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中医专业思想教育要从树立信心入手

2018-03-18胡亚男聂金娜王利锋沈娟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医药学信心中医药

张 焱,胡亚男,聂金娜,王利锋,沈娟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加强中医专业思想教育是高等中医教育的关键所在,中医专业思想教育是高等中医教育的主体和根本出发点,中医专业思想是否巩固,关系着我国高等中医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新世纪中医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1]。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在谈到中医教育时,说:“中医药界,目前思想上最大的障碍是——对中医药的伟大作用信心不足,其原因是对中医药系统理论的信心不足,其所以信心不足,归根结底是口头理论家太多,临床实践家太少。当一个中医学者脱离了中医药的临床,但凭想象便觉得这不科学,那也有缺点,特别是拿来与西医对照,便对中医药失去信心了。”并指出,当前中医界谈改革的道路和方法有不少,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对中医失去的信心找回来[2]。正如邓铁涛教授所说,加强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引导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树立坚定中医的信心,是中医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关键所在,也是中医入门的一个标志。

纵观当今的中医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普遍存在着对中医药学的信心不足,中医药专业思想不够稳固。在现行的高等中医教育中,培养一个中医专业人才需要五年时间,或者八年时间,如果再读博士,加在一起就是十一年的时间,可是仍有许多学子并没有进入中医这个大门,甚至对中医没有一个基本的信心,这不能不说是中医教育的悲哀!因此,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树立行业信心,是中医教育的当务之急。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良好教风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决定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从事中医教育的教师必须牢固自己的专业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中医理论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中医临床经验,对中医充满信心。

1.1 加强培养,提高自身学识水平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学识渊博,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学校到院系、学科、教研室,层层落实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的考核及管理,制定年度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年终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分析总结,侧重于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年度考核,要求必须达到优秀水平。支持青年教师在职学习、进修、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加强中医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提高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有计划地参加全国专业研讨会、全国教学研讨会、全国性相关学术会议等,重视对外交流,有利于及时了解国内外同行在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1.2 认真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真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争取与他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中医药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院校教育科研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多方面知识、思想观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医教师专业知识获得成长、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使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见识中得到信息和知识。注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摸索适合现有中医教育的授课模式,通过不断完善中医课堂教学体系,培养自己不懈的追求真理和探求知识的渴望和力量,经常带领学生踏上寻求更深理解和思考的精神之旅,从而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洞察力。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不但要制定出专业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计划,还要对从事非中医药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也要定期培训,使其增进对中医药学和中医文化的了解,以利于相关学科的相互联系和促进中医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当包括制度建设、师德建设、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等各方面的建设。这样,有了强大的教师队伍,创下良好的教风,对中医教育才能充满信心,才有希望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2 加强学生学习管理,树良好学风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质量的保障。学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学习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自学中医的能力。可利用开设相关学科选修课、专题报告、专家讲座等多种多样形式,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树立继承中医的信心和志向。学校要鼓励师生开设讨论课、辩论课、公开课、读书报告会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中医的热情,为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配置专业课指导教师,加大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力度,帮助新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勤奋学习医学专业知识,为立志于中医学事业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我校的《内经选读》课程利用国家精品共享课网络平台,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法并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案例讨论、读书心得报告会、《内经》原文背诵大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中医经典课程的热情,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了知识和信心[4]。同时,还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术视频、学习通等网络资源,根据专业要求和教学情况,有计划地制作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影片、动画片、微课等,积极建立丰富、完善的专业课程网络教育系统,使之形成学习、测试、论坛、教与学互动为一体的网络教育系统,丰富了教学手段[5]。

根据中医学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中医临床专业教育是个比较特殊的门类,强调传统与创新、挖掘与开发的有机结合,需要厚古纳今。中医虽然不完全遵循近代科学规范,但是它以中国文化特有的形式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生命机制,仍是以科学事实为基础的,是符合科学规律的[6]。人文科学是中医学的根,中医教育要重视中医文化的培养,才能有望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3 改进专业课程设置,重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中医临床家

3.1 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医药基本知识的系统掌握,打好基本功,夯实专业基础,中医药院校必须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改进专业课程设置,以适应现代中医药学发展的需要。中医药的相关课程在中医院校所开设的全部课程中应占到70%~80%的比重。在一般的医学院校,都是以西医学的相关课程为主,而中医学只是一门选修课而已。人的精力和在校学习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五年或七、八年的学习中,要求中医西医俱通皆精,是难以实现的。没有侧重进行学习的结果,最终就会导致中医西医皆半通不精,更主要的是严重地影响了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障碍了中医药人才的素质培养和提高。

中医院校的学生应以学习中医专业的知识为主,为提升中医院校毕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出应用型人才,建议强化中医教育,调整现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当是中医学习在先,西医学习在后;中医课程比例要增加,西医课程要相应缩减或转为选修课。中医教育不能施行中西并重,中医教育是为中医事业培养人才,在中医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学习中医专业课的时间不能太少[7]。

3.2 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研读 中医专业教育应以中医经典为必修课,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学习经典医著是系统、全面掌握中医药学理论的必经之路,是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8]。高等中医院校对于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应该有足够的重视,适当增加现有课时,尽可能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诊疗技能,加强背诵训练,做到重点内容能够背诵熟记,对于中医的诊疗技能,做到能够基本掌握。使读经典,分析理解经典理论,并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真正落到实处。

3.3 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实践 中医教育要力求避免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的弊端,教学应以开放式为主,多安排临证带教跟师,以及中药采集、加工、炮制、辨认等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逐渐掌握和真正运用中医方法诊断常见病、多发病,尤其能运用中医思维和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导临床工作。要有较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增加学生对中医的感性认识,主动为临床中遇到的困惑寻找答案,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同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加深对中医社会价值的认识,这对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增强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心,十分有利。

邓铁涛教授强调指出:“找回信心最好的方法,是多读中医书”,多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运用针灸、推拿等各种外治法综合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去救治急危重症患者,解除人类疾病的痛苦。并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诊疗知识,认真钻研,不断进取。只要每一个中医人都能坚定信心,中医药学的腾飞便指日可待[2]。

专业思想教育在中医教育体系中具有根本性和领引性的作用,从事中医教育的中医院校必须明确其主体地位。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立场出发,以继承为本的理念入手,在教学的组织管理、专业教学、学生工作等各个方面,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建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优良的专业品质,从而增强中医学子对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当前国家提倡“中西医并重”的大环境下,中医教育也应该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现代中医人才发展的要求。相信在中医教育中不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树立起广大中医人对中医药学的坚定信心,中医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医药学信心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信心和山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KX5的耐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