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2018-03-18毛堂友李军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白头翁溃疡性结肠炎

姜 慧,毛堂友,史 瑞,李军祥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具有遗传性,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UC病变呈连续性,可累及直肠和结肠等不同部位,但是具体病因仍不明确,临床上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两种,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病[1]。

西药治疗UC价格昂贵且副作用较大,而且患者不能坚持长期用药,复发率也比较高。相比较而言,中医治疗UC具有价廉、安全、简洁、长效等特点,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小[2]。因此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临床疗效显著,其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C不失为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中药灌肠疗法是用中药药液或掺入散剂灌肠,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药灌肠法起源较早,是常用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古代称此法为导法,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就有“猪胆导”的记载[3],《肘后备急方》、《医宗金鉴》中均有中药灌肠相关记载。现代医学对中药灌肠有了更近一步认识,该法可以使药物作用直达病灶,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减少不良反应[4]。鉴于近些年来利用中药灌肠治疗UC取得显著疗效,现将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经方灌肠

1.1 白头翁汤

陈卫东等[5]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自拟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UC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给予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黄芩、黄柏、秦皮、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各30 g、黄连、栀子各20 g、防风、槟榔、苍术各15 g,水煎250 mL,保留灌肠)灌肠治疗,对照组则予静脉给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7%)明显优于对照组(88%),且经治疗后治疗组结肠镜下粘膜改善有效率(9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3%),认为自拟白头翁汤加减灌肠对UC治疗有显著疗效,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戴高中等[6]将34例急性期UC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其中治疗组用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白头翁15 g,黄连、三七粉各3 g,黄柏、秦皮、地榆、红藤、醋乳香、醋没药、人中白、白及、煅石膏、儿茶、五倍子、枯矾各10 g,黄芪20 g,槐花5 g)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西药灌肠。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要有效率(94.11%)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且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腹痛、腹泻等症状评分也较对照组有下降。由此得出结论: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不仅可以改善UC患者的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而且可以促进病变肠粘膜组织愈合。

1.2 白头翁汤合理中汤

徐亚民[7]观察白头翁汤与理中汤保留灌肠对UC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采取白头翁汤与理中汤(白术、黄柏各15 g,白头翁20 g,黄连、秦皮、干姜、炉甘石各10 g,甘草8 g,党参25 g,浓煎100 mL)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保留灌肠。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3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6.98%)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23.81%)。因此认为白头翁汤与理中汤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相对使用激素而言,中药灌肠不良反应明显较少。

1.3 葛根芩连汤

罗春香等[8]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葛根岑连汤保留灌肠在临床上治疗UC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配合常规及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配合常规护理,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5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可以认为葛根岑连汤保留灌肠对UC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综合护理可以增强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谢飞等[9]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葛根苓连汤配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给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给予以葛根苓连汤(葛根20 g、黄芩、黄连各25 g、白及30 g、白术、白芍18 g,浓煎120 mL)配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83.3%)较对照组有效率(63.9%)明显提高,认为葛根苓连汤配合锡类散灌肠在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1.4 乌梅丸汤剂

潘杰[10]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治疗组予乌梅丸口服及保留灌肠并且配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并配合激素灌肠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37%,对照组总有效率67.86%,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得出结论,乌梅丸口服及灌肠并配合针灸治疗的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并且可以有效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提高UC患者生活质量。张长喜[11]观察乌梅丸(乌梅30 g、细辛5 g、干姜、黄连、制附片各6 g、当归20 g、黄柏12 g、桂枝10 g、党参、花椒各15 g,浓煎200-250 mL)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从临床症状、结肠粘膜恢复情况以及停药后有无复发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结果示:23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仅2例无效,由此看出,乌梅丸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肠粘膜愈合,减少复发率。

2 经验方灌肠

2.1 参苓白术散

安书卷等[12]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UC临床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西药灌肠。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但是参苓白术散灌肠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灌肠组。由此得出结论,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治疗UC可以媲美西药灌肠,并且中药保留灌肠副作用明显小于西药灌肠。

