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18-03-18谢于峰申江峰卢开进贾卫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气肿自发性继发性

谢于峰,申江峰,卢开进,贾卫光,朱 颖,王 嵩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纵隔气肿是指游离气体在纵隔内集聚,自发性纵隔气肿(spontaneous pneumomediastinum,SPM)是指非胸部外伤、手术或其他基础疾病等明确病因导致纵隔内积气[1],否则为继发性纵隔气肿。自发性纵隔气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目前临床诊治尚未达成共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43例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自发性纵隔气肿与继发性纵隔气肿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纵隔气肿43例。根据发病类型,分为自发性纵隔气肿组和继发性纵隔气肿组。纳入标准:(1)胸部CT明确诊断的患者;(2)排除新生儿纵隔气肿;(3)均为住院患者。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分类变量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17.3±2.1)岁。31例继发性纵隔气肿中,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46.9±14.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纵隔气肿病因均不明确,继发性纵隔气肿病因为外伤2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2例,食管异物2例,气管异物1例。

2.2 临床特点 纵隔气肿最常见的症状均为胸痛、胸闷,其次为颈部不适、咽部不适,最常见的体征是皮下气肿,以颈部、面部皮下气肿多见,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纵隔气肿中1例出现发热,继发性纵隔气肿中18例有发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纵隔气肿无气胸、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继发性纵隔气肿中20例合并有气胸,11例合并有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

2.3 辅助检查 自发性纵隔气肿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自发性纵隔气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纵隔气肿组5例行胸片检查,1例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明确诊断。继发性纵隔气肿组除行胸片、胸部CT常规检查外,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4例行气管镜检查,2例行胃镜检查,有创检查率高于自发性纵隔气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纵隔气肿的治疗及预后特征

2.4 治疗及预后 自发性纵隔气肿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吸氧、止痛及预防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无需常规禁食,无手术干预,无胸腔积液、纵隔感染等并发症,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7.1±2.0)天。继发性纵隔气肿除常规治疗外,合并发热伴有胸腔积液的患者需常规禁食,以排除食管破裂等严重疾病。4例行皮下切开排气,7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例至ICU监护和治疗,1例治疗效果不佳,转外院继续治疗,平均住院(15.0±5.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发性纵隔气肿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疾病,1939年由Louis Hamman首次报道,因此也称Hamman’s综合征[2],因其临床少见,目前研究主要以个案报道和小规模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为主。

自发性纵隔气肿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存在以下3种机制:(1)纵隔内产气菌感染;(2)气体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纵隔;(3)肺泡破裂,肺间质与肺泡之间压力不等导致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肺间质,沿着支气管树或者血管鞘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当纵隔内气体压力过高,气体可沿颈部扩散至颈、面及躯干等处形成皮下气肿,也可胀破脏层胸膜和纵隔胸膜进入胸膜腔而形成气胸[3]。

胸痛、胸闷是纵隔气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次是颈部疼痛、吞咽困难、声嘶等不适,本研究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5]。最常见的体征是颈部皮下气肿,局部皮肤可触及握雪感,有时可闻及心前区与心跳同步的咔嚓音或水泡破裂音,称Hamman’s综合征,是纵隔气肿的诊断性体征[2],因临床医生对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认识不够,Hamman’s综合征很少见。

一般来说,纵隔气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较困难,需借助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正位X胸片可见纵隔内高透亮带及皮下气体影,但少量积气时很难发现,容易漏诊,同时拍摄侧位X胸片可提高诊断率。胸部CT是诊断纵隔气肿的金标准,当强烈怀疑纵隔气肿时需行胸部CT检查,不但可评估纵隔气肿程度,是否合并有气胸、胸腔积液等,进一步与自发性食管破裂、肺栓塞、胸腔积液、气胸等鉴别,还可指导临床治疗。当患者病因不明,伴有发热及白细胞升高时,应行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气管镜等检查,明确是否为食管破裂或气管破裂等引起的继发性纵隔气肿。若临床诊断首先考虑为自发性纵隔气肿,无需行其他检查,特别是纤维支气管镜、上消化道造影等有创检查[6]。

自发性纵隔气肿予以卧床休息、吸氧、止痛及预防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均可好转,并发症少,无需特殊处理。对于皮下气肿明显的患者,可行皮下穿刺排气或局部切开排气。理论上吸氧可增加肺间质内氮气压力,从而促进纵隔内气体的吸收,但也有研究显示吸氧对治疗自发性纵隔气肿没有帮助[7]。是否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仍有争论,有学者建议白细胞升高伴发热或怀疑感染的患者使用抗生素[7],本研究中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自发性纵隔气肿无需常规禁食,除非高度怀疑自发性食管破裂。所有患者均应收住入院治疗,以防误诊,排除自发性食管破裂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纵隔气肿[6]。自发性纵隔气肿极少有复发,复发率约0%~2.2%,再次经保守治疗可好转,因此无需长期随访。

综上所述,自发性纵膈气肿是一种少见的自限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及皮下气肿,X胸片容易漏诊,常规行胸部CT不但可明确诊断,还有助于与自发性食管破裂、气管破裂、肺栓塞等鉴别。自发性纵隔气肿预后良好,经保守治疗后气体可自行吸收,复发率低,无需长期随访,但临床仍需引起重视,所有患者均应住院监护和治疗,以防止并发症和误诊,与继发性纵隔气肿鉴别。

猜你喜欢

气肿自发性继发性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继发性短QT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①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疗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