼院士指出:“各个学科都有继承发展的问题,但对中医药来说更加重要。传承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形式,师徒相授、薪火相传,延续了学术的生命。传承是中医药的基础,没有基础就如空中楼阁虚幻缥缈,就没有了根基。重视传承工作就抓住了根本,事业越是发展,我们越要坚守学术的底线。”[6]中医药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目前很多中医药行业的科研项目是围绕着中医药传承工作展开,比如中医药古籍系统整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系统诠释和理论创新。这些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大多传承研究似乎并不需要购置精密、高科技的仪器,尚未涉及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也并未开展经费需求较多的实验研究,但需要研究者穷其毕生精力进行理性思考和升华提炼。目前的经费管理体制中,重“物”轻“人”现象仍一定程度地存在,忽视了中医药行业重视继承、重视理论支撑的特点。因此,涉及到传承研究、涉及发挥“人”主观性的工作,往往经费预算不大,标准难以把握。即使国家批准立项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研究,也会出现预算难以编制、执行困难等问题。同一套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应用到中医药这一兼具人文性和科学性、重视传承的学科中,难以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医药研究往往前期需要研究大量文献,更多地采用访谈、实地调查等定性研究方法。这个前期探索阶段往往依靠研究者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沉淀,但却往往不为人重视。体现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就是尚缺少能充分体现以人的脑力劳动为主要研究形式的经费预算编制和管理体制。集中反映到具体会计科目中,就是正式在职人员无法领取劳务费或专家咨询费,难以调动理论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而在专门设置的用于课题组研究人员绩效激励的间接经费使用上,因为许多单位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无法落实,具体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无据可依、无所适从,“结余”现象颇为突出。

另两个突出问题是,中医药临床研究均以“人”(健康人或者病人)为研究对象,这类涉及到“受试者人”的研究经费的项目,医学伦理审查费用往往预估不足,且预算管理中至今未能将受试者保险费用纳入临床研究预算中。几年前,国内研究单位的医学伦理审查费用大多在2 000~3 000元/单位,现在已经升至5 000元以上。而且以前多由项目牵头单位伦理审查即可,现在则是每个参加单位均需要进行伦理审查。由于参研单位可能达几十家之多,导致经费支出惊人。另外,临床研究过程中会发生不良事件甚至不良反应,可能涉及赔偿问题,所以国外在临床研究中提供受试者保险已经是“标配”了,但我国尚未就“受试者保险纳入科研经费预算中”形成共识,更不可能列支了。

1.2 科研项目协调管理问题突出

科研管理是一项涉及到科研、医疗等多个环节,科研处、财务处、内审等多部门的综合性的管理活动。一方面,科学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知识创造过程,专业性非常强,且科学研究常常发生与计划不一致的情况,经费使用与预算难以执行时有发生。另外,绝大多数科研项目管理归口科研处(科),实际研究工作由课题负责人牵头在科室进行,经费的到账和使用记录则由财务部门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绩效确定又由内审部门执行。同一科研项目,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各部门使用各自的系统,资源没有共享,导致多个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常常存在课题组和科研部门不知道项目经费到账和使用情况,财务部门是待科研经费到账后才知道科研立项,但是不知道科研的项目预算、项目进度和结题等情况。因资源没有共享,内审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更是无从下手,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细化管理[7]。比如学界讨论的焦点之一——科研经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问题。医院不同的科研项目、不同的课题负责人根据自我需要,单独进行仪器设备采购,存在重复购置浪费的情况。财务部门根据医院会计制度对于专项资金使用要求“专款专用”,财务账上只反映科研资产情况,无法反映科研设备的利用率。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仅仅流于形式,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由课题组或所在科室保管使用,无法资源共享。甚或存在监管不严,严重者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8]。

1.3 研究者(特别是临床一线医生)任务繁重,难以兼顾科研经费管理

研究者负担过重、财务管理知识缺乏也是当前中医药行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许多项目都是由临床一线医生承担,他们在承担着大量的临床、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承担科研任务,如此繁重的工作很难让临床一线的医生能有精力投入临床科研工作中。一项针对长沙市某两所三甲医院2 874名医务人员调查表明:每日睡眠能保证8小时的医护人员不到8%,且有1.84%每日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有80.86%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其中,91.21%的医生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仅有4.43%的医护人员下班时感觉还不错,感觉疲劳或非常疲劳的医师达到94.04%[9]。如此大的工作压力很难想像临床一线医生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密切关注科研经费管理。兼之课题负责人大多不具备财务知识,带来科研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比如,科研经费立项过程中草率应付,并未对申报项目预算编制进行通盘考虑,遑论细致了解项目所需的设备、物资现行物价水平,主观上导致了预算编制不合理[10]。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对预算执行的合理计划安排,容易出现经费支出困难、不符合政策要求等情况。

2 中医药行业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中医药行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个性问题,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2.1 应努力体现中医药重视理论传承研究和经常以“人”为受试对象研究的特点,合理编制预算和使用经费

针对中医药行业重视传承、重视理论研究等特点,在符合国家经费管理规定精神的前提下,应制定相应的科技经费管理规定,适当提高科研经费中知识劳动的价值。比如传承研究中,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药系统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人员中遴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药,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应参照有关标准,适当提高国医大师等特别群体的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等标准。对于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课题,实地调查、定性访谈等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应适当在差旅费、会议费科目中适当增加经费预算比例。