2.2 清肠化湿灌肠方

刘军楼等[13]观察清肠化湿灌肠方(黄柏、地榆各30 g、石菖蒲20 g、苦参、诃子各10 g、白及9 g、三七粉3 g、锡类散1.5 g)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给予清肠化湿灌肠方保留灌肠配合口服;对照组只给予西药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69.6%);治疗组主要症状(腹泻、便血)的消失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对照组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Sutherland,DAI)、血沉(ESR)及血小板(PLT)下降程度均低于治疗组。由此看出,清肠化湿灌肠方保留灌肠可明显改善UC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轻中度DUC患者DAI、ESR、PLT,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2.3 青柏溃结汤

杨薪博等[14]将70名UC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灌肠组和对照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UC活动期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及IL-6)的影响,以进一步印证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药灌肠组是给予自拟青柏溃结汤(大青叶、黄柏、板蓝根、苦参、乌贼骨、炒薏苡仁)100 mL保留灌肠并联合西药口服,对照组仅予西药口服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指标均比治疗前下降但是中药灌肠组炎症因子下降水平更为明显。由此可知青柏溃结汤保留灌肠对UC活动期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2.4 灌肠方

李勇等[15]观察灌肠方(黄连、栀子、白芍、生甘草各10 g,连翘、防风各12 g,100 mL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患者的Seo.m活动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灌肠方联合西药临床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对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更易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缩短疗程,减少副作用。

2.5 脾胃培源灌肠方

李学军等[16]观察脾胃培源灌肠方(黄芪、薏苡仁、地锦草、败酱草各30 g、茯苓20 g、白及、麸炒白术、石榴皮各15 g、青黛3 g、大黄炭5 g,浓煎100-150 mL)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联合脾胃培源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68.57%),故而认为脾胃培源灌肠方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6 清肠方

袁霞兰等[17]采用清肠方(五倍子10 g、马齿苋30 g、大黄9 g、黄连5 g、黄芩12 g、白头翁15 g、三七粉6 g)保留灌肠,观察清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清肠方能有效改善UC患者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相对于西药组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辨证选方用药灌肠

胡占起等[18]运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原则选用不同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中以粘液脓血便为主的患者给予中药灌肠方1号(黄连、黄柏各15 g,白头翁、马齿苋、五倍子各10 g,地榆炭30 g);以出血为主的患者予中药灌肠方2号(败酱草、地榆炭、槐花炭、仙鹤草、蒲公英、诃子各10 g);以腹泻伴里急后重为主的患者予中药灌肠方3号(白术20 g、白芍30 g、陈皮、防风、柴胡各10 g、白芨15 g),三方均浓煎100 mL保留灌肠。结果提示,与单纯运用西药灌肠的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和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彭勇[19]临床选用灌肠主方(珍珠粉80 g,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马齿苋、白头翁、青黛、黄柏、蒲公英各30 g,龙牡15 g)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辨证论治,湿热壅滞型加用木香、厚朴、秦皮各10 g;肝脾不和型加用防风、白芍、木香、白术各10 g;脾虚湿滞型加用茯苓、藿香、木瓜、砂仁各10 g;脾肾阳虚型加用干姜、补骨脂、吴茱英、肉豆蔻各10 g。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2%,且患者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刘刚等[20]采用加减芍药汤(白芍12 g、大黄、槟榔、黄芩各10 g、黄连3 g、肉桂5 g、当归12 g、甘草6 g、木香10 g)保留灌肠治疗UC,热重于湿者加黄柏、白头翁等;瘀热较重者加地榆碳、牡丹皮、苦参等;湿重于热者去当归,加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等;饮食积滞者加莱菔子、神曲、山楂等,临床收效满意。

3.1 大肠湿热型

龙飞[21]采用白头翁汤(白头翁20 g,黄柏、黄连、秦皮各15 g,浓煎200 mL)联合锡类散(1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症状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临床辨证为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用白头翁汤配合锡类散保留灌肠可以收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孙丽丹等[22]采用回顾性分析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予中药灌肠治疗两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中药灌肠方组成:黄连、地榆、苦参、黄柏、白芍、白及各30 g,苦参、甘草各20 g。结果提示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3.48%,说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病所,临床疗效显著。

