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渊源及发展探讨

2018-03-18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100730黄伟韩洁张碧华李怡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4期
关键词:肝火中医学病机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100730)黄伟 韩洁 张碧华 李怡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有关于高血压相关症状、证候描述和治疗方法的记载,现代中医学在高血压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此,本文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渊源及发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参考。

1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渊源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高血压”的记载,历代医家常根据高血压具有头晕、头痛、颈项僵紧、心悸、气短、语言不利、半身活动障碍等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头痛”“眩晕”“失眠”“心悸”“中风”等范畴。其症状描述、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的文献记载散见于“头痛”“眩晕”“失眠”“心悸”等论述中。

有关高血压的早期记载可见《黄帝内经》:“上气不足,则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则为之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汉代张仲景对本病的病机和治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在《金匮要略》中记载:“心下有痰饮……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认为痰饮是导致眩晕出现的重要原因,治疗应以化痰饮为主。认识到头痛、眩晕是肝火厥逆所致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亢头脑也”“其痛必至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肝厥头痛必多眩晕”。他们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对于高血压的认识。

2 现代中医学对高血压的病机认识及分型

现代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机多与肝有关,其中肝阳上亢、肝火热盛、肝肾阴虚是主要病因,而痰和瘀血也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原因[1]。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高血压病机的新理论,张珍珍等[2]提出了“脉胀”理论,对病机的认识侧重于血脉病变,认为卫气运行方向逆乱,甚至与营气逆向而行,引起血脉壅塞不通,而致脉中压力增大。李红梅等[3]认为“络风内动”是难治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病机,脉络受损是导致该病产生的中心环节,而伏风内动则是推动此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所在。

现代中医学对于高血压分型主要依据其病因病机,但各种文件中关于高血压的中医分型不尽相同。2008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牵头编写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中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痰湿证、瘀血证5个证型;在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编写的《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中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内阻证、瘀血内阻证、阴虚阳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冲任失调证7个证型;这些文件均对不同证型高血压的判定标准和治疗原则做出了具体规定,对于规范临床诊疗工作、提高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未病先防是中医药的特点,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几十年来,平肝潜阳、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等一直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常规方法,在对正常高值血压的早期干预、保护心脑肾靶器官、改善血管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全身疾病进展等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4 中医治疗高血压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辨证论治高血压,制定规范化临床诊疗标准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应从中医理论入手,探讨高血压发病机制,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气候的影响等,深入研究中医辨证规律,通过临床辨证分型施治,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近年来中医学在高血压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多有论述和成果,但仍需咀嚼中医经典之精华,从而形成中医辨治高血压的系统理论以指导实践。目前中医临床中存在对高血压中医命名的探索与争议,高血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然而中医对其临床证治尚无统一标准,辨证分型参考标准不统一。因此应积极建立规范化、统一的临床诊断治疗标准,以有利于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多中心的合作。

4.2 制定合理的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评价标准 目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价标准主要采用西医的研究方法,但在疗效评价方面存在多采用短期主观性指标和理化指标,缺乏长期终点随访,对安全性评价重视不够等问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偏重整体调理,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与西医治疗原理有本质不同。因此,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应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整体调理的优势,把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的评价与生存质量评价结合起来,把治未病的中医理论与高血压的预防和并发症的防治、改善高血压预后结合起来,建立符合中医理论的疗效评价标准和能够体现出中医特色的远期疗效指标。

4.3 准确把握自身优势,转变角度并寻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发展方向 从中医理论来讲,高血压为本虚标实证,“缓则治其本”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发展方向,在偏重整体调理,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对影响血压波动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改善患者体质等方面中医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提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4]。因此对靶器官的保护,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纠正糖、脂、尿酸等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成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4.4 积极开展中药新药研究和高血压防治工作 高血压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因此高血压的防治是个长期的工作。中药新药的研究,应依据中医整体观念,从改善预后、防治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入手,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并实事求是地进行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药物治疗是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手段,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宣传工作,使患者在坚持合理用药的前提下,生活中注意饮食调理,加强锻炼,心理调适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5 结语

西医药在血压控制上成果显著,但在改善患者预后、预防并发症方面中医药凸显了优势。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推出了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复方。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研究水平和研究地位,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使中医药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肝火中医学病机
微信在线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