同时,充分利用好间接经费,发挥其绩效推动的杠杆作用。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间接经费的使用办法,规范其支出,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对于涉及到“受试者人”的研究,研究单位的医学伦理审查是必须的,预算制定和财务审核审批专家都应有充分的估计。至于在预算管理中列支受试者保险费用,用于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甚至不良反应时的赔偿问题,应该是势在必行,专家和政府管理应该有所共识,且需尽快制定办法落实。

2.2 应进一步完善项目科研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立“项目管理-科研管理-经费管理”统一管理平台。

目前很多医院或科研院所都建立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这些平台可以实施经费全过程管理,包括预算信息录入、预算支出填报、审核、确认和经费预算查询等。比如系统自动判断每笔经费支出是否超出预算范围,预算范围内的经费支出申请流转到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进行下一步审核、拨付操作,超出预算范围的经费支出申请则由系统自动退回,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财务有效监管。并且,预先设置国家级、部级、市级多个预算管理类型,对不同经费来源的课题自动匹配不同的预算管控模式。还有一部分医院借助电子化台账[11]或“项目经费卡”的形式进行管理。针对排队苦、报账难、效率低等报销过程中常见疑难问题,还有学者提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经费报销排队系统[12]。这些途径均为项目财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中医药行业的科研很多时候是临床医疗活动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行政办公管理与财务管理并驾齐驱,目前很多医院或者科研机构只是针对科研、财务、系统办公等单独制定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尚未能将各项各系统的职能进行整合,导致科研人员在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中往往要熟悉、掌握不同的系统运行规则,行政管理人员则很难全面、同时地对科研进展、经费执行进度、系统办公进行统筹把握。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应建立科研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立“项目管理-科研管理-经费管理”统一管理平台,协调科研项目和经费统一管理,以有利于提高科研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透明,推动科研、临床、行政办公、财务等各项工作的畅通、流畅管理。但要注意,考虑科学研究保密性原则,一体化信息系统中公开对象和范围应做到有所区别,包括在科研共同体范围内的公开以及向全社会的公开[13]。

2.3 充分发挥科研财务助理作用

当前,财务管理日趋精细化,科研经费从严监管已成为新常态。科研人员一般都是课题研究的骨干成员,让他们在承担繁重科研任务同时负担繁琐的课题经费管理重任,一方面,影响了科研人员创造性的发挥,导致科研工作的延误,让其不能专心从事科研工作,造成了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财务管理知识,专业不对口,错误时有发生[14]。

而专职的科研财务助理在“预算编制—经费执行—结题验收”等科研经费的全过程以及在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财务信息系统管理、报表填写等诸多细节方面都能全面了解,可以有效帮助课题负责人实施课题经费管理。比如预算环节,可以协助团队完成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工作,依据团队开展科研工作的整体经费需求和支出预算,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对各项目经费需求和科目支出比例提出合理预算建议,认真审核把关,最终提交申报,并修改完善[15]。但要注意,在国家科技经费相关的管理规定中,应对科研财务助理的相关待遇明确规定,科研项目团队也要充分尊重科研财务助理,认真听取财务助理意见,充分发挥科研财务助理的积极性。科研财务助理自身也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既要学习、掌握最新的相关经费管理报销办法和规定,也要熟悉本单位经费管理的具体细化操作流程和程序,还需要适当地了解中医药行业专业知识,及时跟进了解科研项目进展。如此,方能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规范经费使用管理,保障经费使用安全。当然,在落实财务助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的招聘难、待遇低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3 结语

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成败。当前各项改革措施频出,相互之间有时候出现不相协调之处,加上近年重拳治理腐败过程中引起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误解”“执行偏差”等问题,也是导致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效果不能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需要各级管理者与科研人员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将国家的政策用好,发挥其应有作用。

1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10/25/c_1119786029_3.htm,引用日期:2017-11-03.

2 许伟明,胡镜清,王思成,等.国家中医药基础研究相关计划项目热点及问题分析.世界中医药,2013,8(6):593-596.

3 罗存,滕乐飞,邢悦,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见多发病中医科研投入分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5):385-388.

4 赵晖,常暖,高凡珠,等.刍论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9):1-3.

5 侯碧英.加强中医药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6):430-432.

6 http://www.gov.cn/jrzg/2013-01/21/content_2317193.htm,引用日期:2017-11-04

7 周希东.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7):150-150.

8 胡小君.从财务角度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医院管理论坛,2014,31(10):55-57.

9 姚娜.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健康状态及人格特质特征.湖南长沙:中南大学,2014.

10 钱毅.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84-86.

11 杨显聪.电子化台账对科技项目经费有效管理的思考.云南科技管理,2017,30(3):7-10.

12 付耀珍,陈宇兵,刘玲.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经费报销排队系统服务满意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7,39(3):359-363.

13 聂常虹.对我国科技经费管理问题的思考.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1):2-5.

14 曾玉峰,巩亚东,刘建斌,等.科研院所财务助理管理刍议.管理观察,2017(25):144-146.

15 李国荣,潘秀荣.科研团队建立财务助理制度的实践与建议.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5(4):9-11.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项目中医药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