3.2 肝郁脾虚型

张春阳[23]研究白芍甘草煎剂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入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白芍甘草煎剂(白芍、甘草各20 g、延胡索、丹参各15 g、黄连10 g、三七粉6 g)浓煎100 ml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灌肠。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在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肠粘膜粘膜改变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说明白芍甘草煎剂灌肠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取得与西药美沙拉嗪相同的临床效果,并且其症状缓解速度更快。吴平恭[24]将72例活动期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黄芪、白术、柴胡、白芍、陈皮、防风、香附、木香、炒枳壳、薏苡仁、丹参、甘草),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黄柏、黄连、黄芩、金银花、苦参、蒲公英、苍术、败酱草、穿心莲、鱼腥草、赤芍、桃仁、姜黄),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认为中药内服同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肝郁脾虚型UC可以收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3.3 气滞血瘀型

乔磊等[25]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予自拟溃灵汤(黄芪30 g,当归、赤芍、白头翁各15 g,黄柏、黄连、秦皮、地榆、红藤、锻石膏、五倍子各10 g)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炎症活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黏膜组织中IL-8表达优于对照组。自拟溃灵汤保留灌肠对气滞血瘀型重症UC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可降低炎症活动指数,此外对肠黏膜组织中IL-8和NF-κB mRNA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孙彬彬[26]将60例气滞血瘀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溃愈散保留灌肠对其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理。治疗组予溃愈散(黄芪20 g、三七粉3 g、血竭30 g、青黛3 g、乌贼骨、黄连各10 g、白芨、木香各15 g)保留灌肠,对照组予锡类散3 g与0.9%的生理盐水80 mL灌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肠镜下肠粘膜改变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认为临床上运用溃愈散治疗气滞血瘀型UC可以收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3.4 脾胃虚弱型

翦闽涛等[27]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栓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党参、山药各20 g,白术、茯苓各15 g,砂仁、白扁豆、莲子、桔梗、薏苡仁各10 g,甘草6 g)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是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7%)。结论是在运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可缩短病程,同时可以提高疗效,临床上使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UC患者可以收到满意效果。郑丽红等[28]观察健脾愈疡汤口服加灌肠临床上治疗脾胃虚弱型UC的效果。给予20例脾胃虚弱型UC患者健脾愈疡汤(黄芪、薏苡仁、白扁豆各30 g,党参、茯苓、白芍各20 g,白术、山药、砂仁、陈皮、当归、白芨、菟丝子各15 g,防风、炙甘草10 g)口服,同时给予自拟中药愈肠汤(苦参、黄连、地榆炭、白芨各20 g,当归、白芍、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15 g,薏苡仁50 g、儿茶10 g、三七粉6 g)浓煎100 mL保留灌肠。结果显示: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认为健脾愈疡汤内服加灌肠治疗脾胃虚弱型UC具有确切临床疗效

3.5 脾肾阳虚型

杨振斌等[29]观察中药灌肠同时配合针灸临床治疗脾肾阳虚型UC患者的疗效。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6%)与对照组(81.3%)相比差异明显,经治疗后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镜下粘膜改变等均优于对照组。认为中药灌肠配合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UC可以在临床应用,并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韩国勇等[30]将90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灌肠组、温针组、联合组,灌肠组予自拟温和汤(黄芪、槟榔片各30 g,五倍子、当归、红藤各20 g,补骨脂15 g,肉桂、制附子、苏梗、苍术、炒白术、细辛各10 g)浓煎200 mL保留灌肠,温针组给予针灸治疗,联合组给予自拟温和汤灌肠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结果显示三组总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联合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认为临床上运用自拟温和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UC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3.6 寒热错杂型

何勇[31]将60例寒热错杂型UC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治疗组给予乌梅汤(乌梅15 g,黄柏、法半夏、党参、川椒、干姜、制附子各10 g,黄连、细辛、肉桂各6 g)内服同时配合败酱草30 g、三七6 g、锡类散1 g,浓煎200 mL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3.3%),且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改善及肠黏膜愈合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认为临床上运用乌梅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寒热错杂型UC可以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并且相对于口服西药不良反应较少。

4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灌肠

林志金[32]将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UC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给予激素配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只仅给予激素保留灌肠,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6.0%),由此得出结论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选用激素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西药结合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蓝菲等[33]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仅予西药保留灌肠,中西药联合组予中药(白头翁、地锦草、红藤、马齿苋各30 g)联合西药、激素保留灌肠。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显示中西药联合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西药组(81.08%),且治疗后炎症因子下降程度中西药联合组较西药组更明显,由此可知,临床使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收效更为迅速。谢岩岩[34]将门诊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清肠化湿汤(马齿苋、生地榆、黄柏各30 g、白芨12 g、六月雪、五倍子各15 g)配合康复新液30 mL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灌肠治疗,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0%)。认为临床上运用清肠化湿配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突出,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5 小结

通过对近几年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中药保留灌肠是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极为简便有效的一个治疗方法,其优点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药保留灌肠是经直肠给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粘膜病变部位,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其次,中药保留灌肠可以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运用其中,根据患者症状改变及临床辨证分型灵活选方用药,并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加减药物;最后,通过研究发现,中药保留灌肠与西药灌肠相比副作用较小,患者比较容易接受。鉴于上述中药灌肠的诸多优点,在临床上可以将中药保留灌肠广泛运用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过程中。

综上所述,中药灌肠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广泛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同时,中药灌肠也可以通过辨证论治应用到其他系统疾病如盆腔炎、发热、尿毒症等疾病的治疗中。因此中药灌肠治疗疾病适应症较多,并且临床疗效也较为明显,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1 张声生,沈洪,郑凯,等.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3585-3589.

2 任彦,王文荣.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中医研究,2015,28(1):74-76.

3 刘晓慧.灌肠疗法的前世今生.首都医药,2010,17(9):43-44.

4 高旭东,谭静范,张莉.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进展.当代医学,2017,33:175-177.

5 陈卫东,李五生,成川华,等.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6-47.

6 戴高中,陈晨,范先靖,等.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治疗左半结肠型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17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15,56(21):1862-1866.

7 徐亚民.白头翁汤与理中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3例.光明中医,2016,31(24):3590-3591.

8 罗春香,吴锦荣,况朋娟.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其护理评价.抗感染药学,2016,13(5):1099-1101.

9 谢飞,罗青华,朱群卉.葛根芩连汤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河南中医,2015,35(6):1390-1392.

10 潘杰.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山东中医杂志,2015,34(7):514-515.

11 张长喜.乌梅丸汤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3例.江西中医药,2012,43(8):25-26.

12 安书卷,丁晓玲,胡改霞.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6,8(16):21-23.

13 刘军楼,沈洪,顾培青,等.清肠化湿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远端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35):5715-5721.

14 杨薪博,张伟,吴洁琼.青柏溃结汤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4):42-44.

15 李勇,张丽.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探究.中国处方药,2017,15(5):87-88.

16 李学军,陈花,吴婧,等.脾胃培源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5例.光明中医,2016,31(11):1594-1595.

17 袁霞兰,李高权.清肠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分析.当代医学,2015,21(36):154-155.

18 胡占起,隋楠,田振国.辨证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6):76-78.

19 彭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71-72.

20 刘刚,周莉,熊国卫,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中医临床研究,2017,9(22):76-78.

21 龙飞.用白头翁汤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215-216.

22 孙丽丹,王荣.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直肠炎46例.中医外治杂志,2017,26(5):20-21.

23 张春阳.白芍甘草煎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光明中医,2017,32(3):370-372.

24 吴平恭,李慧鹏,代栋梁,等.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中医研究,2017,30(8):18-20.

25 乔磊,王海芹.自拟溃灵汤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黏膜组织中IL-8和NF-κBmRNA表达的影响.中医药信息,2017,34(4):98-101.

26 孙彬彬.溃愈散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与研究.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7 翦闽涛,宾东华,李逵,等.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17,33(2):48-50.

28 郑丽红,王海强,王楠楠.健脾愈疡汤内服加愈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山东中医杂志,2015,34(1):26-27.

29 杨振斌,方晓华,刘先勇,等.雷火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2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17,33(7):95-97.

30 韩国勇,王光夷,吕静,等.温针联合温肠汤保留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及其机制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3):1981-1984.

31 何勇.乌梅汤合中药灌肠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10-12.

32 林志金,弭希峰,洪顺忠.布地奈德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5):67-69.

33 蓝菲,赵刚.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218-220.

34 谢岩岩.清肠化湿汤配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16-117

猜你喜欢

白头翁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白头翁
想改名的白头翁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白头翁研究进展
不同产地白头翁药材的有效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